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芳草悠悠39:一次成功的演出

(2021-02-21 15:54:07)
标签:

草原生活

成立文艺宣传队

成功演出

 余家屯派了一辆大马车将我们送到后屯,远远就能听到屯子里传来嘈杂混乱的声音,大人呼,孩子叫,姑娘媳妇更是尖门脆嗓,到了大队部,我们已经无法进门了。

这种人多拥挤异常喧闹的场面使人措手不及,还是队长唐叔见多识广,他当机立断缩减宣传队人数,节目少的、只宣读社论的队员就此止步,因为念报纸所有人均可担当。挑来选去,几位插队干部,身兼数角的家属可以进屋,陶家四个儿子、我们姐妹、还有几位乐手、舞者都在允许之内,其余的人被安排到附近老乡家等待。

房间里一片昏暗,只有进门处的房梁上吊着两盏带罩的煤油灯,挤进屋来的观众几乎是清一色的男劳力,他们穿戴臃肿、喜形于色,相互之间勾肩搭背你推我搡,他们拥着、挤着,嘿嘿笑着,嘴里不住地吐着浓烟,后面的人还忍不住一次次跳起来向前看上一眼,屋里空气污浊,烟味很重,刚刚进门的我们不约而同皱起眉来。唐叔见状,悄悄在一位大队干部耳边说了些什么,那干部立即向正在抽烟的人大声喝斥,让他们赶快把烟头掐掉。

大队刘书记一阵简短的开场白后,宣传演出开始了。

最先出场的是严肃认真、戴着一副黑边眼镜的插队干部领队唐叔,他从衣兜里掏出一份折得皱巴巴的报纸凑到昏暗的煤油灯下,将眼镜框向上轻轻一推就开始了朗读: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过去了,全世界……以豪迈的战斗步伐,跨进了伟大的七十年代。放眼全球,展望未来……”

他声音雄浑厚重,字正腔圆,一开口就把全场震住了。

房间里挤满了人,朗读者就在观众中间,人们屏住呼吸,抻长脖子、瞪大眼睛仔细听,仔细看。挤在人群中间的我也被唐叔播音员一样的磁性嗓音吸引住了。我对这篇社论太熟悉,自一月一日元旦社论发表以来,连续多日,各广播电台都在一遍遍重复播送这篇文章,无论播音者是男是女,都声音宏亮,激情满怀,听着就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社论里好多段落我都能背下来。

“过去的十年,是敌人一天天烂下去,我们一天天好起来的十年……”

听着唐叔一字一句铿锵有力的朗读,我从心里佩服他。

唐叔的朗读告一段落,文艺演出开始了,第一个节目是小陈叔叔的独唱《赞歌》,插队干部薜叔叔手风琴伴奏,这是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里的男生独唱:

“从草原来到天安门广场,高举金杯把赞歌唱……”

这首歌极具草原民族特色,声调婉转悠长且兼有颤音,小陈叔叔的嗓子很适合唱这种长调。他今天格外精神,前几天驼下的背也直了起来,胡子刮得干干净净,衣服穿得整整齐齐,精气神又恢复到在城里上班时的情形,他精神饱满,嗓音宏亮,再加上几个舒缓大气的慢动作,简直就与《东方红》里原唱胡松华没什么两样,站在他身边拉手风琴的薜叔叔也十分投入。薜叔叔是上海人,教物理的,戴着一副金边眼镜,典型的白面书生模样,几个月后他成了公社中学的老师,教我们物理。此时,他正全神贯注演奏,指尖在漂亮的黑白键盘上熟练地弹跳,身体和着优美的旋律轻摇曼舞,他与小陈叔叔的配合可谓天衣无缝,珠联璧合,结束时更是把歌曲演唱推向高潮。

独唱刚刚结束,全场观众就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一位挤在最前面的庄稼汉不禁高声叫道:

“再来一个好不好!”

“好”一阵更热烈的掌声响起,人们用期待的眼神瞧着小陈叔叔。

满面红光的小陈有些激动了,他望着领队唐叔和妈妈,那表情似在恳求,妈妈与唐叔耳语一下对他说:

“观众想听,你就再唱一首吧!”

小陈与薜叔叔小声商量,清了清嗓子说:“我们来到草原,那就再唱一首与草原有关的歌曲吧,歌曲的名字叫《我骑着马儿过草原》:

“我骑着马儿过草原,清清的河水蓝蓝的天

牛羊肥壮驼铃响,远处的工厂冒青烟,来来来来来来来……”

嘹亮的歌声又响起来了,全场观众兴奋不已,后面的人着急了,他们拼命涌向前方想看看演唱者的模样,前面的人哪里甘心被挤到后面,就这样拥来挤去,秩序有些乱了,演出场地实在太小,大家都站在平地上,个头矮的当然吃亏了。几个大队干部急忙上前喊话,吼了几个村民的名字,才算把乱糟糟的局面控制住。

接下来,继续朗读元旦社论,节目也一个接一个地穿插进来。

小陈叔叔在这场演出中出了不少风头,就像当初说的,他不但独唱,还有男女声二重唱,配合他二重唱的不是别人,是姐姐。姐和小陈叔叔共同演唱《逛新城》,这首歌是妈妈选的,也是妈妈安排姐唱的,姐和小陈叔叔的演唱也大受欢迎,在这偏僻乡村,人们没见过独唱,更没见过二重唱,这种在城里并不稀奇的演唱形式令村民眼界大开。姐宏亮的嗓音和大胆的演唱也让我吃惊不小,在城里,是我每天在外面疯跑,东演西唱,姐没像我那样在学校出风头,但她也有一副好嗓子,音准,与小陈叔叔配合不错。

在这次宣传演出中,我也担当了重要角色,我有独唱《翻身农奴把歌唱》,与另外三个女伴一起跳了舞蹈《洗衣歌》、《金珠玛米呀咕嘟》,我们载歌载舞,还好有薜叔叔流畅娴熟的手风琴伴奏,不然边唱边跳的我们已经上气不接下气了,四个舞伴都很兴奋,好久没跳舞了,藏族舞蹈让我们激情涌动,跟着欢快美妙的旋律,我们尽情地舞动双臂,展示优美的舞姿,我喜欢跳舞,舞蹈令我陶醉,令我欣喜。当舞蹈接近尾声,又是一阵热烈的鼓掌。这一次,妈妈也不得不夸我几句了,她平时很少表扬我,这是妈妈第一次完整地看自己女儿跳舞。

我们的节目是丰富的,陶家哥几个陆续出场了,老大演出二胡独奏《洪湖水浪打浪》,曲调柔美舒缓、充满温情;老二演出笛子独奏《情深谊长》,此歌同样来自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笛声悠扬婉转,令人陶醉;老四演出革命京剧样板戏《红灯记》李玉和唱段“提篮小卖拾煤渣”,他声情并茂、气度不凡;还有,插队干部胡老师二女儿演出小提琴独奏《八角楼的灯光》,她的演奏华丽圆润,颇具阳刚之美;人们瞪大眼睛听着,瞧着,沉浸在美妙旋律之中。我们也有集体节目,有合唱《打靶归来》、《八月桂花遍地开》。队员们演出都很投入,精彩的演出使村民着迷,他们看呆了。

村民不错眼珠地看,他们越是喜欢,表演者就越来劲儿。

当然了,村民也是挑剔的,他们对念报纸不感兴趣,并不是所有人都有唐叔那种播音员般好嗓音,读报时,下面就嗡嗡嗡说话,吴叔叔的出现更是使全场乱作一团,也难怪大家不爱听,吴叔叔是陕西人,地方口音重,不但声音小,还断断续续,磕磕巴巴,连近在咫尺的我都听不清,挤在一旁的吴婶替他捏把汗,她解释道,吴老师高度近视,字太小,煤油灯太暗,他看不清报纸上的字,念着念着就串行了,当然磕巴了。

吴叔叔两口子读报能力反差很大,吴叔叔读报既慢又出错,而吴婶读起报来不但流利还充满激情。自从吴婶参加文艺宣传队后,她不让我们这些小辈叫她吴婶,她姓张,让我们大家称她张老师。

张老师最后一个出场,这是她主动争取来的,她说她喜欢朗读,为这次活动做了认真准备,她神情自若来到场地中央,轻理头发环视四周,还给观众们行了个礼,然后抑扬顿挫读起来:

“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反对任何帝国主义,······从现在起就要有所准备……”

张老师很胜任这一角色,她是长春人,小学语文老师,口齿伶俐,普通话说得好,声音流畅自然,清脆动听,她的朗读使嘈杂的人群再一次安静下来,与其他朗读者不同的是,她不用死盯报纸,而是低头瞟上一眼,就可以情绪饱满地面对观众了,有些段落不用看就直接背诵,结尾时,她特意放慢速度,提高嗓门一字一顿地大声读道:

“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

张老师的朗诵把整个宣传演出再次推向高潮,她清丽的嗓音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观众兴奋地给她热烈掌声。

大队刘书记高兴地走上前来,双手举过头顶带头鼓掌,他示意村民们继续鼓掌致谢。

演出终于圆满地画上了句号,这是一次成功的演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