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8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论语之重新解释--儒教改革的尝试
(2016-12-27 20:29:30)
标签:
文化 |
分类: 《儒家思想改革新探》 |
7.38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李泽厚译】孔子温和而严肃,有威仪而不凶猛,恭敬而安详。
【笔者注】本章讲的是塑造孔子的形象。温,指性情、态度、言语等不严厉,不粗暴,使人感到亲切。厉,指严格,在遵守制度或掌握标准时认真不放松。威,指威仪,使人敬畏的严肃容貌和庄重举止。猛,指凶猛,气势、力量凶恶强大,十分可怕。恭,指恭敬,对尊长或宾客严肃而有礼貌。安,指安详,从容不迫,稳重。
孔子不停地教导别人,你们要这样,你们不要那样,这样是君子,那样是小人,这样是对的,那样是错的,等等。但是,孔子本人是什么样的人,孔子教导别人做的事情,孔子自己做到了吗?如果孔子没有做到,孔子所说的话,孔子所作的教导,就缺乏说服力,就没有威信。人们就不会听孔子的。因为,孔子不是领导,孔子所说的话不是命令,不能强制别人服从自己,不能用暴力逼迫别人按照自己的教导行动。孔子要想让别人相信自己的话,按照自己的教导为人处事,只能用说服的办法。而要想说服别人,孔子本人就得有威信,孔子就得先做给别人看,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做到。
即使孔子是领导,可以下命令要求人们执行,如果人们不执行,可以使用暴力逼迫人们就范,就能达到目的吗?还是达不到目的。因为,如果领导这样说,大家就这样听着,领导那样说,大家就那样听着,领导振臂一呼,大家群起响应,领导一回头,大家鸟兽散。至于是不是去做,大家都不傻,你都不去做,你让我们去做,你忽悠谁呢?你用暴力,大家都害怕,都服从,但大家口服心不服。你不可能一天24小时都盯着大家,你也不可能盯着每一个人,你一放松,大家马上不听你那一套了,该干嘛干嘛。所以,即使孔子是领导,也需要以身示范,把教导别人的各种要求首先用到自己身上,让别人心服口服,没的说。
孔子弟子们明白这个道理,就把孔子教导别人的话首先用到孔子本人身上。你们大家看看,孔子老师就是这样做的,不仅做到了,而且做的很好。这样一来,孔子的威信就渐渐树立起来了,孔子所说的话就渐渐有分量了,孔子的形象就渐渐高大起来了。孔子弟子们的这一做法告诉我们,塑造形象,需要一点一点地进行,不能一口吃个胖子。要隔三差五的说一回,一次只说三五句。如果说太多,说的大家心烦,不仅形象树立不起来,还会起相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