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2016-09-07 08:43:36)
标签:
文化 |
分类: 《儒家思想改革新探》 |
1.15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李泽厚译】子贡说:“贫穷而不逢迎谄媚,富裕而不骄矜傲慢,怎么样?”孔子说:“好。但不如虽贫穷但快乐,虽富裕却爱好礼制。”子贡说:“《诗经》说:‘切割,锉刻,雕削,磨光’,是不是这个意思呢?”孔子说:“子贡呀,这样才可以和你讨论诗了。告诉你过去的,你便能用在未来上。”
【笔者注】孔子在本章中提出了一种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意在劝导人们安于贫富现状。子贡(公元前520—前456年),姓端木名赐,孔子弟子,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孔门十哲之一,孔子的得意门生。他善于雄辩,利口巧辞,办事通达,曾任鲁、卫两国之相。还善于经商之道,曾经商于曹、鲁两国之间,富致千金,为孔子弟子中首富。
古本“乐”后有“道”字。钱穆解释说,“贫能无谄,富能不骄,此皆知所自守矣,然犹未忘乎贫富。乐道则忘其贫矣。好礼则安于处善,乐于循理,其心亦忘于己之富矣。故尤可贵。”“贫而无谄,富而无骄”,是一般的道德境界,大多数人都能做到。“贫而乐道,富而好礼”,忘却贫富,超越客观的生存处境而乐道、好礼,是最高层次的道德境界,能达到这一境界的人不多。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摘自《诗经》“淇奥”(奥,音玉),全句为“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古人治骨曰“切”,治象牙曰“磋”,
今天,我们可以从子贡与孔子的对话中学习到如下道理:人要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像加工骨、象牙、玉、石等艺术品一样,经过切割、糙锉、雕刻、磨光等工序,精益求精,不断完善自己,达到完美的境界。贫穷时不曲意奉承他人,保持健康快乐的心态;富裕时不骄横无礼,老老实实做人。
【笔者译】子贡说:“贫穷而不谄媚,富裕而不骄横,这样的品德怎么样?”孔子说:“可以,但不如虽然贫穷却乐于坚守做人的道理、保持健康快乐的心态,虽然富裕却喜欢按法律与礼节行事、老老实实做人的品德。”子贡说:“《诗经》说,一个男人修炼自己的品德如同加工骨、象牙、玉、石一样,经过切割、糙锉、雕刻、磨光,最终达到完美的境界,是不是就是达到这样的品德?”孔子说:“子贡呀,从现在开始可以和你讨论《诗经》了,告诉你一件事情,你能举一反三,知道还没告诉你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