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芳草悠悠38:令人欣喜的文艺宣传队

(2021-02-17 18:46:41)
标签:

草原生活

组建文艺宣传队

乡亲们热情高涨

 又一场大雪降临了,纷纷扬扬的雪花漫天飞舞,刚刚露头的草甸子再次披上了银装,天地一色,苍茫悠远。

北风依然肆虐,天气仍旧寒冷。

有了水缸,有了柴草,有了火炉和暖暖的热炕,寒冷再怎么发狂我们也不怕了,生活有了着落,我们可以像土生土长的乡下人那样猫在土屋里,躲在炕头上。狗年春节就要到了,春节一过,这个严冬就算熬过去了。

生活有了起色,日子刚刚平稳,一件新奇事就如火如荼地跟来了,来乡下插队的人们都忙碌起来,虽然又要挨冷受冻,可这一次,大家的心情是愉悦的。

那天上午,爸妈突然接到大队通知,要求全体插队干部立即到孙家屯大队部开会,说有重要事情传达。虽然身在乡下,但通知就是命令,爸妈赶紧穿戴好厚重冬装,刻不容缓,立即出发,爸妈和郭叔、陶叔,还有吴叔叔一起,顶寒风踏积雪,匆匆向孙家屯赶去。

会议由插队干部领队唐一凡唐叔主持。

原来,按照上级指示精神,要求以大队为单位成立一支文艺宣传队,所有插队干部要立即行动起来,主要任务是宣传一九七零年元旦社论“迎接伟大的七十年代”。文艺宣传队需要吹、拉、弹、唱、舞等各类人才,只有插队干部参加是不够的,需要动员有文艺特长的家属踊跃参与,文件上说,插队干部来农村,只被动接受改造不行,还要将自己的才能奉献给草原,插队干部要像行走在雪山草地上的红军那样,无论走到哪里,都要深入到人民群众当中去,走进村屯,把宣传工作落实到每一村每一户,这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动员会一结束,接到任务的插队干部迅速返回各自村屯,大家积极行动起来。

爸妈回来了。

妈妈一进家门,就把成立文艺宣传队的事告诉了我和姐,还说,会上就把我俩的名字报了上去,陶叔家五个儿子报了四个,吴叔叔两口子全都参加,小陈叔叔当仁不让,说自己可以担当独唱,如果有合适的人,可以男女声二重唱,合唱就更不用说了。会上的小陈叔叔非常活跃,近段时间以来,他整天独自闷在冷冷清清的小土屋里,时常喝点小酒,都快憋出病来了,现在有了唱歌跳舞这样的热闹事,可把他乐坏了。

岂止小陈叔叔乐坏了,我听到这个消息也头脑发热兴奋不已,要不是妈妈在旁边,我会高兴得惊叫起来。我喜欢唱歌跳舞,自从声势浩大的运动开展以来,学校早把文化课抛到一边,学校和班级都成立了文艺宣传队,我们小学生每天下午都在教室里排练文艺节目,排好之后就跑到车站、菜市场、大街小巷去宣传演出,大喇叭里流行的所有歌曲我们全会,所有歌曲我们都能编排成舞蹈,跳舞动作当然是到处跑观摩来的。班级里,我是文艺委员,既唱歌又跳舞,学校里,除唱歌跳舞外,我还领唱,领诵,兼报幕员,演过独幕话剧,现在到了农村,我应该是文艺宣传队主力了,我暗自思忖,已经喜不自禁了。

虽然心里高兴得不得了,但在妈妈面前还要表现矜持。因为在城里时,妈妈就不喜欢她的女儿整天在外面唱歌跳舞,看到我嘴里哼着歌、手舞足蹈的样子就厉声训斥,说我“太能疯了”,她让我把心收回来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她也太异想天开了,她不想想,学校不上文化课,我有啥办法?又不是我一个人不学习。

现在倒好,妈妈主动给我报名参加文艺宣传队,这次是我帮她忙了,因为这是一项重要任务,我可以理直气壮地唱歌跳舞,可以尽情展示我的文艺才能,我心花怒放了。

很快,由插队干部及家属组成的文艺宣传队成立了,宣传队员覆盖各个年龄段,男女老少都有,没想到的是,这支临时集结的队伍人才济济,各式人才还不少呢!有拉手风琴的,拉小提琴的,有独唱、合唱、二重唱,还有说数来宝、唱京剧的,陶叔的儿子个个是骨干,老大拉二胡,老二吹笛子,老三、老四说唱舞蹈全行,我和姐也不落后,唱歌跳舞朗诵都可以。

我猜对了,成立文艺宣传队,不止我和小陈叔叔高兴,好多插队干部及家属都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来乡下这么多天,没有电灯,没有广播,没有报纸,没有任何娱乐活动,除了喝水吃饭睡觉,就是东跑西颠找厕所,生活枯燥乏味,现在大家有机会聚在一起,个个精神抖擞,兴奋异常。

文艺宣传队由唐叔总负责,他请妈妈担任宣传队策划和编导。

开始,妈妈以身体不好为由婉拒了唐叔的请求,为了表示支持唐叔的工作,已让两个女儿参加了文艺宣传队。可唐叔呢,他太了解妈妈了,与妈妈共事多年,知晓妈妈擅长文艺的底细,妈妈身体欠佳是事实,但突然来到偏僻乡村不适应也是其中原因,他是领队,很会做工作,他顶风冒雪来家探望,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坐在炕上与爸妈叙旧聊天,说了不少知心话,爸爸还亲自下厨与唐叔喝了点小酒,在城里时爸妈就与唐叔关系不错,现在到了乡下,更要互相理解,互相帮助了。其实,妈妈与爸爸一样,都是以大局为重的人,遇事总爱替对方考虑,妈妈理解唐叔苦衷,演出宣传是唐叔的工作,也是妈妈的工作,妈妈答应了。

唐叔很有眼力,妈妈虽教中文,但在文艺方面却有天赋,她曾是音乐老师,初、高中时就是学校歌咏队的台柱子,她是女高音,手风琴拉得好,工作后一直是学校的文艺骨干,她能唱,能跳,能写,能编,有了妈妈的鼎力相助,宣传队已如虎添翼了。

演出形式马上确定下来,以宣传“迎接伟大的七十年代”一九七零年元旦社论为主题,将多种形式的文艺节目穿插进去。为节省时间,所有歌曲、舞蹈、演奏都是现成的,大家将自己熟悉的节目报上来,经重新整理编排之后,一套完整的节目单就出来了。

节目定下来了,演出场地又成了问题。在这偏僻农村哪来的礼堂呀,露天演出吧,太冷,腊月的夜晚温度已在零下二、三十度,在外面站上一会儿就把人冻透了,在屋里演吧,房间太小,大队部只有三间土房,这可咋办?

大队刘书记急得抓耳挠腮,他发愁了。关键时刻还是集思广益为好,他召集大队干部们开会想办法,唐叔作为插队干部代表参加了会议,现有条件摆在面前,大家你瞧我,我看你,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呀,开会也没用,还是一位老支委打破僵局,他说,此次任务是宣传元旦社论,凭过去经验,天寒地冻,老百姓都喜欢舒舒服服地待在家里,谁愿意顶风冒雪跑出来看宣传,大队部的三间房足够用了,此观点一出,立即博得支委们的一致赞许,会上更是有人放出话来:“瞧着吧,来不了几个人,三间房能用上一半就不错了!”基于此,大队刘书记最后决定,第一场宣传演出在大队所在地孙家屯进行,演出地点就设在大队部。

出乎所有人的预料,那天晚上,只有三间房的大队部拥满了前来看热闹的村民,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大院里挤得水泄不通,演出还没开始,房间已经进不去人了。大队干部们忘记了,此次活动不同以往,所有宣传队员都是远道而来的有文化、有才艺、有热情的城里人,听说有插队干部组成的文艺宣传队在家门口演出,乡亲们的热情空前高涨。

余家屯派了一辆大马车将我们送到孙家屯,远远就能听到前面传来嘈杂混乱的声音,大人呼,孩子叫,姑娘媳妇更是尖声脆嗓,到了大队部,我们已经无法进门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