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班艺术领域观摩活动案例:狐狸和石头(音乐游戏)

(2016-09-26 23:00:13)
标签:

教育

分类: 活动设计/活动案例/活动评析

小班艺术领域观摩活动案例

 

                执教者:陈晓静

  围:区级(工作室三送活动)

 

使用教材:选自《福建省教师教育用书》领域活动小班下

设计意图:

     小班幼儿最喜欢各种小动物,对动物生活习性特征都比较熟悉,在平时的活动中喜欢模仿各种小动物,加上是小班第二学期,孩子们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生活常规,狐狸和石头的游戏,需要孩子们专注的倾听能力,也需要孩子们的自控能力。本次活动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故事导入,引导幼儿模仿各种小动物的形态,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进行游戏,让幼儿在快乐的游戏中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自控能力,体验游戏的快乐。

活动内容:狐狸和石头(音乐游戏)

活动目标:

1.能随音乐有节奏地做各种动物的动作,懂得在音乐变化时摆出各种造型的动作。

2.遵守游戏规则,体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音乐、狐狸头饰2个、布偶

活动过程:

一、律动入室

小朋友们开着小汽车一起去森林里做游戏吧。

(开汽车入室,动作简单,孩子们听着音乐很自然的就玩起了开汽车的游戏进入活动场地)

二、故事引题,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

(出示狐狸手偶)你们看是谁来了?狐狸先生正在森林里散步,一群可爱的小动物,悄悄的跟在它的后面和它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当狐狸回头看的时候,小动物们就立刻变成了各种各样的石头,一动也不动,狐狸先生绕来绕去就是没发现,它只好继续往前走,你们听它们来了。

(教师用故事引题激发了幼儿的游戏愿望,孩子们能够安静地倾听)

三、欣赏音乐,引导幼儿感受音乐的意境,创编小动物的动作

1.完整欣赏第一段音乐,学习小动物的动作

提问:你听到有什么小动物来了,它是怎样跟在狐狸后面的?

(幼儿能够安静倾听音乐并根据自己的想象说出各种小动物,并能用动作来表现,在教师哼唱曲调下初步能够根据音乐的节奏进行表现,教师在此要鼓励能够听音乐合拍做动作的孩子。以此来提醒其他幼儿要按音乐的节奏做动作)

2.随着音乐节奏模仿小动物的动作。

我们一起来听着音乐学习小动物走。

(幼儿能够听着音乐学做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动作,教师把重点放在了幼儿学习各种小动物的动作上,忽视了提醒幼儿要按音乐的节奏进行,所以除了部分的幼儿能够按音乐节奏做动作,还有部分的幼儿没有按音乐的节奏进行)

    四、欣赏第二遍音乐,感受音乐的节奏与变化,学会控制身体做出各种造型动作

    小动物们被狐狸发现了吗,为什么?小动物们是在什么时候变成各种各样的石头的。让我们仔细听听音乐。

1.提问:(1)小动物们是在什么时候变成石头的,音乐有什么变化?

2)它们会变成什么样的石头呢?

(幼儿能够坐在位置上安静地倾听音乐,能够感受到音乐的明显变化,通过自己的大胆想象,能够大胆地说出小动物们变成的各种石头,有三角形的、圆形的、小兔形的,通过幼儿们的表现我们可以看到幼儿对石头的生活经验比较少,教师在课前可以给幼儿丰富,让幼儿的回答更精彩,形体表现上更丰富。)

2.教师与幼儿一起玩变石头的游戏

我们一起来试一试,我喊123转过头来看小朋友时,你们就立刻学小动物变成各种各样的石头。

(通过口令丰富幼儿的游戏规则,幼儿对游戏感兴趣,能够很快融入游戏,但从幼儿形体的表现上看,教师课前的丰富不够,幼儿表现出的石头造型比较单一、比较小气,只有个别幼儿变成了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动作,教师注重了孩子定型的规则,忽略了造型的启发)

   3.师幼听音乐做变石头的游戏

听着音乐你们会玩这个游戏吗?我们来试一试。

要求:小朋友们先听着音乐学习小动物走,在听到音乐变化时立刻变成各种造型的石头,保持不动。

(幼儿能够听音乐进行游戏,教师注重了游戏规则,忽略了动作的提升)

五、师幼共同游戏(两遍)

今天我们就来扮演森林里的小动物来玩狐狸和石头的游戏,老师扮演狐狸在森林里散步,小朋友们扮演小动物随着音乐悄悄地跟在狐狸的背后,当狐狸回头看时,小动物们立刻变成各种各样的石头,保持不动,不被狐狸先生发现。

1.游戏要求:

1)做游戏时要随着音乐的节拍做动作

2)听到狐狸转身的音乐要立刻变成各种造型的石头,并保持自己的身体不动。

2.师幼听音乐共同游戏,教师提醒幼儿游戏规则

(幼儿能够与教师一起听音乐进行游戏,能够遵守游戏规则,快乐地游戏,部分幼儿在变石头造型的时候,开始有了动物造型的表现。)

七、活动结束

让我们听着音乐去找其他小动物一起做游戏吧。

(活动在自然的状态下结束,孩子们还意犹未尽,嚷着回班在继续玩游戏,还想自己来当小狐狸,教师能够多一遍的游戏给孩子,满足幼儿的愿望。)

 

活动反思:

1.在选取教材的时候,觉得应该是比较容易完成的,活动开展下来后发现由于自己的定位在幼儿学做各种小动物动作和变化各种石头的造型上,而忽略了音乐在游戏中的位置。一是随音乐节奏学小动物的动作,在第一环节幼儿学习小动物动作的时候,就要对能够随音乐节奏做动作的幼儿进行表扬,以此来提醒后面的幼儿也要随音乐节奏学习小动物,在教师哼唱的环节,可以整句哼唱,也可以根据情况哼唱一小段。二是在第三环节学习各种石头的造型时,幼儿的生活经验比较少,教师可以把幼儿的动作夸张化,启发幼儿做出各种夸张的美的造型。

2.游戏与平时玩的木头人的游戏相似,教师的语言动作可以在夸张些,增加游戏的趣味性。

3.本次活动是以故事的形式展开,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的游戏兴趣较浓,能够根据故事的情境,快乐地融入音乐游戏中。http://s8/mw690/006pkFejzy759PmK0Htd7&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