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IPO重启的最终多空判断
(2016-02-17 10:21:45)2013-12-12
这次IPO新政将从利益入手的改变机构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再让机构投资者行为改变市场其它中小投资从众行为。
IPO新规则让机构投资者更倾向持有质地优良的蓝筹股、成长股,而抛弃垃圾股。由于壳资源价值在创业板中彻底被废弃,那么过去哪种高度投机垃圾股,大玩不死鸟重生的游戏将会被大大抑制,乃至于边缘化。让投资成长和质优股票的投资理念注入到A股的基因当中。 另外从历次的暂停股市融资功能,然后市场与管理层作利益和制度的博弈后,再次重启融资功能,历史数据的相关性表明,都会带来一轮行情。虽然从上证指数所代表的产能过剩,产业衰退的权重股,不一定从中获得大的收益,但是整个A股当中,具备未来产业转型的新兴产业的新蓝筹、高新成长股,必将成为最大的受益群体,即使这个受益过程,不一定以指数形式呈现出来,但投入其中的投资者一定能够感同身受。
再次强调一点的是,股票融资本身就是市场功能之一,这个行为并不带来绝对的利多或利空的必然趋势,是中性的。股票融资影响到股市价格涨落趋势的关键在于:供需平衡。 掌握这一点规律在于理解: 1.事物演变的过程,总是从量变到质变,总是从渐变到质变。 2.引发质变和突变必然是约束条件出现临界相变。
举例来说,证监会表明,预计到2014年1月,约有50家企业能完成程序并陆续上市。目前排队申请发行的企业累计已达到760多家。《意见》发布后,证监会将按申请企业的排队顺序依次安排审核工作,预计完成760多家企业的审核工作,需要一年左右的时间。
760多家股票的供应量,不可能在明年1月全部都一股脑涌入市场,光审核工作也要1年。既然是分批次供应,市场又何来被新股压垮的可能性呢? 新股能够被市场踊跃申购,说明市场还是活跃状态,而真到了市场供求关系失衡的时候,反倒会让新股申购规模逐渐下滑,市场逐步低迷。两者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反馈的。 以非正即反,非黑即白的逻辑思维来理解股市,乃至社会现象,将会落入无所适从,精神分裂的痛苦当中。社会的本源就是灰色的。爱憎分明的性格,对投资活动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最后一个问题是关于在未来转型期中的股票估值评判标准。对于未来转型期中的轻资产、重创新、重成长、市场增长过程呈指数式发展的企业,传统的市盈率估值方法将很难适应,或者说无从下手。必需抛弃单一市盈率的评估方法,改而用诸如PEG、护城河等等综合手段,多角度,全方位的专业挖掘优秀企业。
但必须明白,优秀企业的能力本身也是一种稀缺资源,因此优秀企业和一般企业,和垃圾企业必呈金字塔分布,满足市场大数定律(3%:97%),不可能出现满大街都是优秀企业的现象。所以优秀企业可以抛开单一的市盈率估值方法,但整个市场则不可能摆脱统计规律,二八规律不会失效。比如创业板最近全部股票平均市盈率重返60倍,必是泡沫现象,不可能所有创业板的股票都成为贵州茅台、成为苏宁电器、成为三一重工。
社会的整体规律还是会遵循天理,天道循环,遵循的是能量守恒,遵循的是均衡对称。所以社会规律服从统计的正态分布,呈现如纺锤形的对称均衡。
而个体呢,要形成能量场,才能吸引周边资源,就必须打破对称,远离均衡,所以个体必以极端方式发展。如果任由个体的极端发展,最终结局必呈两极分化,呈现如金字塔的非对称均衡。
所以说,天道昭昭,天道是“损有余而补不足”,拉上补下,以有余补不足。万物趋于【对称】【均衡】,以遵循的物质能量守恒定律。
相反,人性乃欲望天成,利益驱使,“损不足而奉有余”,必恃强凌弱,夺贫造富。唯其如此,才能远离均衡,远离【熵增】、【耗散】、【无序】的自然发展定律,维系生存乃至壮大的必需能量。
是故,“天道守恒且对称,人性破缺兼极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