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评析:狐狸和石头(陈臻雯)
(2016-09-26 23:05:01)
标签:
教育 |
分类: 活动设计/活动案例/活动评析 |
新罗区幼儿教育陈臻雯名师工作室优秀教学案例分析及点评 |
||||||
点评 者 |
对象名称 |
工作室领衔人 |
学 校 |
龙岩市第二幼儿园 |
||
姓 |
陈臻雯 |
学科 |
幼儿教育 |
职 称 |
幼高 |
|
被 点评者 |
姓 |
陈晓静 |
学科 |
幼儿教育 |
职 称 |
幼高 |
授课类型 |
艺术 活动 |
授课班级 |
小班 |
授课时间 |
2016年6月3日 |
|
授课名称 |
狐狸和石头(音乐游戏) |
|||||
内容(总800—1000字) |
||||||
【案例描述】 |
||||||
本次活动预设的目标为:1.感受音乐,按音乐节奏地表现各种动物的动作;2.能在音乐变化时摆出各种造型的动作;3.遵守游戏规则,体验游戏的快乐。活动重点:在游戏中根据自己的意愿按音乐节奏表现各种动物的动作。活动难点:在音乐发生变化时能立刻摆出各种造型并保持不动。活动准备:音乐、狐狸头饰、手偶 活动过程为:活动一开始,教师引导幼儿扮演小兔律动入室,并以故事引题,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幼儿经过两遍音乐的欣赏,感受音乐的旋律与变化,理解音乐所表达的内容后随音乐练习“变石头”的游戏。当幼儿熟悉玩法后,教师扮演狐狸在森林里散步,小朋友们扮演小动物,和孩子们玩起了“狐狸和石头”的游戏。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及时指导幼儿听音乐随节拍做动作。游戏两遍后,教师邀请个别幼儿扮演狐狸,进一步激起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游戏数遍后,幼儿律动出室。 |
||||||
【案例点评】 |
||||||
1.教材的选择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控制住自己的身体并保持不动是比较困难的,而这个活动就需要幼儿听到音乐的变化做出相应的动作,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教师能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事宜的内容,有意识地培养小班幼儿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和控制身体能力;其次小班幼儿很喜欢摆造型,在平常的游戏和活动中,孩子们都会摆摆造型。活动中教师为幼儿创造机会满足幼儿的兴趣、爱好,迁移日常的生活经验创编出不同的造型。
2.注重情境设置,调动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活动中,教师巧妙地借助狐狸先生正在森林里散步,一群可爱的小动物,悄悄的跟在它的后面和它玩起了捉迷藏游戏的情境,并以“狐狸回头看的时候,小动物们就立刻变成了各种各样的石头,一动也不动,狐狸先生绕来绕去就是没发现,它只好继续往前走”渲染了游戏的趣味性,调动起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和积极性。在整个活动中教师巧妙地把孩子的兴趣点与活动目标紧密结合起来,充分体现以幼儿为主体的观念,营造宽松的氛围,给孩子创设了自由交流、自主活动的机会 4.建议:教师在组织活动时面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应注意语言的简练,提出的问题尽量简单明了,不要过于拖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