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融通的小学语文项目化教学——以《赵州桥》教学为例

一、预习——掌握生字,扫清障碍
在课堂导入环节将主题与生字相联系,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学习课文中的生字,为学生更好地阅读课文打下基础。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赵州桥》这篇课文。现在请同学们将生词卡拿出来,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看看这些生词你们认识多少。
(小组讨论)
教师:接下来老师要邀请小组代表领读以上生词。
(学生完成后,教师帮助学生纠正错误读音)
教师:同学们,现在本篇课文的“拦路虎”暂时被我们“消灭”了。接下来,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让我们简单了解一下《赵州桥》一文的主要内容。
二、启学——探桥梁奥秘,寻最美桥梁
我国是桥的故乡,从古代开始就重视桥梁的搭建,以方便人们日常出行。下面,教师可以围绕“桥”这一主题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生活中的“桥”,从美学、数学等角度进行深入探讨,从而实现知识的贯通。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赵州桥》这一课,同学们知道哪些有关桥梁的小知识呢?现在老师为你们布置一项任务,就是介绍自己喜欢的桥梁。各小组之间可以互相讨论。
(学生展开讨论,完成任务)
教师:既然同学们已经完成了这项任务,接下来就跟随老师的脚步一起探索本篇课文《赵州桥》,看看作者是如何对它进行介绍的。
(设计意图:通过对文章的初步阅读和探讨,学生能够简单明确学习的目标。教师引导学生对桥梁进行认知,加强学生的探索欲望。)
三、探学——观赵州桥雄伟,悟赵州桥精神
本环节教师帮助学生理清课文脉络,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词语来帮助学生了解赵州桥的特点,并且让学生学习本篇文章的写作形式,为后续写作表达奠定基础。同时,在探学这一环节,学生通过学习,可以体会文章所传递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延伸出学生对生活和学习的态度,使文章中的“桥”不只是“桥”,更是一种人生态度和奋斗精神。
活动一:理清文章脉络,学习介绍顺序
通过阅读,让学生思考、探讨文章主要的思路和作者对赵州桥介绍的顺序。
课件出示:
第1自然段→第2自然段→第3自然段→第4自然段
(根据这一顺序进行文章的深度分析,帮助学生理清文章整体脉络。)
第1自然段:写了赵州桥的地理位置、设计者及悠久历史。
第2自然段:写了赵州桥的雄伟壮丽。
第3自然段:写了赵州桥的整体美观性。
第4自然段:写了赵州桥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
(此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根据流程图对每一段中的关键词语进行有效提炼,以帮助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深度理解。)
教师:接下来,请同学们阅读下面这段话,我们一起分析其中的关键词语是哪一个。
课件展示:
河北省赵县的洨河上,有一座世界闻名的石拱桥,叫安济桥,又叫赵州桥。它是隋朝的石匠李春设计并参加建造的,到现在已经有一千四百多年了。
学生:世界闻名。
教师:非常好。同学们能为这一成语找到近义词吗?
学生:远近闻名、中外闻名。
教师:很好!
活动二:抓关键语句,品赵州桥特点
(学生了解了赵州桥的地位后,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赵州桥的设计)
这真是一座(
(预设:雄伟、坚固、美观)
教师:本文的作者在踏上赵州桥的那一刻,他对赵州桥的心理感触就很深,同学们能从课文中找到能体现这种心理的句子吗?
学生:“赵州桥非常雄伟”“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教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
(教师再次带领学生对文章进行阅读,感受、体会语句,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综合能力。)
课件展示:
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
(为使数字具象化,教师可以让学生参照教室的长度和宽度进行比对。)
教师:同学们,我们的教室长10米、宽6米,赵州桥差不多有这样的5个教室长,1.5个教室宽。
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
教师:同学们,通过上段话的阅读,你们能够感受到赵州桥的雄伟吗?请在文章中圈出能表现雄伟的句子并朗读。
(让学生掌握本段话中的重点词语,例如“横跨、全部用石头砌成”。)
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平时,河水从大桥洞流过,发大水的时候,河水还可以从四个小桥洞流过。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教师:同学们,接下来我们一起观察课文中的插图并思考,与其他桥相比,赵州桥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学生:没有桥墩、一个大桥洞、四个小桥洞。
活动三:感悟赵州桥精神,学习构段写法
教师:同学们,本文第2、3自然段写了赵州桥的特点,那这两个自然段的首句有什么特点?
学生:第2段的首句是整段、整篇文章的核心句,主要展现了赵州桥的雄伟,并重点描写了赵州桥的坚固;第3段的首句,是第2、3自然段的过渡句,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师:经过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整篇文章采用了总—分的结构。同学们,今后我们在写作文的过程当中也可以选择使用这种结构。
(设计意图: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文章的总结构,并且通过点拨,让学生的写作能力得以提升,从而为接下来的复述奠定基础。)
活动四:我是小导游,复述我能行
(在这一环节开始之前,学生已明确了作者的主要写作方法,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充当导游并介绍赵州桥。同时结合中国桥梁发展史进行拓展,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赵州桥的历史背景。)
教师:同学们,如果让你们充当小导游,你们会用什么语言向游客介绍有关赵州桥的历史和特点呢?
学生:世界闻名、精巧、创举、美观……
教师:这些词语是作者对赵州桥的评价,那么你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对赵州桥进行介绍,一定要注意围绕它自身的特点来展开。
各位游客:
欢迎你们来参观著名的赵州桥,
四、助学——感中国桥梁之地位
教师通过赵州桥,让小学生了解中国桥梁建造发展历史;由中国桥梁,洞察中国近代发展历史,让学生从小视角看到了大未来,让学生感悟中国社会的发展历程,最终用“以点带面”的方式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拓展资料:数据显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国家新建公路桥梁31.98万座,截至2022年底,我们国家的桥梁公路已有103.32万座,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桥梁大国。港珠澳大桥更是我国历史上投资最多、建造难度最大的跨海桥梁项目,是中国桥梁建造史上的重要代表作。)
(设计意图:学生了解赵州桥的特点后,能对桥梁建设与分析产生浓厚兴趣,并使学生对重要信息的提取能力得到优化。另外,让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我国的桥梁发展史在世界发展史上的地位,不断提高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让学生产生强烈的认同感、自豪感。)
五、延学——做中国桥梁小卫士
在学习完这一课程之后,教师可以向外延伸项目课题,让学生以中国桥梁介绍人的“身份”对外国友人介绍我国的桥梁,提升学习的综合意义。
教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了《赵州桥》,老师认为你们已经对古代工匠建筑桥梁的高超工艺产生了诸多赞叹。接下来,老师想邀请你们充当桥梁宣传员和桥梁保护者,尽自己所能向世界宣传、介绍我国的桥梁发展史。
活动一:小小桥梁宣传员
教师:请同学们查阅资料,选择你们最喜爱的一座桥梁,了解这座桥梁的特点,并参照作者的描写方式,向全世界友人介绍这座桥梁。具体的介绍方式同学们可以选用图文或者视频制作等方式,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把自己喜爱的桥梁复刻成小模型,或珍藏或送友人。
那么,如何对自己喜欢的桥梁进行介绍呢?首先,需要仔细观察要介绍的桥梁的特点,运用关键词语,并结合特点,概括出能表达此桥特点的中心语句。其次,要结合不同的方式对中心句进行详细描述。最后,应明晰整体思路,在运用丰富的语言使介绍变得更加生动有趣的同时,还应注重整体介绍的条理性。
活动二:小小桥梁保护者
现存的古代桥梁经过千年的风吹日晒,已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它们的文化价值。为此,学生可以搜集相关维护资料,分析桥梁结构,尽自己所能成为桥梁保护小使者,为桥梁保护作宣传。具体的宣传方式可以自行选择。完成宣传保护的作品创作之后,我们可以搭建网络平台进行宣传,如在抖音、快手等平台上进行分享,利用互联网的力量呼吁人们对桥梁进行保护。
最后,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将学生创作的作品集在班级群内部进行分享。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实践活动设计,能够帮助学生进行思维拓展,并加强其实践能力。另外,以学生主体为切入点,设置适合学生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走向融通的小学语文项目化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以具体学情作为重要切入点,拓展课堂知识,进行教学创新,以建立有效的项目学习活动。另外,教师要注重项目式教学的多样化评价方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与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