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中最美的时光是什么时候?要我说就是忙完琐碎的事,手捧一本书坐在书桌一角或斜躺在床上静静地阅读。这时,人与书达到了心灵的契合,连呼吸都是美的。
潜心半亩方塘,耕耘三尺讲台也快二十个春秋了。站在成长的尽头蓦然回首,发觉没留下任何痕迹。此时,选一处静谧角落,去聆听别人成长的旋律,去欣赏别人留下岁月的痕迹。《岁月拾痕》这本书带着缕缕书香沁入我的心里。这是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行与思。书的作者于我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他曾为县教育局长的身份,而感陌生的是他别样的人生之路。此前他也写过一本书,书名叫《触摸教育》。依稀记得书的背景为白色,上面是几个红色的手指印,指印下面赫然写着“触摸教育”四个字。书的质地不是我喜欢的感觉,加之对领导出书没什么好感,总觉得他们只是为了显摆,因此那本书也一直没激起我阅读的兴趣。只是后来有一次写文章时,需找些理论的知识来作支撑,才翻开看了一下,但并没有继续阅读的想法。
如果说之前的《触摸教育》是象牙塔里的公主的话,那这本《岁月拾痕》就是带着浓浓的烟火味的邻家女孩。
书也可以算是作者的自传吧。记录了他大半辈子的工作和生活:有读书的苦与乐;有工作的辛劳与收获;也有至爱亲情的温馨与永恒;亦有个人情志的趣与乐。不禁惊叹于他的饱读诗书,惊叹于他对学问的执著追求,对工作的常思考常践行,更惊叹于他工作之余常葆的那份雅趣。读书时他达到了“舍我”的境界;工作时的他有种“忘我”的境界;生活中的他尽量做到“无我”的那份澄明。无论是做教师,还是从政,我们看到了一个有担当有作为的男人。《熬夜》只是其中的一个小故事,却让我看到这一次熬夜熬出的是泪和血,熬出的是打败困难的顽强意志。正是有了这一个个“熬”,才有了严谨的工作作风,孜孜不倦的追求,废寝忘食的读书、写作,最后成就了精神世界的丰满。
让我们在岁月中拾取生命的痕迹。痕迹有深有浅,有浓有淡,无论是什么,只要你愿意触摸它,它都会对你微笑。
心随一本书,与之朝夕相伴,会带给我们温润通透的滋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