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联·整合·融合”:以儿童的视角漫游童话故事——以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为例

(2023-07-04 12:23:10)

有人说,成年人感知幸福的能力,取决于你的内心还保留了多少对童话的相信。童话是儿童文学体裁中的一种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夸张、象征等手段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童话,是人类美好的愿望,是对真善美理想的表达方式。同时,童话又因其语言浅近生动、主题单一明朗、富于故事性和趣味性而深受儿童欢迎。

6月,本学期研修的尾声,从秀洲印通到桐乡濮院矛盾实验,再到南湖北师大附属,我们走进了童话城,携一缕夏日的芬芳,开启了一段奇妙的童话之旅。一位位个性鲜明的童话人物深入人心,无论是天真幻想的王葆,还是本是冷酷无情后来又变得友善可爱的巨人,又或是追求爱情、自由而奋不顾身的美人鱼,都在像我们传达何为真、何为善、何为美。小伙伴们的课例展示,导师的引领引发了我对童话教学的些许思考。


01

“关联+”,紧扣要素助推童话阅读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xg3dUrVVrO5p2nE3UoNg2xODEyLgCibPjzOFqnM2ddGDT59ibV42dtavclRJjyBBZ0ON0rFvkRMUKibaIE2TGJElQ/640?wx_fmt=png&tp=wxpic&wxfrom=5&wx_lazy=1&wx_co=1

1.梳理探究,扣准核心要素

纵观统编教材一至六年级,几乎每一册都编有童话。且以童话作为一个单元的就有两次,即三年级上册第3单元和四年级下册第8单元,并从阅读和表达两个方面,有计划地安排了发展学生想象的语文要素。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xg3dUrVVrO5p2nE3UoNg2xODEyLgCibPjUOPib8NU7LicxqD8Bd2lx8VdeJnPygUrl5JPzk6wL5HNbqRNs48GWrRQ/640?wx_fmt=png&tp=wxpic&wxfrom=5&wx_lazy=1&wx_co=1

对比两个单元的语文要素,我们发现三年级上册旨在引导学生“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而四年级下册虽然仍需“感受童话的奇妙”,但其重点在于“体会真善美的想象”。然而在习作要素中都侧重在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以编写童话故事。裘晨阳老师的教学设计中聚焦人物形象,关注了想象,从而感受花园的奇妙。第一课时教学目标:通过想象等方法感受童话的奇妙,通过抓住语言、动作等描写初步体会巨人凶狠、自私的形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通过想象等方法感受童话的奇妙,通过抓住语言、动作等描写初步体会巨人由凶狠、自私到和善、无私的转变。能发挥想象,把孩子们在巨人的花园里一起玩耍的情景写下来。

2.关联经验,感知人物形象

人物的形象,多通过语言、心理或动作的描写刻画出来,也可通过周围环境的描写衬托出来,故我们需要结合学习经验,透过这些描写进行想象,感受人物的性格及当时的心情,进而理解并体会人物的形象。裘老师在教学时学习提示五是这样设计,并有效引导学生感受巨人这个人物形象。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xg3dUrVVrO5p2nE3UoNg2xODEyLgCibPj2KVQrxSruviaB35TQfa6O5OrHjPrBjuD4rt8icREcsCSUrGyt3X4Pujg/640?wx_fmt=png&tp=wxpic&wxfrom=5&wx_lazy=1&wx_co=1

通过联想,关照现实生活世界,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能对童话人物巨人做出正确的评价。针对本单元的其他几篇课文我们也可以设置类似的核心问题: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xg3dUrVVrO5p2nE3UoNg2xODEyLgCibPjNZZ4DMeCePaKg3icLdjAHrQcu4m1ZkiaSV6w2wA4rricZzAvQEWibBbrhg/640?wx_fmt=png&tp=wxpic&wxfrom=5&wx_lazy=1&wx_co=1


02

“整合+”,三维路径赋能想象童话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xg3dUrVVrO5p2nE3UoNg2xODEyLgCibPjzOFqnM2ddGDT59ibV42dtavclRJjyBBZ0ON0rFvkRMUKibaIE2TGJElQ/640?wx_fmt=png&tp=wxpic&wxfrom=5&wx_lazy=1&wx_co=1

单元整体教学一直立足于实践中学生的实际获得。本单元,作为学生酷爱的童话单元,老师们在教学设计上虽略有差异,但无一例外的均设置了主题情境,让学生在整个单元的学习中,都带着欣赏的“童话之美”的意识去学习,去感悟。

1.整合学习单,厘清故事内容

整体的教学强调学习的结构,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结构化的学习。在本单元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单元整组教学预习单,横看是故事的主要内容,竖看领悟与表达,强调比较,也为学生习作《故事新编》奠定了基础。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xg3dUrVVrO5p2nE3UoNg2xODEyLgCibPjk6LOkK1pU4Neg4GfaFhIBP7y893kNunRu2aicZBsPJTb6iaeP1zDKFqA/640?wx_fmt=png&tp=wxpic&wxfrom=5&wx_lazy=1&wx_co=1

2.学习任务群,实施统整教学

(1)细读文本想象画面

在童话教学故事的学习中,想象是常用的阅读策略,在读故事的同时,学生会想象人物在其中的表现。教师也可以通过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来体验故事的趣味性及人物形象。如《巨人的花园》的课后习题1中明确提出想象画面的学习要求。文中有很多环境描写,可让学生紧扣段落中有关的词语和句子的关键点,对画面的整体基调有所把握,然后引导学生去发挥想象。濮院茅盾实验小学的陈园老师在执教这一板块时,围绕花园的变化,启发学生抓住关键语句走进了一个可爱、凄凉、奇特的花园。

(2)抓住奇妙整体感知

纵观几位老师的课堂教学,虽方法不同,但都紧扣“奇妙”展开,从而引导学生对课文有整体的感知。

例如,徐老师在执教《宝葫芦的秘密(节选)》一课时,借助图表,引导学生两次学习(独学+合作学),探寻奇妙故事。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xg3dUrVVrO5p2nE3UoNg2xODEyLgCibPjLyaOveoCXXGdDdtGxJ3c4cXhMFjMYHwVYm6gkuDI8cveXs5eOIQic7g/640?wx_fmt=png&tp=wxpic&wxfrom=5&wx_lazy=1&wx_co=1

学生在填写作业本的图表的过程中,第一次自主独学,聚焦人物,梳理情节,整体感知故事;第二次同桌合作学,发现故事共同之处“人物趣、来历奇、法力高”的特点。为此“奇妙”的这一特点得到很好的落实。

3.有效评价全程更进

课堂教学评价是过程性评价的主渠道。我们在王海燕老师的观点报告《依标定准,以评促教,学教共进》中深受启发。从评价标准的依据到合理制定,再到全程更进。当然王老师也给我们提出了建议,更多时候我们需要根据自己教学中的实际情况而来,也可采用过程性评价,如资料收集、作品展示、书面报告、剧场表演等方式进行合理的评价。而学生也在评价过程中不断成长。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xg3dUrVVrO5p2nE3UoNg2xODEyLgCibPjNZZ4DMeCePaKg3icLdjAHrQcu4m1ZkiaSV6w2wA4rricZzAvQEWibBbrhg/640?wx_fmt=png&tp=wxpic&wxfrom=5&wx_lazy=1&wx_co=1


03

“融合+”,言语实践培育童话思维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xg3dUrVVrO5p2nE3UoNg2xODEyLgCibPjzOFqnM2ddGDT59ibV42dtavclRJjyBBZ0ON0rFvkRMUKibaIE2TGJElQ/640?wx_fmt=png&tp=wxpic&wxfrom=5&wx_lazy=1&wx_co=1

1.读写融合,运用方式

新课标对小学中学段学业质量有这样的描述,“用积累的语言材料······描述想象的事物或画面”。

如徐雪松老师在教学中的设计:在奶奶的故事里,还会出现哪些有趣的人物?接下来,我们使用法宝去依样画葫芦。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xg3dUrVVrO5p2nE3UoNg2xODEyLgCibPj9hTXaLMJAvLhibdTlTibzKnFSbWDQJV19m2OZpficqA5MIUiaUDpc3znNg/640?wx_fmt=png&tp=wxpic&wxfrom=5&wx_lazy=1&wx_co=1

又如程赟老师在《宝葫芦的秘密(节选)》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中最后有这样一个环节:融练笔,丰想象。要是王葆有那么一个宝葫芦,这个葫芦会怎么帮助他呢?请你们用上上节课学到的方法,想象王葆和宝葫芦的言行,再来创编故事。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xg3dUrVVrO5p2nE3UoNg2xODEyLgCibPjAgylUVXQMU3gHrNIXqbarVJkfHDGxz7f4Y5qkepHOphQqVAp2ibcLLw/640?wx_fmt=png&tp=wxpic&wxfrom=5&wx_lazy=1&wx_co=1

同样,其实在其他的童话故事中教师都能找到合适的点,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去感受童话的奇妙,更学会了方法的运用。而这样的教学设计,其内容不仅丰富了,练笔的难度也在读写的结合中降低了。课堂实践证明,孩子们针对这样的想象练笔,乐在其中。

2.拓展延伸,推荐阅读

本单元还有一个教学目标就是充分利用好本单元童话的导读功能,引导学生对整本童话进行阅读,以激发学生对童话阅读的期待。特别是《宝葫芦的秘密(节选)》和《海的女儿》选取的都是故事的开头,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一点,有效激发学生的自主阅读。在课余时间,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一起观看电影版的《宝葫芦的秘密》,也可组织学生开展读书分享会,以实现教学的延续性,用“一篇”带出“一本”“一套”乃至“一类”。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xg3dUrVVrO5p2nE3UoNg2xODEyLgCibPjNZZ4DMeCePaKg3icLdjAHrQcu4m1ZkiaSV6w2wA4rricZzAvQEWibBbrhg/640?wx_fmt=png&tp=wxpic&wxfrom=5&wx_lazy=1&wx_co=1

童话之旅让学生受益颇多,无论是阅读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能力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写作能力的提高不在于一朝一夕地训练,由“童话积累——创作欲望——提高写作能力——提高语文素养”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还需作为教师的我们坚持有耐心地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帮助和支持,让学习在“快乐”中进行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