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那时候多有趣》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2025-04-30 16:02:16)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快速默读课文,能了解文中所想象的未来的上学方式与现在的不同。
(2)掌握"鄙夷""全神贯注""皱皱巴巴"等词语,理解科幻小说的文体特点。
(3)学习通过对比手法展现未来与现在教育差异的写作方法。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时空穿梭"阅读法,梳理2155年与现在教育的不同特征。
(2)运用辩论会和思维导图,分析未来教育的利弊。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辩证看待科技发展与教育本质的关系,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2)激发创新意识,思考未来教育的可能性。
二、教学重点
1.
理解未来教育与现在教育的具体差异。
2.
分析玛琪和托米的性格特点及其对教育的态度。
3.
学习科幻小说"基于现实,想象未来"的创作方法。
三、教学难点
1.
引导学生理解"教育本质"不会因科技发展而改变的核心内涵。
2.
体会科幻小说中"科学性与文学性"的结合。
四、教学课时:1课时
五、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
(1)未来教室概念图(AI教师、电子书等)与现在教室的对比图。
(2)科幻电影片段(如《机器人总动员》中的未来人类生活)。
(3)
2. 学生准备
采访祖父母/父母,记录他们小时候的上学方式。
六、教学过程
1. 时空穿梭导入.
(1)播放科幻电影片段,提问:"你想象中的未来学校是什么样?"
(2)展示1950年代的课本实物,与电子书对比,引出课题。
2. 未来教育特征梳理
小组合作完成对比表格:
教育要素 |
未来 |
现在 |
学习场所 |
家庭学习室 |
|
教学者 |
机器人老师 |
人类教师 |
教材 |
|
|
重点品读:"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体会玛琪的羡慕之情)
3.
艾萨克·阿西莫夫(1920—1992)是享誉全球的美国科普巨匠和科幻小说大师。阿西莫夫知识极其渊博,一生出版了近五百部著作,内容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文学艺术等多领域,曾获代表科幻界最高荣誉的雨果奖和星云终身成就大师奖,在世界各国拥有广泛的读者。
4.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初读课文。
(2)学习字词:
用表情包理解"鄙夷"(翻白眼表情)
情境造句:"全神贯注"(描述同学听课状态)
(3)教师提出要求:自由阅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大家刚才提出的问题。
“他们”指的是谁?
“那时候”指的是什么时候?
“多有趣”指的是什么事有趣?
5.整体感知
(1)教师提出问题:思考:这篇课文与我们以前读过的科幻故事有什么不同?
(2)人物分析
圈画玛琪和托米的对话,分析性格:
玛琪:好奇、向往传统教育("她想知道那些孩子为什么笑")
托米:理性但缺乏共情("他们那时候不得不那么做")
角色扮演:分角色朗读争论"纸质书VS电子书"的对话。
6. 辩论会:未来教育利与弊
正方:科技让教育更高效(如个性化学习、无地域限制)
反方:科技让教育失去温度(缺少同伴互动、情感交流)
教师小结:科技是工具,教育核心永远是"人的成长"。
7. 联结现实
分享课前采访结果(祖辈/父辈的教育经历)
讨论:疫情期间网课与线下课的差异,印证课文观点。
8. 教师提出问题:大胆想象一下,未来的学习生活还有可能是什么样的?
9.科幻写作工坊
仿写任务:用"有一天,我发现…"开头,写一个未来学习场景
范例支架:
有一天,我发现______(未来教育现象),
这让我想起______(现在教育对比),
原来______(感悟)。
展示学生设计的未来学习工具,评选"最佳创意奖"。
10.主题概括
这是一篇科幻小说,作者用一本古老的纸质书作为线索串起全文,以两个小主人公托米和玛琪关于阅读、学习的对话作为主体,描绘了身处未来的他们的学习场景与感受,表现了作者对于教育、学习等问题的独特思考。
11.拓展延伸
教师安排学生阅读《有关学校的儿童诗欣赏》。
七、板书设计
八、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