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哥班级2025年5月9日班会分享稿

(2025-05-19 10:08:01)

文哥班级5月9日班会分享稿

尊敬的常老师、戴老师、吴老师好!各位亲爱的家长朋友,大家好!

我是刘璟文的爸爸。自从4月28日接到常老师下达给我的分享任务后,一直紧张到现在,含整个五一假期。

人的精神一紧张,就会激活某些脑回路。各种成熟的、不成熟的,新奇的、陈旧的,有实用价值的、无落地可能的想法好像突然都被假释了,瞬间无序的各自霸占住我头脑的某一个部分,头大如斗可能就是这么来的。

咱们组成这个大家庭已近两年,虽然平时言语交流不多,但每次接生或学校有活动时,在校里校外看到咱班家长,心里都会生出几分亲近。今天常老师只给我10分钟时间,尽管我有许多想说的,也必须确定一个主题。思来想去,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家校过河,最后点缀一些我在陪伴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小心得。

家校过河,顾名思义,就是家庭和学校一起踏进河流,采用或背或驮、或扶或推的方式共同安全走过去。在这个过程中,家庭和学校要结成命运共同体,齐心协力以不变应万变,万变的是无常的天气、湍急的水流和脚下的尖石,不变的是家庭和学校之间的极致信任和全力配合。

刘璟文有一个姐姐,名叫刘璟涵,比他大5岁。实话实说,在两个孩子读幼儿园、小学,甚至现在姐姐读中学期间,我从来不看学校发布的每日食谱,这是我对所选择学校的极致信任。

刘璟文姐姐读幼儿园时,我的认知是想让她读小小班,这样幼儿园4年,出来直接读小学,不会产生对重复学习知识的倦怠,有利于保持旺盛的好奇心。结果姐姐被分到了小班,3年幼儿园毕业后上了一年幼小衔接,来宇华入学面试时表现良好,英语体验课上笑脸如花,在宇华顺利读了6年。因为有了陪伴姐姐成长的经验和教训,在某种意义上刘璟文可以说是一个既得利益者。他读幼儿园时,我的认知变了,极力想让他读小班,将来可以上一年幼小衔接,结果他被分到了小小班,4年幼儿园毕业后来到宇华时一张白纸,拼音、数字、英语字母统统不认识,入学前上英语体验课看着他一脸茫然,我心里挺不是滋味。分班名单公布后,我带着刘璟文找到了一(1)班教室,恰好碰到常老师在布置,我如实把刘璟文的情况和自己的担忧讲了一遍,常老师安慰我说没事儿,孩子没基础不可怕,前期会费点儿劲儿,一般在一年级下学期就能把知识点赶齐。现在从刘璟文的成长轨迹回头看,常老师当时不是空洞的安慰我,更不是说大话,而是充满了建立在多年丰富教学经验之上的底气。我说这件事情是想和大家分享,当你的计划赶不上变化时不要自怨自艾,要积极寻求权威和专业人士的帮助,同时选择给予他们极致信任。这种极致信任是不容易做到的,因为人大多都急于达成自己希望的结果,不愿意面对充满波折和焦虑的过程,所以往往容易想东想西,产生动摇。

刘璟文入学时不会拿笔,更别提能写出一个能认出来的字。我和老师们沟通,老师们说情况正常,她们看到了,在学校里会照顾他的进度,也让在家里多练习。于是我全力配合,坚持每天晚上陪他写几个字,当时他写字费劲儿的很,笔尖狠狠擦过纸面,笔画粗细不一的散落在方格内外,写不了几个字小手指头像肿了一样,不过我陪着他每天坚持了下来。刘璟文入学时没见过拼音字母,我和常老师沟通,常老师说在学校她负责,在家里让我做一些小硬纸卡片来帮助记忆。于是我全力配合,用硬纸做出了全部的拼音字母卡片,很长一段时间这套卡片我一直带在身上,随时随地拿出来和刘璟文一起打乱顺序指读,在这个学习过程中还有一件比较痛苦的事情,很多时候刘璟文都会在拼音读音和英文字母读音之间摇摆,给我弄得苦不堪言。记得有一年放假,刘璟文当了一个统计背诵古诗数量的小组长,他组里有6个人,想让我给他写一张带同学名字的纸用于记录。于是我全力配合,给他做了一个用于记录的表格并教会了使用方法,现在我脑海中还经常浮现出他拿到这张表格左右端祥时那新奇庄重的眼神,好像瞬间觉得自己得到了大人般的尊重。在刘璟文3岁那年,为了更好的陪伴他们姐弟成长,我开始自学心理学,学了两年突然想考个研究生,于是开始学习英语,3年过去研究生没考上,70多分的英语成绩却莫名的给了我辅导刘璟文周末英语作业的勇气,为此还闹了不少笑话。有一次是前一天晚上提问刘璟文时把尾巴(tail)那个词的拼写教错了,第二天上班时突然想起,赶紧给戴老师发信息,请她尽快给刘璟文纠错。有一次是热(hot)和狗(dog)中关于“o”的发音我和刘璟文争论起来,晚上10点多还发信息请教戴老师,原来刘璟文是正确的,不得不说,我初中时的音标水平都传承自县城老师那纯正的河南口音。还有一次我给戴老师发信息说,刘璟文的周末英语作业我都是检查过的,怎么每次您批改时正确率都不高呢?戴老师给我发来了作业批改照片,我才明白本来人家写的是正确答案,都被我辅导错了。和上面说的这几件小事类似的事情非常多,很多现在都想不起来了,但留在心里的是对老师们全力付出的感激。在此我最想对在座的家长们说的是,我们都是那么深沉的爱着自己的孩子,也心甘情愿把孩子送进了这么好的学校,但我们千万不要忘了,老师的权威和能力教导不了进入家门以后的孩子。当孩子在学校时,我们对学校和老师保持极致信任,当孩子回到家里,我们要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按老师的要求全力配合,逐项落实,这样才会避免5+2=0,得到5+2=7。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