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非好汉

标签:
长城八达岭拥挤好汉 |
我非好汉
我2002年来到北京,一晃十七年过去了,我竟没有爬过长城。八达岭长城闻名中外,近在咫尺,却未登临,不免遗憾。不知何故,我没有那种强烈的愿望,一定要到八达岭看看。有时,也想起来,想去看看,毛主席说过,不到长城非好汉。离长城这么近, 怎么也得去看看。可是,平时没时间,一到假期,想到游人如此众多,如此拥挤,禁不住望而却步。就这样,一拖再拖,拖了十七年。
今年国庆,我们没有出游的计划,也没有回老家的想法。女儿出国留学了,只有我和妻在家。我提议,到长城去看看。妻同意了。
十月一日,我们想趁着国庆举办庆祝活动的时机,避开拥挤的人流,到长城去看看。但是,国庆活动的原因,多条地铁线路调整、关停,我们走到半路,过不去了,只好退回来。
十月二日再次前往。出行前,我们对游人众多的情况已有思想准备。但是,与实际情况相比,仍有不足。
我们乘地铁,经过两次换乘,于8:50左右到达德胜门。开往八达岭的877路、919路公交车都在德胜门箭楼北侧集结。我们找到877路,顺着保安指的方向前去排队。队伍有多长呢?我们绕到立交桥下,沿河道前行,找到了队伍的末尾。从末尾向东延伸出约有500米,然后折回来又是500米,队伍才开始走上立交桥。从立交桥到877路上车的地方还有200米。我们耐心地等着,跟着人流慢慢移动。一个小个子等得着急了,取出香烟,点了一颗,开始喷云吐雾起来。周围的人都挺烦,但没有人制止。大家都知道,一提意见,肯定是一阵争吵。大家都想,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忍忍算了。大家都这样,所以,快活了这个小个子。好在,人流移动过程中,他落在了后面,我们眼不见心不烦。
跟在队伍后边,边等边移动。等了大约40分钟,我们终于登上了877路公交车。我一阵高兴,心想,这下可以放心了。八达岭离这儿也就50多公里,一个小时就会到了。
后来的事实证明,我高兴得有些早了。
877路开出了车站。售票员告诉我们,有卡的刷卡,没卡的买票。刷手机也可以。刷卡6块,买票12块。我没想到票价这么便宜。想想首都机场快轨那段距离还25元呢,这段距离比首都机场还远,怎么也得二十多块吧?所以,在出地铁站时,我给自己的卡和妻的卡都充了值。没想到,用不上了。
汽车开出来一阵子,还是慢腾腾的。我伸长了脖子,往前面马路上望去。路上有三条长龙,排得满满的,车拥堵得厉害。我告诉自己,市内堵车,是正常现象。出了市区,就不会堵了。我闭上眼睛,打个盹,沉住气等着。过了一段时间,约半个小时,我睁眼看看,汽车还在缓缓行驶,慢得赶得上步行。看窗外,还没出五环呢。看这样子,一个多小时肯定到不了,两个小时能到,也行啊。于是,又闭上眼睛打瞌睡。迷糊了好一阵子,感觉车还是磨磨蹭蹭。看看手表,已经一个多小时了,还没到六环。禁不住有些着急了。不时地看表,不时地看外面的车流。看也没有用。汽车还是慢慢爬着。司机师傅难得踩一回油门,加加速。我们都瞪着眼睛,焦急地望向司机师傅。司机师傅大概见这种情况见得多了,气定神闲地慢慢开着。
就这样,汽车慢腾腾地开到大山跟前。看到居庸关长城了,大家一阵莫名的兴奋。虽然离八达岭还有十几公里,但是,总算看到长城的影子了。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公路上没有小轿车了,只有公交车在行驶。车速也快了起来。
终于,在12:10左右,877路到达了八达岭停车场前面的公路上。从9:40开出德胜门到现在,整整用了3小时30分钟。慢到什么程度,可想而知。
我们依次下车。车站的乘务员告诉我们,这里距车站还有几百米,车站里面已经挤满了车辆,进不去了,只能在此下车,请游客走上去。这位乘务员用小喇叭高声吆喝着:各位游客,我是车站的乘务员,向你们介绍一下情况。你们要记住这个停车场,是前山停车场,877路只停在这里,别的停车场都没有877路。请大家务必在下午3:30前返回停车场。最后一班车的发车时间是下午5:00。她停顿了一下,继续说:八达岭长城分南北两区,南长城小一些,只有4座烽火台。北长城大一些,有8座烽火台。其中,第8座烽火台旁立有“不到长城非好汉”的石碑。登长城有三种方式,一是自己步行向上登,二是乘滑车,三是乘缆车。你们要选择步行,距离比较远,登到第8座烽火台,需要几个小时,不能入时赶回来。你们坐滑车的话,可以直接上到第4座烽火台,从第4座烽火台爬到第8座,两个小时差不多。如果乘坐缆车也可以,就是需要步行两公里,走到缆车乘坐地。
听了介绍,我们觉得,不是乘坐滑车合算。于是,赶紧买票。滑车票每人120元,包括往返。此外需另购门票,每人40元。缆车票,包括门票在内,每人140元。
拿着票,赶到滑车乘坐处。一看那滑车,顿时凉了半截。什么滑车,就是儿童卡通玩具车。一人一节,坐在上面,扣上安全臂,叮叮咣咣,拐了个弯,向上爬,大约走了300米左右,上了一个坡,就到了。我与妻说不出一种什么感觉。
不管怎么样,我们终于来到了长城。我们直接到达了第4座烽火台。烽火台上,人拥人,人挤人。我们从旁边插入行进队伍,走到了烽火台里面,看一看外面的景色。人太多,刚瞄一眼,就被挤进来的其他人赶走了。出了第4座烽火台,向第5座烽火台前进。我们计划爬到第8座烽火台,到“不到长城非好汉”的石碑前留个影。没想到,其他游客也是这么想的。
沿着城墙向前行。人没有刚才那么拥挤了。我低下头,看看长城的方砖。差不多每一块砖的表面都变成了凹形。这是无数游客踩踏的结果。摸一摸城墙的垛口,那些砖,朴实无华,非常厚重。细看,几乎每一块砖上面都刻了字,大多已经看不清字迹,隐隐约约看出×××到此一游的内容。我无语。
趁着游人少一些,我赶紧拍了几张照片,又向四周看了看。山上一片绿色,林密山高,长城蜿蜒而来,又蜿蜒而去。
第4座烽火台距第5座烽火台不过300米。我们走了100多米,就走不动了。人太多,拥挤到了一块了。大家人挨人,人挤人,拥挤到一起,密不透风。越拥人越多。我向远处眺望一番,发现不仅我们这里拥挤,第7烽火台和第8烽火台之间,也是人满为患。这么多人,可怎么办?
我打了退堂鼓,不想往前走了。不到长城非好汉,不是好汉,就不是吧。以后有机会,找个不是节假日的时间再来吧。
我想往后退,退出人群,可是,根本退不动。人墙严严实实,没有退的可能,只能往前走。
我与妻随着人群缓缓前行,100多米的距离,我们走了一个多小时。我终于到达了第5座烽火台。到了那里,我知道人群拥堵了原因了。一是,通上烽火台的路变窄了,只能容两个人并肩通过。二是,通过窄路的人大概走累了,走过路口就驻足休息,不愿快速通过了。他们悠闲的很,全然不管后面的人群有多么拥挤。国人这一点很不好。无论在哪里,都得有人维护秩序。如果没有维护秩序的,人们就会乱,有些人就会很不自觉。自我管理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实现。
第5烽火台下,有一条小路通到城墙外边。从那里,可以返回我们乘坐滑车的地方。我与妻就此停止了长城之旅。
这一次旅行,让我结结实实地领教了假期旅游的拥挤。以前只是看电视,看人家在那里拥挤。这次,轮到自己现场体验了。结论早就有了,我们本就不该出来凑这个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