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四下第八单元统整教学过程性评价的实施与运用

(2023-06-28 16:28:15)

一、评价依据的始终在场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评价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改进教师教学,全面落实语文课程目标。因此,单元统整教学的过程中,评价应始终在场。我们认为,单元的学习目标,既是教师教的目标,学生学的目标,也应该是评价的依据。

 

这是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单元目标分解为课时目标,而每一课时的目标是为单元目标服务的。目标中的第三四是本单元教学的重难点,这些重难点在各个课时目标中都有分布和落实。如何突破重难点呢?我们设计了对应的评价依据,目的就是为了检验教师的教,推进学生的学。

二、评价标准的合理制定


新标准在评价建议中指出,教师提前设计评价量表,告知评价标准,引导学生合理使用评价工具,形成评价结果。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我们对三个具体的活动设计过程性评价量表,以达到测评的目的。我们还提前制定了探秘奇幻童话城的过程性评价标准,这份评价标准既对应学习目标,也来自于学习目标。

在制定评价标准时,我们自上而下对新课标、全套教材、单元内容、单篇课文进行了系统的解读,以保证评价标准的合理性。比如在解读课标时,我们对照了课程目标中第二学段的阅读与鉴赏的要求,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字感情,初步感受形象和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阅读整本书,主动分享的阅读感受(这是新课标新增加的部分,我们在本单元也有体现)。本单元是童话单元,可以归属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其核心任务是:感知、想象、感受、了解、观察、体验、思考、创作。同时,我们制定的学评价标准还与任务群的第二学段学习要求一以贯之。除了对照新课标以外,我们还从整册教材中寻找依据、单元整组中思考定位、再从单篇教学中定好标准,在此不一一赘述。

三、课堂评价的全程跟进



课堂教学评价是过程性评价的主渠道。我们以评价量表为支架,将评价镶嵌到课堂教学各环节中,让评价有据可查,有标可依。从教师角度看,评价量表可以更加明确教学的目标和任务,进一步优化教学设计。从学生角度看,能够明确学习任务,聚焦学习目标。从评价本身来说,有利于促进教学的实施。课堂评价的全程跟进,我们努力突出以下几点:

1.突出重点  

比如为了达成“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童话的奇妙”学习目标,在《宝葫芦的秘密》教学中,王老师以文本为支点,设计了创情境、理思路、建形象、编童话四个环节,重点集中在感受故事奇妙上。在讲故事的环节中设置评价量表,评价的标准抓住言行,大胆想象,讲述清楚,这些标准就是对应教师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的内容,使学生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感受到童话的奇妙与创作的快乐。同时第三条“讲述清楚味”的评价标准也是为本单元第二个语文要素“按照自己的想法新编故事”奠定了基础。

2.操作易行

在马老师的习作故事新编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能够达成借助熟悉的故事情节开展丰富想象,创编故事,分享表达的快乐这一评价目标,马老师在刻画细节,创编故事环节中,给出的学习提示是:请给你设计的波折点加上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把简单的波折点写有趣,变成一个精彩的片段。在评价量表中评价标准是:故事有波折、想象有意思、描写有趣味。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同步推进,老师这样教,学生这样学,评价也这样评,用打五角星的方式评价方式简单明了、易操作。

当然,评价量表的设计也要符合学生的学情,我们第一稿设计的是“童话新天地积分卡”,但是试教后发现这样评价形式更加适合第一学段的学生,不符合第二学段学生年龄特点,而且采用积分卡的方式去评价过于繁琐,不符合实际。由此我们换成了今天的评价标准。

3.主体多元

新课标指出,过程性评价应发挥多元主体的积极作用,引导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比如在《巨人的花园》课后练笔,《海的女儿》、《故事新编》的评价表中,我们设置了自评和互评。自评可以成为学生自我监控的工具,互评解决了教师不能给每一位学生作出评价的问题,还可以让学生更准确、更细致地理解评价标准。

4.过程动态  

过程性评价应有助于教与学的及时改进。课堂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不可能和自己的预设完全一样,老师还要基于学生的表现,及时调整评价目标,因为目标是先于学习过程制定的,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学情的动态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目标的适切性,老师从而可以作出适当的调整。比如马老师在让学生修改习作时,先呈现了两位学生的片段,让学生来说一说谁的更好,老师在小结时指出,故事不仅要有波折,而且还要生动。而生动的评价就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动态生成的。

课堂评价时我们将作业中点的评价、单篇教学中线的评价以及单元中面的评价相结合,体现评价在课堂中的全程跟进。

今天我们呈现的评价样态只是给大家做一个参考,在一个单元的学习中,会有几项任务要展示单元学习的最终成果,需要依托评价量表来实施评价。是不是每一堂课、每一次小组合作、汇报展示都要设计评价量表呢?显然不是的,课堂评价要简便易行,太多的评价量表会让语文学习失去灵性和情趣。对我们老师负担太大了。所以,除了评价量表以外,我们还可以聚焦目标进行多维的反馈。

四、聚焦目标的多维反馈


1.教师的反馈

比如在《宝葫芦的秘密》两堂课中,两位老师在让学生创编故事环节中,围绕抓住语言、动作、神探对学生的大胆想象进行了反馈,让创编的故事变得更奇妙了。这样的反馈清晰具体及时,让学生能够知道自己当前的表现水平,还能够有针对性地让学生发现并理解自己当前存在的问题。

2.同伴的反馈

在互评环节来自同伴的反馈也是一种评价形式,这样的评价更真实、全面和及时。

3.作业的反馈

新课标指出,作业评价是过程性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们老师灵活运用了课后习题,语文作业本,将课堂内外的学习生活有效沟通,让作业伴随学生学习成全过程,突出作业的目的性,整体性和有效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