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第3周好学校.好教育
(2023-05-18 16:45:23)分类: 杂谈杂感 |
“好学校,就是一个你未到之时就无比渴慕到达,到了之后就再也不想离开的地方。”
——朱永通《教育的细节》
又是一年毕业季,一届学生毕业,就预示着新的学生的到来。每每遇到孩子上学、升学问题,家长最关心的莫过于孩子能不能进入“好学校”,怎样才能进入“好学校”。但其实,“好学校”的标准是什么?我们会有很多的解读和认知,朱永通先生为我们奉献了他的真知灼见。
朱永通先生说,“好学校是有吸引力的,这个吸引力来自学校的传统,而这个传统,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学校的风格,而所谓的风格,是隐藏在师生行为背后的一整套,大家认同并自觉践行的价值观念。它会弥漫在学校的空气之中,无声无形,却又无时不在,他的快乐自信是内生的,拒绝任何形式的虚伪的包装。
学校的风格是一种说不出的味道,一个人的品味就是这种味道,长时间培养出来的,有时候一个学校的味道有可能在学生的记忆力嵌留一辈子。”
朱先生关于“好学校”的定位,让我想起多年前我曾为孩子选择幼儿园的经历。众所周知,幼儿时期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期,而幼儿园的选择也意味着会帮助孩子踏上学习旅程的起点。当时在给孩子选择幼儿园的时候,我们走访了许多幼儿园,包括市直、区直公办幼儿园、民办私立幼儿园。每个幼儿园都有自己独到的办学理念,各有千秋。但用心观察,也不难发现,大部分幼儿园有一些共同的地方,就是孩子们整齐划一的管理,规范完善的课程安排,统一有序的行动。而最终,我们所选择的幼儿园,它的最大不同点在于,幼儿园的文化建设朴素雅致,校园里看不到五颜六色的墙壁文化宣传,也看不到整齐划一的布局安排,而最多的是孩子们灿然绽放的笑脸,可以自由选择的课程。这种自由、开放、尊重孩子天性的特质,深深吸引了我们。当然,事实证明,我们的选择是正确的。
其实不只是幼儿园,很多时候,小学、初中、高中,我们评价一所学校的优劣好坏,除了我们所最能感受到的教学质量、孩子成绩的因素,还会关注到学校的文化建设,墙壁上精彩纷呈的校风、校训,精心打造的学校制度等都是我们评价的重要依据。
但朱永通先生强调:一所学校的风格与人的成长极其相似,是由许多代人的智慧点滴积累而成。不应该是排山倒海时斩断一切传统,从零开始全盘构建的模式,而应该是基于传统智慧和自身内在风格的建构。很多时候,这种拼命向外寻找,胡乱堆砌建筑、标语、校训和制度的学校文化其实是可怕的“空心”文化。简而言之,我们是不是可以说在这样“空心”文化孕育下的教育,我们只能称它为“空心”教育。是的,当我们的读写团队不进行实质的读写,我们的教学教研只走形式和过场,我们的校本课程不能落地生根,我们的文化只绽放在墙壁上……这时候,我们的教育怎不是“空心”教育?我们的“好学校”还是真正意义上的“好”吗?
“好学校”应该是根植学校传统底蕴,不矜不骄,学校文化深厚,质朴典雅的学校;“好的教育”应该是时刻把学生放在心中最重要的位置上,是不走形式,不搞花样,注重细节,真诚真心为孩子健康成长和美好未来奠基的教育。
如果我们有幸遇到那个未到之时,无比渴慕,到达之后就再也不想离开的“好学校”,我们应该珍惜。当然,最重要的,作为一名教育者,我们应该为打造这样的“好学校”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