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语文老师读《红楼梦》 |
黛玉葬花,宝玉遇见;黛玉吟词,宝玉知意。一首凄婉哀怨的《葬花吟》就这样应人、应时、应景、应情地诞生了。一个吟,一个听,听完后痛哭不已,晕倒在地。是什么触动了宝玉的心才会如此反应强烈?
1、《葬花吟》的由来
黛玉天生敏感,什么事都能触发她的怪思、怪想;什么情景都能触动她的一颗伤感的心。刻进骨子里的哀情,时常让黛玉感时伤世。
黛玉因为前一晚到怡红院,恰巧碰到晴雯动气时,没听见是她的声音,两次叩门晴雯都没有开门,还带气的甩出一句:“凭你是谁,二爷吩咐的,一概不许放人进来呢!”
这晴雯打着宝玉的名义不开门,这下可把黛玉的一番愁情诱发出来了:又是联想到父母双亡,无依无靠,寄人篱下的滋味不好受;又是想到宝玉、宝钗二人在房内有说有笑(她听见了宝钗的声音),偏自己站在门口形单影只的;又是联想到宝玉是不是生了气等等。想着想着不免伤感起来,眼泪自流!
独自伤心到天亮,第二日便不理会宝玉,弄得个宝玉是莫名其妙,又担心黛玉。这才有了黛玉在之前二人一同葬桃花的地方,触景伤情,便边哭边吟边葬花;宝玉也来到同一地方边听边感边痛哭。要问为何,皆因这首令人惆怅不已的《葬花吟》!
2、《葬花吟》里的悲情
一首《葬花吟》读来,字字扎心、句句带伤,真是令人愁肠百转。它表达了黛玉对身世遭遇的一番感叹;它浓缩了黛玉所有诗词中的全部哀音。萦绕在里面的悲情是层层推进,到最后是声声凄楚,不绝于耳,令人身世两忘,无言以对。只能写就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
你我听之都如此悲伤,如此心痛不已,更何况是身在其中的宝玉呢!
3、《葬花吟》里的知音情
高山流水,知音难觅,吟词有谁听?吟词有谁懂?当然是宝玉了。
黛玉:花飞动我悲,心事可告谁?
宝玉:声飞动我悲,心事唯我知。
黛玉的愁、黛玉的悲、黛玉的叹,宝玉是最懂的那个人。
“侬今葬花笑人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其声韵凄惋,如泣如诉,能销魂醉魄。宝玉可解其真意由花及人:世事难料,红颜易逝,岁月催人老,怎不令他魂消神伤。
宝玉本就是个容易感时伤世之人,听到如此哀怨之词,懂得吟词人如此悲怆的内心,他会痛哭倒地,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语文老师读《红楼梦》(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