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5.20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论语之重新解释--儒教改革的尝试

(2016-11-15 09:31:23)
标签:

文化

分类: 《儒家思想改革新探》

5.20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李泽厚译】季文子想三次才行动。孔子听到后,说:“两次也就可以了。”

【笔者注】本章讲的是思与行的关系。季文子(?-公元前568年),即季孙行父,春秋时鲁国的正卿,从公元前601年至前568年,共在鲁国执政33年,辅佐鲁宣公、鲁成公、鲁襄公三代君主,为人行事以谨小慎微著名,凡事皆三思而后行。执政期间,克俭持家,厉行节俭,开创初税亩,促进鲁国的发展。正因为季文子的努力,鲁国三桓得以壮大,成为日后左右鲁国朝政的强大势力。

季文子在鲁国执政达33年,仕途顺利,官运亨通,与他三思而后行的行为习惯有重要关系。从季文子的人生经历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个道理:有志于仕途的人,从踏进仕途之日起,一直到退休,始终要谨慎小心,凡事三思而后行,不能中途懈怠,放松自己。一旦懈怠、放松,就容易出错,仕途最忌讳的就是出错,没有功劳不要紧,但要保证不出错。一旦出错,轻则仕途无路可走,重则政治生命结束,甚至丢官、入狱、丧命。如果能做到始终谨慎小心,凡事三思而后行,仕途就会顺利,官运可能亨通。

孔子认为,季文子三思而后行,有些过于小心谨慎,如果事事三思而后行,有些事可能会贻误时机。所以,有些事思考两次就可以采取行动。孔子的考虑确有道理,但是,孔子做高官的时间很短,未必清楚季文子能够长期身居高位的各种原因。季文子并不傻,凡事三思而后行一定有他的原因。

    【笔者译】季文子事事都三思而后行。孔子听说了,说:“没有必要,是否三思而后行,要视情况而定。如果涉及政治的事情,无论大小,一定要三思而后行,考虑要周到、详细;如果不涉及政治的事情,不一定要三思而后行,重要、复杂的事情可以三思而后行,其他的事情思考两次就可以采取行动,过多的思考会浪费时间,错失良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