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8月第1篇心怀目标,但没有目标地前行

(2023-08-12 14:03:03)
分类: 叙事者悦读

“我们要心怀目标,但没有目标的前行。”阅读温敏教授的语文课改 守正创新一书,我想起了上面的这句话。

“心怀目标”说的是我们语文课改“守正”,无论我们的课改改什么,怎么改,走向哪里,我们都要回归语文的本真,守住初心。第一章“语文学科的定位及其他”一文中,温教授面对很多人对于语文的界定,他认为不管是“语言文学”还是“语言文字”,我们都可以找到互相重叠的共识的部分,那就是母语学习,这就是语文的核心,从这个内核往外辐射,诸如语言文学,文字文化等方面都和母语学习紧密相关,这几个方面都应当是互相融合习得的,是我们应该坚守的本真。

“没有目标的前行”,说的是“创新”。就像刘国正先生为“名家论语文丛书”的题词当中所说:“若谓文有法,致胜须奇兵,循法为文章,老死只平平。”因为语文学科有它自身的规律及特征,我们必须遵循规律“守正“,但同时也需要我们在语文教育教学的形式方法上不断加以创新,避免“老死只平平”的遗憾。

语文教育教学需要守正,所以我们要明确语文学科的定位,要摸清底细,直面课改的问题因为我们要遵循语文教育的基本特征和根本任务,要固守语文课程的根与本,还原语文教育的本来面目所以语文课改的步子要稳一些,还要谨防语文课改“掏空”了语文。

语文教育教学需要创新,所以我们的语文课要“消肿”,要“减肥瘦身”,摒弃那些过于形式多样的“烦琐病。”要回归简洁语文、朴素语文。要让学生“连滚带爬”的读书,语文老师要做“读书的种子”……

当然,我们的创新也要避免语文教学中常见的偏向,就像作者在第三章中所强调的,我们的语文教学应该注重教学的梯度,遵循语文学习的规律;教师备课要避免程式化,课堂上要留给学生足够多的读书机会,要合理安排学生的自主讨论对话,增加让学生默读、涵泳的时间。新课标强调,语文能力的综合培育,理解、感觉、体验、察悟,包括语感,这些主要靠在大量阅读中逐步习得,尤其是诗词文言文,如果没有反复阅读情味就出不来语感就出不来,而且如果教师讲的太多、太细、太零散,就可能破坏涵泳的感觉。

说实话,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设计的课堂讨论环节,很多时候只是流于形式,浮于表面的热闹。语文教学最好的创新就是能让学生在默读与细读中含英咀华,涵泳浸润,体察感悟,也就是我们平常经常所说的,静静的读书,静静的收获。另外,一定要坚持让学生读“闲书”,所谓的“闲书”,是指非课标中要求的,而偏向于学生自主选择的,感兴趣的一些书,也包括流行读物。读“闲书”仅不会耽误时间,也是一种阅读,可以引发孩子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提高阅读能力,更重要的一点,这也是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部分。回想我们当时在小学、初中、高中时所读的那些“闲书”,正是为自己打底的提升语文能力和素养必不可少的宝贵财富。

关于作文,我们不能把“文笔”作为作文教学的第一要义,能让“宿构作文”成风。因为构成一篇优秀作文的要素有很多,除却容易判断的文采文笔,还有立意深刻,选材丰富,见解独到等。

另外,本书当中的一些其他观点,比如语文教师要做读书的种子,要坚持阅读的内容,在先前的文章中已经有所提及,在此便不再赘述。

记得李明哲老师在他的《守正创新教语文》一书中这样解读“守正”和“创新”:“守正,就是要恪守正道上对上正上准语文课;创新,就是要推陈出新,上巧上新上美语文课”。本书就是呈现温儒敏教授这种“守语文之正,创教学之新”的语文教学理念,让一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践行先进语文教学理念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一言以蔽之,语文教学,我们应该心怀目标,但没有目标的前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