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徜徉于艺术的海洋

(2018-02-28 18:33:44)
标签:

杂谈

分类: 语文老师读《红楼梦》
http://s1/large/006oC9rLzy7iwVXvPiRf5

        

       昨天傍晚,我终于把这本《听傅雷讲艺术》看完了。此前一直是不间断地每天阅读一小部分,读到精彩的篇章,我会再回过头去读第二遍的。虽然已看完,意却未尽。
        这本书带我走进了一个五彩缤纷的艺术世界。每次在灯下徜徉于书中艺术的海洋时,就好像在与这些艺术大师进行一番心灵的对话,书中散发出一种鸟语花香的美,我的心中也蕴蓄着一种智慧之美。
        我们常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而在这里我找到了黄金屋,也找到了颜如玉――如何去鉴赏一件艺术作品。书中主要以傅雷的鉴赏观为基础,再生发出去,提升大家的艺术修养。正如傅雷在傅聪走上艺术道路后说“我当时并没有想到让孩子专门去学音乐,而只是觉得不论将来学哪一样,有些艺术修养一生都会受用不尽……”确实,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具备一点艺术修养,生活也会有滋有味的。
     面对一幅话的时候,我们到底该如何去欣赏它呢?它的美究竟在哪里呢?本书为我们做了很好的借鉴:首先是对艺术家所描绘的对象或事件有一定的了解,能明白艺术家要表达的究竟是什么;其次应该对艺术的基本知识有一定了解,在绘画上就应该稍微知道一些关于色彩、线条、构图等等的知识;再次是最好对艺术史有些了解,明白有哪些大师,他们各自的风格与技巧是什么。这几点无疑对于欣赏者本人的修养有一定的要求。而对于我们这样的人来说,我想只要稍微了解其中的某一个方面就可以了,我们不做艺术鉴赏家,我们还是要能看懂一点艺术。
       为了让普通读者能看懂,书中总结傅雷先生欣赏绘画的经验,通过一些例子加以详细介绍,不仅让我们知道傅雷先生对一幅画的评价是什么,还让我们知道他是如何鉴赏的,这样就很好的内化成了我们自己的一种鉴赏能力――当我们自己面对一幅画的时候,才能以自己的眼光去观赏,并久而久之形成自己审美的标准与习惯。在书中我不仅领略到了从文艺复兴时期到现代绘画的各位艺术大师的作品风格、表现风格的技巧,还了解到了每幅作品背后的故事以及艺术家的精神世界。在介绍文艺复兴绘画三杰之一的达.芬奇时,从艺术家的人品、学问再到他的艺术,让我们全方位的去了解这位伟大的艺术家,从而更好的理解他的作品的不凡。具体到一幅作品的时候,用诗意语言般的语言,运用讲故事的手法娓娓道来,如同一个美丽动听的故事,轻轻流入你的心田。
       绘画艺术的欣赏如此,音乐艺术的欣赏亦如此。巴赫、莫扎特、舒伯特、贝多芬、肖邦……一个个音乐大师进入我们的视线,在傅雷先生优雅细腻的文笔下,让人读后不禁细细品味,余味无穷。音乐是这样的,文学艺术也是这样的,重点介绍了傅雷翻译巴尔扎克和罗曼·罗兰的文学作品。
          很显然,各种艺术之间是相通的,但也有不通之处,在各种艺术之间,可以互助、合作,但不能相互从属。不能以一种艺术的标准要求另一门艺术。作为鉴赏,我们可以去比较、鉴别,但也应该注意各种艺术的界限。比如,一幅绘画作品,它所要求的情调,是戏剧与小说范围内的事,但我们也不应蔑视它自身的独立性与艺术价值。持有这种艺术具有本身独特的美的鉴赏观去欣赏一幅裸体画像的时候,我们就不会用一种道德世俗眼光去看,而是会用一种发自内心的纯粹的艺术眼光去欣赏。
       在书中我们不仅看到艺术的美,还看到了傅雷先生自身的艺术魅力。他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对待每一件艺术品都是用一颗谦卑恭敬的心去对待。他鉴赏的文字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最后就借用傅雷先生自己的一句话来结束本次写作之旅吧――艺术特别需要冥思苦想,老在人堆里,会缺少反省的机会;思想、感觉、感情,也不能好好的整理、归纳。是啊,愿你我有事没事多到艺术中去走走,洗涤洗涤那颗被尘俗污染了的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