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论语之重新解释--儒教改革的尝试
(2017-02-02 10:01:41)
标签:
文化 |
分类: 《儒家思想改革新探》 |
9.6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李泽厚译】太宰问子贡说:“你的老师是位圣人吗?为什么这么多才多艺?”子贡说:“这是上天要他做圣人,而且使他多才多艺。”孔子听到了,说:“太宰知道吗?我年少时穷苦,所以学会了种种技术。君子需要这么多的技术吗?不需要。”
【笔者注】本章讲的是圣人不是天生的,是人们包装出来的。古代曾有一种说法很有市场,就是圣人是天生的,是上天派来教导老百姓的。言外之意,上天就是主宰,就是神。圣人是神的代表,是天的儿子。这就是宗教产生的背景。对这个问题的不同看法,就成为了有神论和无神论的分野,有神论经过系统化地发展,成为了宗教。中国古代没有产生大的宗教,但是上天在古人的心目中是存在的,从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谈中就会发现这一迹象。为了树立孔子的权威,孔子弟子利用人们对上天的崇拜,着力把孔子神圣化,说孔子是圣人,并宣扬是上天让孔子成为圣人,孔子的才能是上天赋予的。这种说法经不起理性的推敲。如果圣人是天生的,这个人一出生就是圣人,他就不用去努力学习、不用去辛勤劳作了,反正已经是圣人了,知识才能是上天给的,还费这劲干什么?如果圣人是天生的,其他人就不用修身养德了,因为无论他们怎么努力,都成不了圣人,既然成不了圣人,学圣人的言行举止有什么用?孔子及弟子苦口婆心教给人们的仁义道德就失去了价值。再者,如果圣人是天生的,说明圣人与其他人不一样,圣人应该有圣人的标准、要求,其他人应该有其他人的标准、要求,不能拿圣人的标准来要求其他人。
还是孔子比较老实,直接说出了自己掌握多方面才能的原因,没有被子贡的吹捧忽悠得不知天高地厚了。孔子说,这哪里是上天让我成为圣人,是我小时候家里贫穷,社会地位低下,我为了谋生,才学会了这么多的才能,掌握了这么多的技术。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圣人不是天生的,是子贡这样的儒家弟子吹嘘包装出来的。子贡明知孔子的才能是自己学习得来的,却故意不说,反而把孔子的才能说成是上天赋予的,说上天让孔子成为圣人。本来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从子贡等人的嘴里说出来,就神乎其神了。那时,科技不发达,交通通讯极为落后,人与事如何如何,全凭周围的人用嘴说。子贡等人把孔子的缺点全部隐去,把孔子的优点大肆吹嘘,开展了轰轰烈烈的造圣运动。那时不像现在,有录音录像设备,有手机电脑,对子贡等人说的话,没办法进行核实。他们说什么样就是什么样。圣人就在这样的环境中被制造出来了。
不可否认,孔子确实有才能,确实道德水平高,确立作出了很大贡献,但是,不能因此而把他神圣化,把他说得无所不能、无所不知,把他说得不像“人”了。
【笔者译】太宰问子贡:“孔夫子是圣人吗?为什么他能掌握这么多的才能?”子贡说:“原因在于上天想让他成为圣人,所以让他掌握这么多的才能。”孔子听说后,说:“太宰了解我吗?他不了解。哪里是上天让我成为圣人,是我小时候家里贫穷,社会地位低,我为了谋生,为了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所以才学会了许多生活技能。一个男子汉掌握这些生活技能,挺多吗?不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