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颜”课堂和“素颜”老师
听完线上这堂由台湾教育学博士吴慧琳女士的课后,只想问一句:课堂还可以这样玩?这与我们意识中的课堂观和教师观大相径庭。细细研究一下,发现这堂颠覆传统的课存在两个“不像”一个“靠谱”。
第一个不像――不像课堂的课堂
因为这是一堂音乐课,没有桌椅,孩子们就地而坐,或蹲,或站,一切皆不受约束。随着音乐自由行走,不需排队对齐,就那么随心所欲的有节奏,但无统一方向的走,在活动空间上孩子们身体想往哪儿安放就往哪儿安放。当孩子们在行进过程中习惯性地对齐站队时,老师总不忘提醒不要对齐。随意自如的课堂展现,孩子们在舞台上尽情释放能量,从这头走到那头,从左面绕到右面,不拘囿于一处。无论是台上的孩子,还是台下的观众心儿都在一起随着节拍飞翔。连我这个局外人都跟着课堂飞。我仿佛看到了《窗边的小豆豆》里的音乐课,小林先生在学校礼堂的小讲坛上弹钢琴,小学生们合着琴声的节奏,从各个位置开始走动,怎么走都可以,并且随着琴声节奏的变化,做出不同的手势。通过这样使身体和心灵都能理解节奏,唤醒想象力。
第二个不像――不像老师的老师。
我们意识形态中的老师是在讲台上授课的教师,老师的任务是管教,学生管学,师生之间分工明确,各有各的任务。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集就在,一个在三尺讲台站着,一个在课桌旁坐着;或一个在课桌与课桌间的空隙处上下走着,一个还是在课桌旁坐着。而这堂音乐课上没有老师和学生,只有慧琳姐和一群妹妹弟弟。她告诉孩子们叫她慧琳姐就好了。在课中,她也有意无意的把“慧琳姐”仨字慷慨大方地给予。这堂课上,没有台上台下的距离感,只看到老师和孩子们在一起玩音乐,玩转了课堂,嗨翻了全场。这堂课上,老师一人不像一个“老师”了,没有咀嚼过的语言,却有幽默风趣的生活语言赠送;没有一环扣一环的故事情节,却有真实的生活场景体验;没有精心的布局设置,却有搞怪的动作,搞笑的表情。你都分不清这是老师还是一个大孩子;这是老师还是戏中的某个角色,因为她时而是小丑,时而是英雄,时而又是别的什么。老师到底是谁,她是孩子们行走在校园中的一个朋友,一个姐姐,一个哥哥,一个向导。还是一个可亲可敬童心未泯的老师。让我仿佛看到了《窗边的小豆豆》中小林校长始终保持着真诚、微笑和毫不厌倦,耐心地听一个小孩说上一上午四个小时话的情景。
一个靠谱――靠谱的课堂和靠谱的老师
也许你会说这还是课堂吗?这还有老师的尊严吗?
其实这是最靠谱的课堂,也是最靠谱的老师。看似乱糟糟的课堂和教学方法,却很管用,孩子们无所拘束地学,学的东西已融进了他们的血液里。没有发呆的、做小动作的、打闹的。因为每个孩子都在思考,思维的火花在课堂上快乐地绽放着。每个孩子都是课堂中的小主人。
看似老师丢了面子,其实老师是赚足了面子。老师向孩子示弱,撒娇,向孩子道歉其实都没有失去师道尊严。恰恰相反老师看到了人和人之间的那种联系的价值和重要性。这就是“关系”。没有强有力的联系,学习就不会进步。美国著名教育家George
Washington
Carver说过:学习就是理解各种关系。因为孩子们是不会跟他们讨厌的人学习的。老师理顺了和孩子们的“关系”,他们是源自内心地乐于学。老师和学生是在一起享受课堂,一起在掌控课堂。这就像一个企业,只有人人都是企业管理者,才会创造出无限的价值。企业如此,我们的课堂也应还孩子自由的天性,若是主人翁的意识和感觉人人都有了,还怕学不好吗?
最后,我想用“素颜”二字来描述这堂课和老师是最贴切的了。其它没有什么可形容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