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中同学聚会分享20240614

(2024-06-17 16:03:43)

老朋友们,好兄弟们:

你们好!看着在座的中年男人们,我认为使用再亲昵的称呼也不足以诠释我们彼此相遇、相识、相知的约30载光阴,也不足以表达不惑之年的我们相处时的融洽和随心顺意,谢谢老朋友们和好兄弟们今晚来相聚!

今晚的宴席,菜品是老字号,大家敞开了吃;白酒只有一箱,是我珍藏10年的老酒,箱子虽小,实为好酒,请好兄弟们只在这6瓶之限内品鉴畅谈,慢酌细饮,切勿过量伤身。

好兄弟们,不是因为我喜好标新立异,每每于开席前耽误大家的时间,实在是我们之间这份友情和从友情转化而来的亲情太过厚重,让我既最难张开口又最想唠叨点儿什么。思来想去,好多次想过放弃,简单吃顿饭了事,最后还是说服不了自己,觉得不分享点儿东西对不起30余年的情谊,于是硬着头皮站在了这里。

今天我不谈趋势,不说道理,因为这些只是在社交圈里装13的东西;今天我只想分享一个接地气的话题,那就是人与人的相处,而“人与人的相处”也太过宽泛,就再聚焦一下,只谈和亲人的相处。下面我仅从自身的经历、思考和感悟分享一下我们和父母、我们和孩子、我们和爱人、我们和自己如何相处这四个问题。    一、我们和父母

正如“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一样,我们是过去的父母,父母是未来的我们。我们和父母本是一体,相伴相生。小时候常听上了年纪的人对年轻人说“我过的桥比你走的路都多,我吃的盐比你吃的饭还多”,并用这种话佐证自己的权威性,当时我深以为然,认为经验和阅历无比重要。现在自己已年至不惑,开始学着辨证的看待。我认为这些话如果放在1840年前的古代中国,正确性是比较大的,因为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延续了两千多年,社会发展极为缓慢。但1840年后的近代中国和1949年后的现代中国取得的进步让人目不暇接,获得的发展日新月异,整个社会形态和组织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老经验不一定适应新环境,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我们父母的年龄大多已过古稀,但他们的需要不再只是像他们的父母那样每天蹲在墙根晒晒太阳那么简单,他们有知识、有阅历,在迈入老年时一方面感受着身心衰老带来的无力,一方面又非常关注自身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下面我分享两个发生在我和我父母间的事情。

2009年开始每年年假和春节我都带父母出去游玩,初衷很简单,就是结个伴,那时我和父母各有工作的支撑,不怎么相互依赖。2021年我父母72岁,彻底脱下白大褂,退休回归了家庭。接下来的一年里,我开始感受到母亲的厌世情绪,在她的认知里,脱下白大褂的自己成了无用的人,只会吃吃睡睡,成了国家和孩子的包袱,没有了存在的价值,后来她还说起曾经站在小区里一栋高层的顶楼差点儿跳下去的经历。发觉母亲面临的心理危机后,我每天都和她在电话上探讨这个问题,久而久之养成了习惯,现在我每天都要抽出约一个小时和母亲电话聊天。

当时我问母亲,现在国家这么困难,为什么还一直在提高老人待遇,改善老人生活?她问我为什么。我说这是为了不让我们这批正在奋斗的人害怕变老,让我们可以放心踏实的工作和奉献,因为退休了就可以畅快的享受生活。如果人一退休就觉得没用了,不配活了,甚至不活了,那我们这批人还有热情去奋斗吗?还敢变老吗?国家陷入混乱还怎么发展?所以我请她让自己尽量生活的幸福一些,帮助国家做好我们的榜样,让我们踏踏实实的去工作生活。

从我父母退休那年开始,突然不怎么愿意和我们一起出去游玩了,一是觉得太花钱,二是觉得拖累我们。我问他们,知道为什么带他们一起游玩吗?他们说是因为我孝顺。我说是,但不全是,我也是为了自己。我希望自己以后在可能的情况下能多和自己的孩子相处,所以才需要给孩子树立一个自己和父母相处的榜样,同时也形成一种家庭生活模式,他们和我们一起出去游玩就是在帮助我。他们听进去了我的话,我们又能一起愉快的出游了。

所以说,当我们的父母老了,请大家在实际生活中不要敷衍搪塞他们,不要认为他们只需要吃饱喝足锻炼身体,要设身处地的根据实际情况帮他们建构意义,寻找价值,让他们的心丰盈有爱,让他们的眼里有光,让他们也有期待。请大家尽力把我们当成过去的父母,把父母看成未来的我们,因为用心爱现在的父母就是爱未来的我们自己。  二、我们和孩子

说起孩子,大家的感觉应该是苦辣酸甜百味俱全,而且往往觉得自己付出很多,孩子的表现总也不尽如己意,离自己的理想要求还差一些,其实有这样的感觉,说明做为家长还是多多少少在被控制欲影响着,我们不妨从另一个视角看孩子。我听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孩子不是在我们之后很多年才出生的人,而是在我们去世后还会生活很多年的人。”这句话打破了家长在孩子面前“强者和说教者”的虚荣,同时被赋予了“扶上马,送一程”的使命。

有一次我母亲在电话里说我女儿有些事情的做法让她理解不了,让我教育一下女儿。我听完母亲的话就笑了,我说如果我现在12岁的女儿做的事情73岁的您都能理解和赞成,那我大概率上认为孩子落后于属于她的时代了,是个悲哀;如果她的做事方式您不能理解,我想有两种可能,要么她是对的,要么她是错的,就算她是错的,在需要时间证明的过程中,通过我们的及时沟通,还有修正的机会,请您放心。我认为每代人都有自己所处的特定环境,都有每个时代的个性问题,咱们现在面对的环境和需要处理的问题咱们的父母很可能就理解不了,咱们怎么会那么有自信一定要让孩子按咱们认为对的方式去约束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呢?毕竟他们这一代人将来要面对什么样的环境咱们都不知道。我认为,只要现在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不违背公序良俗就足够了。

关于孩子的学习态度、学习动力和学习成绩等问题,我和所有家长一样经常陷入苦恼,实在不能自拔时,我会一遍遍问自己:“你到底想要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天生学霸?创新明星?政治能手?社交达人。。。。。。或者最好是以上各种类型的集合体?每次这样反复追问自己,最后都会把我自己问笑,在这种时候,我也经常看到那个毫无节制的贪求着“这应该是我的,那应该是我的,所有一切都应该是我的。”欲壑难填的自己。所以我更加经常的自我反省,防止自己掉入欲望的深渊而忘记了自己做为一个父亲的本分。

孩子不是父母的私产,也不是父母人生遗憾的平替,孩子就是他自己,人格独立。做为父亲,当我的两个孩子在学校或其它地方遭到有意或无意的不公正待遇时,只要向我求助,我必定立即站出来为孩子把腰撑足,等事情过去情绪平息后,我才会和孩子一起慢慢复盘,看看孩子的做法有没有可以改良的余地。做为父亲,我经常告诉两个孩子,无论他们的哪个同学或认识的哪个孩子再怎么优秀,我只会心生佩服,而不会羡慕,更不会去比较,我只要求我的两个孩子凡事问自己是否尽力了,如果尽力了,尽管平凡普通,尽管泯于众人,我依然以他们为荣,如果没有尽力,就要学着去管理自己的欲望,控制自己的行为,争取每天都比昨天的自己好那么一丁点儿。做为父亲,我经常告诉两个孩子将来尽量成为有较强能力爱别人的人,有较大能量建设祖国的人,如果从地球生物演化的视角看,人生并无确切意义的话,那么在自己做为一个生物拥有的有限生命里,顺应规律有能力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一定是幸福的事。做为父亲,当我心情不好又必须和孩子相处时,我会提前告诉孩子“今天爸爸心情不好,可能会对你们有些不耐烦,可能对你们的回应不太积极,你们要记住不是你们做错了什么,是爸爸暂时没有能力控制心里的小怪兽了”。久而久之,孩子有时候会对我说:“爸爸,你的小怪兽又出来捣乱了吧?” 三、我们和爱人

很早以前,我一直粗浅的认为夫妻的相处之道不应是“蜡炬成灰泪始干”,而应是“两人添柴火焰高”,并每每奉为真理对后辈新人高谈阔论。近年来经过反思,发现这个认知本身没有错,但没有解决“两人添柴”的动力问题,毕竟两个人过日子发生的事儿比树叶还稠,是个人都会疲惫,怎么能有力气去添柴呢?

前几年听一个给西贝莜面村做“2.14亲嘴节”活动策划的公司访谈节目。其中当主持人问到策划公司每年收西贝莜面村那么多咨询费,而只是让其年复一年的举行“2.14亲嘴节”,策划公司所做的工作是否丰满时,策划公司负责人说,策划公司的任务很重,重在必须不停的说服西贝莜面村坚持做“2.14亲嘴节”,不要改弦更张。结果若干年后,“2.14亲嘴节”成了西贝莜面村的金字招牌。这件事给我启发是,在夫妻关系里,要坚持去做有利于增进双方感情的事,坚持不计回报的去做,不分份内份外。

我喜欢养鱼,近二十年下来,积累了一些经验,所以鱼养的越来越健康。这本是好事,但每天看着有限的鱼缸空间和那些熟悉得近乎乏味的鱼,心中会生出“怎么不死几条?”的苦恼。有鱼死,心里会不适,但挑选、补充新鱼的过程又何尝不是一种新奇的刺激呢?许多人不正是依靠新鲜刺激才能维持自己的注意力吗?我决定反其道而行之。大约两年前,我开始试着夺取对自己内心欲望的控制权,不再让自己成为新奇的奴隶。我向自己承诺,三个鱼缸都不再补充新鱼,不更换更先进的鱼具,我将守着平常,用心去发现不平常。现在每每看到那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几缸鱼,我都能静静的看一会儿,充满新奇,满心欢喜。

我们和爱人,正如上面说的一样,一是要主动坚持、坚持、坚持不计回报的去做有利于增进夫妻感情的事;二是要练就一双从爱人的平常中发现闪光点的眼睛,双向奔赴,促生幸福。   四、我们和自己

我曾读到过杨绛先生这样一段话:“我用真心待你,但不执着于你,活在缘分中,而非关系里。人生各有渡口,各有各舟,流年有爱,就心随花开,如若人走情凉,就守心自暖。”当时读着这段话,我流泪了。我们跨过青葱少年、奋斗青年,现在迈入了主观上时常会有痛苦感的中年。工作生活、上老下小、夫妻亲朋本就让我们身心交瘁,而无意中看到身边朋友同事生活中显示出的富足和睦、优越和谐,则直接变成了横七竖八扎在我们心上的刀,中年的我们,真不容易啊!

每每看到好兄弟们在微信群里戏谑谈笑,说几句俏皮话,我都知道这是他们难得的放松时刻,而他们的另一面则是披坚执锐、浑身汗水、满手泥泞、负重前行的中年人,我也知道每个中年人在现实生活中都不像他在亲朋面前表现出来的那样光鲜惬意、行止随心、轻松顺意、收放有度。我进入中年之后,生理和心理都进入了新的发展期,身上的担子重了,需要考虑的事情也多了,什么事都会在心上多停一会儿,想的多就发现有很多不懂的,于是看的书也多了,最喜欢读哲学,在各种拗口的似懂非懂的表述里转圈圈。

慢慢明白矛盾无时不有、无处不在,人生总有解决不完的问题,人要学着不管面对新问题还是老问题,都尽量平心静气,不疾不徐,笑看问题生长。慢慢明白世上每个人都是个性和共性的统一,个性共性相守相依,须臾不离,于是愈发清楚“活在缘份中,而非关系里,人生各有渡口,各有各舟”的含意,不再执着于和别人进行攀比,而多去思考什么最适合自己。慢慢明白恩格斯说的“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识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的含义,让自己坚持多学习,多认识规律,多拥有一些自由。慢慢明白“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中蕴藏的道理,规律即道,它只能被认识、尊重和顺应,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就在那儿,世上再惟妙惟肖的展示和再精准透彻的言语表述,都会使之歪曲。学会打心眼儿里承认道、尊重道、利用道,学会正视自我、承认自我、与自己和解,破除自我中心的神话,承认自己的无知、无能和浅陋,破除躁动、放下急切、接受一个没那么好的自己,接受自己只是一个普通的没有天赋异禀和通天才华的人,是一个平常的儿子、老公和父亲。

老朋友们、好兄弟们,情长纸短,言不尽意。每个人活着都是一场修行,在社会里,在人群中,愿我们驾好自己的一叶扁舟,用心寻求属于自己的渡口,珍惜亲友,看淡聚散,收获安宁。

今天我的分享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