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又见东湖

(2019-11-17 17:13:12)
标签:

武汉

东湖

珞珈山

屈原

分类: 散文

又见东湖

又见东湖

又见东湖

又见东湖

又见东湖

又见东湖

 

大家想必都听说过西湖,因为它名气太大了。但是,东湖你听说过吗?可能没有。东湖在武汉,面积有33平方公里,约5个西湖那么大。

2006年,我曾经来过武汉一次,住在东湖边上。今年,我又一次来到武汉,还是住在东湖边上。

早晨起来,我走出宾馆,到东湖看看风景,呼吸一下东湖的新鲜空气。

一出宾馆的门,扑面而来的是一股浓郁的桂花香味。宾馆四周种了不少桂花树,那香味正是从桂花树上散发出来的。我到过桂林,那里的桂花树特别多,每到秋天,桂花的香味溢满全城。在武汉,不曾想到也有桂花树,且已经是深秋,马上要过冬了,还有桂花在盛开着。

出门50米,即到了东湖边上。这里的东湖,是东湖的一个湖叉子,面积不大,与东湖主体水面之间隔了一道堤坝。

我沿着湖边走,希望能绕到那道堤坝上,看一看东湖的全景。湖叉子边上种着一排排的水杉,长得非常高大,举目上望,遮天蔽日。湖中长了大量的荷叶,约有十几亩大小。深秋时节,有许多荷叶已经干枯,大部分荷叶还透着绿色,荷叶中间的莲蓬全部已经枯萎变成了黑色。可以想像,在夏天,这大片的荷花盛开以后,该是多么美丽的一幅图景。宋人杨万里有诗写西湖曰: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我想,东湖的荷花竟相盛开之日,也不会比西湖差到哪里去吧?只是有一点我感到奇怪,为什么这么多的莲蓬宁可让它枯萎,也不采摘掉呢?难道武汉人不喜欢吃莲子?可能是不让随便采摘吧?

我穿行在高高的水杉之间。正走着,突然,从荷叶中间冲出一只鸟,展翅飞舞着,转眼不见了踪影。是我惊扰了它。它可能正在休息。我看得很清楚,这只鸟是红爪、灰背、白翅,体形还不小。

看一眼湖叉子中的水面。水很干净,水质出奇得好。这边没有了荷叶,水面下长了一丛一丛的绿色水草。不时地,有鱼儿翻起一个一个的水花。鱼有多大,看不到。听朋友讲,东湖里面有不少大鱼,但都在深水中,湖叉子中没有大鱼。只有到夏天,鱼产卵的时候,才游到湖叉子中来。那时候,会钓鱼的人往往能有不菲的收获。曾经有人钓到过60多斤重的大鱼。

湖叉子中间,有七只黑色的野鸭在气定神闲地游弋。不远处,有一只小小的野鸭正拼命地赶过来,要与大野鸭会合。以前,我看到的鸭子,都是一只大鸭子,带着一群小鸭子。这次,却是一群大鸭子在带着一只小鸭子。难道鸭妈妈就孵出了一只小鸭子?

走出一公里左右,遇到了铁栅栏,是宾馆的围墙。我过不去了。寻来寻去,没有门。无奈,只好原路返回,向另一个方向走。这次走对了,我出了宾馆的门,绕到了东湖公园(听涛区)的大门口。

进入园中。东湖公园是免费开放的,不需要掏钱买门票。人行道两侧种了许多热带植物,特别引人注目是一排棕榈树。武汉这地方,属于温带与热带的交汇处,既有热带植物,又有温带植物。前面不远,就有一排排的柳树,垂着一条条的细长而柔软的柳枝,随着微风,略有起伏。公园中还有一个很引人注目的特点,就是鸟鸣声阵阵。你听吧,一阵清脆的啾啾声传来,紧接着是一阵喳喳声。我懂得的像声词不多,不能运用丰富的词汇,把变来变去的鸟鸣声形容出来,甚觉遗憾。我明显感觉到一点,就是这里的鸟儿与那些养在笼中的鸟儿有着很大不同,它们的叫声有着更多的欢快,更多的自由。

走上了刚才看到的那道堤坝,东湖的全景展现在眼前。此刻,太阳刚刚升起,正由红色变成金黄色。湖水在阳光地照耀下,金光闪闪。湖面非常宽阔,东面有一座不高的小山,太阳就在山的一旁。听人介绍,那座山就是珞珈山,武汉大学就在那儿。珞珈山原名罗家山,亦名逻迦山。1929年武汉大学在逻迦山勘查新校址,身为建校负责人之一的闻一多,鉴于该山山石峥嵘,山色秀丽,有如仙女之项链,遂将“逻迦”二字按谐音改为“珞珈”,象征坚硬的宝玉。珞珈山山名沿用至今。我没有机会登珞珈山临武汉大学看看,只能远观一番。

我没到过西湖,不知道西湖的水是什么样子。东湖的水倒有两个特点,一个是特别干净,这个刚才已经说过了。另一个特点是非常安静。偌大的湖面,像一个大镜子,没有一丝波澜。可能是没有风的缘故吧。我到过滇池,看到过滇池的景色。滇池就没有这么安静,经常有风浪起伏。大概滇池太大了。

看完东湖湖面和东湖日出,沿湖边继续前行。前边有一座桥,将湖的主体与一侧湖叉子连接起来。桥边有一块大石头,上书三个大字:荷风桥。这是一座三孔桥,桥身不长,桥下三个孔的基座很高,湖面与湖叉子的水已经断开。看来,要到夏天水大的时候,两边的水才能连接起来。

桥北面不远有一个高高的塑像,塑像后边建有一座阁,阁名叫做行吟阁。塑像是楚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修建于1956年。我站在行吟阁前,不禁凭吊起远去的屈原。这样一位伟大的诗人、伟大的政治家,当时是经历了怎样的痛苦、怎样的折磨,才毅然投汩罗江而死?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多么的孤独,多么的苦闷……

时间不早了,快到工作时间了,我赶紧往回赶。我头脑中出现一个问题,为什么东湖不如西湖有名呢?要说景色的话,东湖也很美丽呀。思来想去,我得出一个答案,就是东湖没有文化底蕴,没有文人墨客的登临。西湖则不然,曾有多少文人墨客,留下多少脍炙人口的美丽诗文。假如东湖也有许多文人墨客来此游玩,留下他们的大作,用不了多少年,东湖也会名扬天下。但是,怎么能吸引文人墨客呢?吸引来的文人墨客能作出流传千古的名作吗?

东湖,人们欠你一个美名啊。

 

201911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我非好汉
后一篇:三件宝贝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