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七月第三周一点闲言碎语

(2022-07-21 16:11:38)
分类: 杂谈杂感

打开新建空白文档,看着跳动的鼠标,一时不知如何落笔了,痴痴地呆坐一会儿,才开始漫无目的地随便聊聊吧。

毕竟,最近两周,不,准确说是6月30号至今快一个月的时间了,一直被反复高烧和高强度咳嗽折磨着。尤其是自从7月10号住院以来,还要接受各种更难受的检查,难得有身体舒服不打针不做检查的时候,好在只要不是太难熬,心态还是调整的不错。5000字的住院日记也算是对这段时间林林总总所见所闻所“感(感受、感触)”的记录。

最难得的是在这段颇为艰难的时光里,没有放弃阅读和写作,没有放弃心理学案例督导的学习,就像我在朋友圈里发的那段话:“在这段比较‘悠闲’而难熬的日子里,坚持学习也算是一种抵抗方式。”

其实,许久以来,对于我所“不务正业”而坚持的各种听课、学习、充电、成长,有很多很多反对的不理解的甚至是嘲讽的声音,我听了太多。有时候,连自己都在想,40大几的人了,都快5张了,还这么学习干什么?早上6点30到校,经常下午6点30还到不了家,一天下来,作为一线教师已经够累的了,加之对自己还有一定的要求,就会过得更累。还要每天坚持至少2个小时的听课学习,还要坚持读书和写作,还跟随心理学的朋友们时不时的做个公益活动,上个公益课,有必要这么“拼”吗?

可当一份坚持成为一种习惯,当内心渴望有更多的可能让生活不那么一成不变,当想通过不断地学习成长对抗岁月不饶人的无情流逝,很多时候,感觉反倒没有别人眼里看起来那么累,那份充实踏实的感觉还不错。也许,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就在于不停地“折腾”。当然这次身体发出“警告的信号”也是一次提醒,接下来的日子应该好好思考怎样才能更好的爱自己、爱生活,怎样才能更好的兼顾身体健康和学习成长。

现实工作和生活中,身边有太多负面典型,常常让我唏嘘感叹,尤其是最近几年,随着学校师资力量的扩充和强大,许多年轻老师充实到学校中来,这些高学历高素质的年轻后浪,感觉应该有着无限的活力和饱满的学习热情。但事实恰恰相反,面对学校为青年教师提供的各种培训成长平台和机会,真正投入,用心踏实学习的真的是少之又少。参加培训的时候,我曾经偷拍过年轻教师罔顾台上专家的精彩分享,而自顾自地刷电视剧;听讲座的时候,没有领导在场“监督”的时候,我曾经偷拍过年轻老师们三俩成群聊天声音盖过专家作报告的声音的视频。我忍不住起身调大了专家讲座的声音之后,个别年轻老师渐渐敛了一些聊天的音量。除了用我用心参与学习记录及时撰写听后感受等行动来做一点点抛砖引玉的引领,好像实在做不了更多。很多时候,看着办公室里来的最晚走的最早的反倒都是年轻老师,听着她们感慨晚上玩个游戏刷个视频时间就不知不觉过去了,真的会有很多的不理解。但不管理解还是不理解,每个人有每个人的选择,除了学着接纳试着理解好像也确实没有更多更好的办法。

但幸运的是,身边有太多的正面榜样引领我的成长。就像昨晚中国教师报教师成长周刊的主编宋鸽老师的精彩分享,让我又一次感受到阅读写作的魅力,又一次感受到成长的精彩,这份感召真的和年龄无关,和工作年限无关,和阅历资历无关,和所谓的名利荣誉无关,只和愿意成长有关。那些书单好像拥有魔法一般让我忍不住的想去阅读,接下来相信我会拥有更充实丰盈的阅读经历。还有王维审老师,每一篇文章每一本书都是充满阳光的满满的正能量。包括叙事者团队的许许多多优秀的老师们。足够自己见贤思齐了。

有很多事情我们没法改变,但有很多事情我们可以选择,选择正确的方向和正确的路,并一如既往地坚持走下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