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6月第二周课在“囧”途

(2022-06-11 17:50:45)
分类: 杂谈杂感

当线上课赛撞上中考,结果就是最近半个多月的时间很纠结很混乱很不安顿。

一直都知道,示范课、公开课、优质课,只要是在公众场合亮相,只要掺杂了比赛竞争的成分,就和常态课有了诸多的区别。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备课、调整、打磨,会做更精致的课件,会更注重外在形象和课堂语言,会更在意课堂的完整度和流畅性,甚至会多很多的包装和表演……长期以来,大家自觉不自觉地认同了课赛就应该是这个样子。可我总觉得哪里不太对。

相信很多人有过参加各级课赛的经历和感受,我也不例外。参加的越多,感受的越多,体悟的越深,当然成长的也可能会更快,因为不管结果如何,那份磨砺虽然难熬但真的会让人收获进步和成长。我曾经经历过首次参加课赛因为紧张忘记环节和PPT翻页的尴尬,曾经经历过头一天下午4点30分抽完课题,第二天早上第一节课就讲课,没有任何试讲机会还能严格卡点完整结束课的“有惊无险”;也经历过坚持自我思路,临时改变“集体备课”成果而还算成功的情况。但这一次,采用线上录课的方式参赛,又将是一次全新的难得的经历和挑战。

说实话,作为一个有着22年教龄的老教师,无论是备课还是课堂驾驭以及环节流程设计,自我感觉都不是最难的,难就难在改变长期养成的“常态课”状态,更何况在孩子们即将参加中考的特殊时期,实在是不愿意让孩子们花费宝贵的时间完成多次“试课”“录课”。不想多占用孩子们备战中考的宝贵时间和录制一堂相对“完美”的参赛课的两难选择,让我充分体验了一把“人、课均在囧途”的感觉。

在先前听专家名师作报告和经验分享的时候,经常会听到他(她)们讲述自己在参加课赛的路上所经历的诸多磨砺和成功,甚至有分享说,为了讲好一节优质课,在强大的团队成员众多的帮助之下,曾试讲40余次!感佩之余我竟心生恐惧,如果一节好课是这样“创造”出来的,我们这相对短暂的教学生涯中,能有多少精力和机会参加并完成这样的课赛?

回想这次参赛经历,在相对还算充分的准备时间里,我也多次对备课进行了修改和打磨,也进行了多次自己对着镜子的试讲和演练,但我还是坚持没有让学生参与多次试讲的设置,想期待一次性录制成功。天不遂人心愿,看录课视频的时候,才发现“太常态”,用其他老师的话说,缺少很多课赛的“特征”,参赛的录像课想录一两次就成功,怎么可能!再者说,你保持常态、原生态,拿什么和其他选手比?地球人都知道录像课应该怎么“打造”,如果还执着于你的坚守,是不是有点傻?话糙理不糙,关键是需要战胜自我!

学生中考在即,上交课赛资料的时间在即,两难之下,我该如何选择?我渴望在课赛中取得好成绩,更期待孩子们全力以赴在中考中取得优异成绩,我想,我的坚持应该值得。但我真的不知道,一节很“原生态”的参赛课会得到怎样的评价,期待不会太差。也许参加课赛最大的意义就在于全力以赴准备的过程和坦然面对结果的心态。

课在“囧”途,人在“坦”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