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六月读后感:一见钟情,再读倾心——读《学习治疗手记》琐感

(2022-06-30 10:23:45)
分类: 叙事者悦读

我与《学习治疗手记》一书的相遇,可谓一见钟情。

我们常说:欣赏一个人,始于颜值,敬于才华,忠于人品。欣赏一本书,也与此极为类似。被《学习治疗手记》吸引的第一点就是封面颜值,不是因为有多漂亮,而是创意十足:黄色背景靓丽明快,搭配青色的山为主体舒心悦目其次,寓意蕴藉,“书山有路勤为径”,学习本就如登山,一步一重天;而且把从正文里提炼的青少年学习问题的关键词精选部分放在了“山”上,并摆放在特定位置,使读者沿着登山小路循序渐进地看到宋老师在书里提出的积极学习系统的关键词。为了提升画面的动感,设计师还专门放了三个不同登山状态的小人:起步登高时的轻松、登至山腰时的步履沉重、即将登顶时的手脚并用…… 这些别出心裁的设计很容易让人眼前一亮。 

长久以来,面对班级的诸多学生以及身边亲朋好友家的许多孩子,太多学习上的困境困难,让我们无助无奈,束手无策。我们一直跋涉在探寻有效的解决问题的路上,能遇见《学习治疗手记》这样一本极具参考和借鉴意义的书,真的是很幸运。

本书一共十章。第一章“学习也需要治疗”以孩子做题出错的原因排行榜,“马虎”名列第一引入,引导我们一步步打开了学习的黑匣子应该算是开篇点题部分。接下来的第二章至第十章,都以具体案例架构,36篇案例节选,为我们多角度、全方位的介绍和展示了如何应用学习治疗理论,帮助孩子解决具体的学习问题。这其中,包括家长容易出现的典型教育问题,而且细化为“父母”和“隔代家长”两个分类,可谓用心之至。

当然,本书最难能可贵的是既不乏理论又不缺案例,每个案例从“人物小档案”“案例背景”“初诊接待”“初步分析”“治疗过程”“回顾总结”以及“手记点睛”几个部分细致入微的进行了呈现。而且每个案例所呈现的故事就是我们身边俯拾即是,耳熟能详的,都能引起我们强烈的共鸣,阅读过程中,会忍不住的微笑、颔首以为妙绝,也会忍不住的把身边类似的案例拎出来,勾勾画画的批注在书页的空白处。就像和作者面对面聊天交流,有许多共同的话题,极有得遇知己之感。

比如:在《三轮车上的“小皇帝”》案例中,让我们再一次看到了隔代教养的弊端。而且,宋老师帮我们剖析了案例中“宇桐”所谓的粗心马虎、丢三落四的深层原因和本质。“粗心马虎、丢三落四”,通常看起来属于识别驱动模块的问题,但究其根源,往往跟价值决策模块上的问题有关。案例中的宇桐生活中除了上学、看书、玩,从来没有在家里承担过某种责任。姥姥姥爷的隔代教养让宇桐受到了无微不至的照顾,看似宇桐可以全心全意地投入在学习上。但实际上,没有家庭责任感的孩子往往也不会主动承担学习上的责任,而没有学习上的责任感,便容易得过且过,不会主动去学习,缺乏学习上的长足动力。因此,这一类孩子意识不到每天上学带好自己该带的东西其实完全是自己的责任,这样散漫的习惯从生活逐渐蔓延到学习上,出现各种各样的学习问题也就不足为奇了。

我有一个小侄女,上二年级,每天都是妈妈陪着写作业、帮忙收拾书包。偶尔有一次,妈妈加班没有时间陪伴和帮忙整理,第二天由爸爸送她上学,结果竟然是课本、作业都没带。当老师打电话向妈妈反映这个事情的时候,妈妈第一时间是极为恼火生气地打电话把爸爸给严词批评了一通,抱怨怎么不给孩子收拾书包,不提醒孩子带好课本和作业。听说此事,我真的很惊讶,好在小侄女才上二年级,好在这件事只是偶然为之,好在还没有让孩子养成“不用负责任”的认知和习惯,也好在当我和弟妹分享宋老师在书中呈现的理念和故事的时候,她听进去了,也意识到自己所做不妥了。

真的,就像宋老师在书中所说:“在家庭教育中,尤其是隔代家庭教育中,家长需要让犯了错的孩子明确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并要求一同承担担责任,避免因宠溺而忽视问题,导致给孩子错误的心理暗示。”

另外,书中还有很多案例极具指导意义。比如“给作业拖延症把把脉”、“防走神的定海神针”、“不以爱之名行挖坑之实”、“家庭教育不能只谈严师出高徒,而忽略科学的引导方法”以及“家庭教育中教养者要教育理念统一,不拉扯,每个人都回归本质角色,行使恰当职责”等。

总之,本书中的36个案例涵盖小学、初中、高中各个年龄段的孩子遇到的学习问题,包含父母及隔代教养的多个维度层面,并为我们提供了可供参考的积极学习系统的五大主要功能模块,温暖有力字里行间体现着作者对孩子们深深的理解和爱

这确实是一本能解决孩子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深层次需求不可或缺的好书。

一见钟情,再读倾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