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7.33子曰:“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论语之重新解释--儒教改革的尝试

(2016-12-23 20:58:11)
标签:

文化

分类: 《儒家思想改革新探》

7.33子曰:“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李泽厚译】孔子说:“学习礼仪文献,我大概和别人差不多,努力实践做一个君子,我还没有达到。”

【笔者注】本章讲的是孔子的书本知识非常丰富,实践活动相对缺乏。躬行,指亲身实践,亲自去做。文,与躬行君子相对应,指的是诗书礼乐等书本上的知识。莫,指不要。莫吾犹人,意思是不要认为我还是其他人那样的水平。吾未之有得,与莫吾犹人相对应,意思是我还没有得到自己独到的收获。言外之意是,孔子已经在亲自实践做一个君子,但还没有得到与别人不一样的收获。笔者认为,孔子的目的可能是:一,自己要为人表率。不能只说你们要这样,不要那样,你们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自己却不去做。不能只要求别人加强道德修养,遵守法律,自己却无视道德要求,视法律为儿戏。要求别人做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如果连你自己都不做,怎么要求别人去做。如果连你自己都不相信自己说的话,别人怎么可能相信。二,希望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获得直接经验,对书本上的知识进行修改完善。书本上的知识来自前人,大部分是前人经验的积累,但是,不可否认,有一部分可能是前人主观臆断的产物,是拍拍脑袋自己想出来的,没有经过实践的检验。当然,这不是说自己拍脑袋想出来的就一定不对,对与不对,经过实践检验就知道了。然而,有些理论知识自产生之后,就没有经过实践检验。大家都喜欢由理论到理论,不愿出力费功夫进行实践检验。我抄你,你抄他,他抄别人,抄来抄去,到后来,大家都以为这一理论是不容置疑的,根本分辨不清哪些是经验的积累,哪些是理论的推断,哪些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理论,哪些是没有经过实践检验的理论。孔子认识到这一问题,希望通过亲身实践来检验前人关于道德的理论,以发现存在的问题,对前人的理论进行修改完善。三,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行水平。孔子研究诗书礼乐等书本知识,既为了将知识传授给别人,让别人加强道德品行的修养,也为了将知识用于自身,加强自己的道德品行修养。孔子通过亲身实践,努力做一个君子,使自己的道德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孔子是研究学问的,把大部分时间都放在诗书礼乐等书本知识的学习和研究上了。与此同时,能够用到实践活动上的时间就少了。社会分工的快速发展,使知识总量快速增长,知识门类越分越细。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去学习、研究所有的知识,不可能去学习、研究许多门类的知识,同时,也不可能在学习、研究理论知识的同时,把所有自己关心的、感兴趣的理论知识用实践检验一遍。你没有这么多时间,也没有这个必要。当你在学习、研究书本知识时,如果发现前人的理论存在矛盾和疑点,你可以就这些问题进行实践检验,用自己实践活动的结果来修改完善前人的理论。孔子在研究学问的同时,把其中的一部分即关于道德品行的理论用在自己身上,亲身实践去做一个君子。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孔子既提高了自己的道德品行修养,又为别人作出表率,还检验了前人关于道德品行的理论,解答自己的许多疑惑,探索和思考这些理论的瑕疵。但是,出于研究学问的需要,孔子只有少量时间可以用于实践活动,大部分时间还是用在研究书本知识上。所以说,孔子书本知识非常渊博,实践活动比较缺乏。

【笔者译】孔子说:“在诗书礼乐等书本知识方面,不要认为我还是别人那样的层次和水平(我已经超过别人了),在亲身实践做一个道德水平比较高的君子方面,我还没有得到独到的收获(与别人不同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