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熬

标签:
煎熬考试成绩通知书 |
分类: 散文 |
想想高三这一年,家长们一直非常焦虑,备受煎熬。第一次月考,第一次期中考试,第二次月考,第一次期末考试……,考得好了,盼着下一次考得更好,名次前进一下;考得不好了,盼着下一次赶上来,名次要保住。一直到一模,再到二模,最后到高考。家长们的心就这么煎熬来煎熬去。现在高考结束了,就盼着出成绩。成绩出来前,大家心里焦虑的是,要是成绩不好可怎么办?要是成绩理想一些,该报什么志愿?这平行志愿,到底是什么东西?听人家说,平行志愿是同一个志愿有六个高校可以填报,填报方法是,前两个冲一冲,中间两个稳一稳,后面两个保一保。尤其是最后一个志愿,一定要保住底,即使出现意外情况,也要保证能够录取。当然,这是根据自己的高考成绩和六所高校以往的录取分数线作出的估计。到底怎样才行?我心里没有底。
终于到了高考成绩发布的这一天。吃过午饭,没有像往常一样去中山公园遛弯,而是回到办公室等着,等候12:00的到来。
什么叫煎熬?此时的心情最恰当地表述就是煎熬。
终于到了12:00,刷新早已打开的北京教育考试院网站,登录考生分数查询,可怎么也登不上去。我以为是电脑的原因,就跑到另一个办公室的电脑去上网,也是登录不上去。这时,我才明白,是北京市大部分考生和家长都在上网查询分数,网络太拥挤,上不去了。
11:00多的时候,手机收到一条新浪网站的新闻,北京教育考试院公布了北京市2015年一、二、三批本科录取控制线,北京市文史类一本分数线是579分。我一看,心里一沉,此前的乐观情绪一下子没有了。分数线这么高,女儿考的分不会很高,原先想的上名校的希望不大了。越是这样想,越想早点知道孩子的分数。
这时,我忽然想起,可以拨12580热线查询。于是,我立即拨了12580,拨通了,输入准考证号和考生号后,电话告知了分数。我打开北京教育考试院网站,看到网站公布的北京市2015年1分段考生分数分布表,打印出一份。一对照,就找出了女儿在全市的排名。
为了不影响别人上班,我走出办公室,在走廊里给家里打电话。妻说,女儿已回来了,正在查分数,上网上不去,正着急呢。我说,不用查了,我已经查出来了。然后,我告诉她们查到的分数。此时,我的心情既激动兴奋,又忐忑不安。一是孩子的分数不算高的,只高出一本线56分;二是名次比较靠前,在全市1000名以内。虽然名次不如一模、二模靠前,但是也不算很差。考试就是这样,总有发挥好或不好的时候。
接下来是填报高考志愿。又是一番不分昼夜地研究与讨论。我挑出学校和专业,征求孩子的意见。我想让孩子报经济类的专业,孩子不喜欢。没办法,最后还是接受了孩子的意见。志愿网上填报完毕后,我静静地想了想,的确没有问题,放下心来。
再往后,就是等着录取了。我们家长们,又开始了漫长的等待,又开始了新的煎熬。
等待录取的心情是多么忐忑不安。头一年实行大平行,到底学校是什么样的排名,学校录取的名次和分数是多少,都没有数。志愿是报上了,就一定能录取吗?心里也没有数。一个学校就录取十几人或者二三十人,每一分就有三四十人,大家的差距非常小,可能差一分,就会去不同的学校。而且,今年许多名校减少了在北京的录取名额,更让录取变得难以预料。再者,即使能去报考的学校,能不能去自己选择的专业呢?尤其是能不能去第一专业呢?这也是最担心的。如果六个专业都去不了,服从调剂,会调到什么专业去?如果调到自己非常不想去的专业,可怎么办?孩子们报完志愿好像没事了,我们家长心里可七上八下的。
虽然知道牵挂没有用,焦虑也没有用,可是,仍然牵挂,仍然焦虑。这也给我们平淡的生活添加了一些别样的味道。是甜味,是苦味,是酸味,是辣味,是咸味,说不清楚,反正就是煎熬得令人心慌,令人不安。
终于,本科一批开始录取了。我接到教育面对面RBC的微信,上面公布了22所高校的本科一批录取最低分数线。女儿一位同学的妈妈来微信说,已经查到孩子被一所大学录取了,问我查到录取结果没有?我上网查,还是没有录取消息。我根据女儿的分数,打电话到女儿报的第四志愿那所大学的招生办询问。招生办的同志核对一下姓名和准考证号后说,已经被他们学校录取。由于录取工作还没结束,所以网上还没有公布。
这个结果,虽然有些意外,也在情理之中。有一点比较满意的是,录取的专业是我们选择的第一专业,女儿喜欢这个专业。能够上一个自己喜欢的专业是不容易的。如果上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专业,学习会非常枯燥乏味,而且要学四年,会让人非常心烦。
过了两天,邮政特快专递把录取通知书送到家里。高考,终于尘埃落定。
我终于不用再焦虑高考的事情了,终于不再受高考的煎熬了。煎熬的滋味真不好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