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读后感探教育秘诀,寻幸福源泉——读《家庭教育》琐感
(2022-05-31 14:38:25)分类: 叙事者悦读 |
陈鹤琴先生所著的《家庭教育》一书,是截止目前我读过的家庭教育方面最细致、最接地气、最富有指导意义的一本书。
通过这本书,我看见一位前后70余年坚持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中国化、科学化的儿童教育道路的勇者;看见一位88岁高龄,还倾情写下“一切为儿童的”仁者;还看见一位在儿童心理、家庭教育、幼儿教育、小学教育、特殊儿童教育、师范教育等方面进行长期的、开拓性的实践、实验和研究工作,创建了“活教育”理论体系的智者。
虽然第一次阅读陈先生的书,但真正一开始就被深深折服,为先生的严谨,细致,质朴,睿智以及仁爱所深深打动。全书共分13章,外加附录“怎么做父母和孩子”系列九篇。除了前面多篇序、后面附录和一、二、十三章之外,其他每章节都有若干原则,最多的达到25个原则(卫生上的习惯),少则也有五个原则。全书“共计101条家庭教育的原则,每条原则后面举事实一二以解释原则的真谛,并加以讨论。以使阅者对于该条原则的意义能够格外了然。”所谓原则,就是经过长期经验总结所得出的合理化的现象,是我们说话或行事所依据的法则或标准。换句话说,本书中所提到的诸多原则,就是我们在家庭教育中应该遵守和奉行的准则,是具有很强指导和借鉴意义的言行龟鉴。
陶行知先生在序言里说:“在这书里,小孩子从醒到睡,从笑到哭,从吃到撒,从健康到生病,从待人到接物的种种问题,都得了很充分的讨论。这些讨论对于负家庭教育责任的,都有很具体的指导。”的确如此,整本书小到便溺有定所,大到懂礼诚信善良仁爱品德培养,无所不包,细致入微。
其中很多原则是我们曾经很熟知或者已经“坚决奉行”过的。但今天读来,仍觉得不烦不赘,很有指导意义,从心底里乐于接受。因为就像开头所说,实在没有遇到对家庭教育指导如此细腻的著作。而且,文中很多情形总能引起我们很多共鸣:要么从父母教养我们的过程中找到,要么从我们教养子女的过程中寻得。略举一二例佐证。
在第三章原则九中作者提到“不要骤然命令小孩子停止游戏或停止工作。”对于这一点,真的是所有为人父母或承担教养孩子的任务的所有人高度重视的。因为,事实已经证明或正在证明着,因为很多孩子小时候在教养过程中经常被骤然叫停正在进行着的游戏和工作,导致专注力的养成出现问题,长大后在学习过程中因为专注力不够而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记得我小时候,尽管父母并不懂什么家庭教育秘诀和原则,但因为忙于劳作,便极少“管理”我们,大多数是自由自在的野蛮生长,只要不去危险的地方,不管和小伙伴们玩多久,都很少有人打断,直到饿了才自动回家吃饭即可。观察蚂蚁搬家直到腿蹲麻了才放弃。这种歪打正着的养育模式反倒培养了我较好的专注力。当然,这里所说的游戏和专注力指的是真正“原生态”的孩童游戏,是需要“有意注意”才能完成的游戏,不是现在孩子们经常沉迷其中“无意注意”的看电视之类的“游戏”。“有意注意”才能更好的训练专注力。
作者在第九章中提到“做父母的待子女要公平。”这一点在二胎政策放开后,所有做父母的尤其需要注意。现在,很多孩子在父母为其生育了弟弟妹妹之后,心理、情绪甚至性情发生改变的大有人在,如果处理不及时,影响孩子成长的情况也不少见。大部分原因是父母在对待“二宝”时往往会有意无意的“偏心”一些,极容易忽略老大的感受和情绪,出现“不公平”对待的情况。所以,养育儿女最忌讳厚此薄彼,实应公平待之,如此,孩童才能身心俱安,能量具足的成长。当然,父母对待子女宜公平和均,同理,教师对待学生亦应如此,公平公正的对待学生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对于教育小孩子,做父母的应当在小孩子面前取同一态度。”这一点,体现了教育的统一性、和谐性,倘若父母意见不统一,易使孩童陷入两难境地,久而久之,性格纠结掰扯者大有人在,父说东母说西,父言对母说错,自然让孩子无所适从,“处于两难之间,难以为人。”所以,对于这一点,为人父母者自当审慎待之。
还有十一章原则三中所说:“做父母的责罚小孩子以前,应当平心静气考察他究竟有无过失。”这一点很容易让我们想起那个把两个苹果都要咬一口再给妈妈的孩子的故事,当我们冷静的弄明白孩子“做坏事”的初衷和原因,就知道不是孩子自私小气,而是为了把最甜的留给妈妈的一片爱心孝心。记得儿子大约一岁半的时候,有一次自己去卫生间,好久未出,我敲门看时,小娃正在“作事”,已经把卷筒里的卫生纸拖拽了一地。耐着性子询问原因,小娃淡定地回答:“我想看看筒里的纸到底有多长。”哭笑不得之余,未使责罚,而是面带微笑的默许了他的好奇,陪着他完成探究,再收拾残局而已。这样的事情还有一些“探究洗脸盆底部的开合口怎样才能蓄水、放水”、“为什么玩具放进水盆里水会溢出来”等等,现在想来,小娃从小到大保持了一份好奇心和探究的热情,应该与此有关。当我们看到孩子在做所谓的“坏事”的时候,能平心静气地看到背后的动机和原因,区别对待,益处颇多。
文中很多原则,准确说,每一个原则都能让我们在深受触动的同时会思考很多收获很多。难怪陶行知先生说:“这本书是儿童的幸福的源泉,也是父母幸福的源泉,愿与天下父母共读之。”
愿天下父母共读之。探教育秘诀,寻幸福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