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五月第一周作业设计,我们一起向未来

(2022-05-07 20:18:57)
分类: 杂谈杂感

区初中语文“基于作业设计研究”的线上教学研讨会已经过去半月有余,但会议带给我的收获和思索之余波久久未平,今天,特作粗浅的梳理,聊作完成作业。

作业,《辞海》解释:为完成学习方面的既定任务而进行的活动。

而《教育大辞典》则把完成学习任务的作业分为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两大类。课堂作业是教师在上课时布置学生当堂进行检测的各种练习,而课外作业是学生在课外时间独立进行的学习的活动,检测学生是否学会了课上的知识的一种方法,一般都是家庭作业。

不管是官方解释还是我们基于个人认知和感受的理解,关于“作业”,虽不至于“说多了都是泪”,但长期以来,无论是对于学生、老师还是家长,“作业”的个中滋味、是非功过,真的是一言难尽。

尤其是在新课标背景和“双减”政策下,作业的有效设计和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次研讨会既及时又极具指导意义,可谓意义非凡。回顾整个研讨过程,宝静老师的展示课重质而不轻基础,朴素而难掩其风华,整节课行云流水、云淡风轻中彰显宝静老师深厚的底蕴和功力,可谓“随心所欲不逾矩”;而题为《作业设计,让我们一起行动吧!》的作业设计报告从“什么是作业”、 学生“完成作业的方式”、教师“布批作业的方式”、“作业设计,形势的需要”、“作业,值得被设计”以及“作业设计,一起向未来”等六个方面带给我们丰富的认知和收获。刘老师的《壶口瀑布》以活动任务为载体,充分体现学本课堂;周老师分享的《“双减”背景下的初中语文作业设计》内容,涉及“双减背景”、“设计理念”、“作业类型”、“单元设计”、“作业评价”等五个方面,全面细致、精彩纷呈。各位老师的精彩展示和分享让我们看见并深刻感受到作业设计的前世、今生和未来,收获颇多。

因为很多时候受困于作业的尴尬和艰难处境,我曾经做过一些小调查,了解过在学生眼中、心中对于作业的看法和想法,汇总起来有如下几点:默写作业等同于抄写,即使要求家长签字也并不一定有用;预习作业基本等于不用做,因为预习多少和不预习并不怎么影响“上课”(备注:不是“上课效果”);明天交等于不用做,因为第二天现补也来得及;甚至于复习巩固等于没有作业……诸如此类,尽管老师们已经竭尽所能的进行了“防范”和“敦促”,这些尴尬和困境依然不少见。

而很多学生眼中的“好作业”是怎样的呢?很多孩子表达了自己的真实想法,有如下几个特点:

第一点,作业量和难度适当,好作业在精不在多。很多时候,老师和家长都希望孩子们能通过反复练习,温故知新、熟能生巧。但作业量过多,反而会让学生失去耐心;如果难度过大,会失去信心;倘若再缺少必要的监管和督促,为了应付“超量”的作业,潦潦草草书写,直接抄袭答案甚至找人代写等现象便会屡见不鲜。好作业就像宝静老师《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的作业设计一样,适量适度。

第二点,作业布置重质量,做完作业有收获除了作业“量”的问题,在很多学生看来,布置作业的“质”也有待提高。机械式作业、惩罚式作业、统一化作业,让他们觉得“无趣”“崩溃”据了解,“枯燥抄写”是学生最反感的作业形式很多学生吐槽最头疼和无意义的作业就是抄写。不但手酸心烦,而且没有丝毫提高,根本就是浪费时间。

那么,相应的“‘好作业’的标准不是课本内容简单地重复抄写,而是对课上所学内容的进一步消化和吸收;不是机械地做大量的习题,而是需要积极动脑,阅读、观察、思考、实践、写作相结合的活动;不是仅仅局限于课本的内容,而是需要广泛的课外阅读,最大限度地拓宽自己的视野,提升自己观察世界的能力和高度。

当然,高质量的“好作业”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孩子们学有所获。比如每个假期老师们会推荐一些必读或选读的书目,这样的作业,容易被更多的孩子乐于接受并完成。研讨会上几位老师的课外拓展阅读方面的作业布置正是基于这一点吧。

第三点:理论知识和实践探索相结合,让学生自主选择有的孩子认为“‘好作业’就是我愿意主动去做的作业,或者说是通过努力可以很好地完成的作业。‘好作业’是完成了这作业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是具有启发性的作业,是‘渔’而不只是‘鱼’。”确实如此,很多时候,孩子们的期待是一样的,就是希望作业形式更为丰富多样,有更多的选择权,而不单单是老师没布置就能猜到的“百年不变”、“雷打不动”的超“常规”作业。能让我们去实践或体验其中的过程,这就是我心中的好作业。有些孩子这样说。研讨活动中,各位老师的作业设计正是能给孩子们更多自主选择权的“好作业”。 

当然,在现有的教育评价体系下,学生自我选择作业自由度和空间实在是极其有限。在老师们的倾情努力之下,学生可能会有几天轻松或者解脱的时间体验,但从整个局势来看,学生更多的时间是充斥在各种辅导班、培训班、学科作业里,这种现实好像无法回避即使是在当前的“双减”背景之下也正是因为学生面对作业自主选择权的缺失,才是“双减背景下作业设计研讨”活动推出的背景也正像宝静老师所说的“作业设计,形势的需要”、“作业,值得被设计”。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深有体会,我们花在作业处理的精力绝不比备课、上课少。班上总是有一部分学生催了又催,盯了又盯,还是交不来。其中原因也各不相同,有的是贪玩、懒惰,不能及时完成或订正;有的是速度慢,做作业时不能集中精神;有的是因为作业太难……我们常常为此抓狂但最让人崩溃的是,我们尽管已经好像尽了洪荒之力,但很多学生还是依旧如初或者“旧病”发,反反复复无法根治个中滋味相信只有我们一线老师才知晓,怎一个“愁”字了得!

现在,幸运的是,我们已经开始为打造学生们眼中的“好作业”而执着的探索,并且已经有那么多优秀的先行者为我们提供了可参考、可复制、可借鉴的宝贵经验,相信,“双减”背景下作业设计的春天已经来临。

再次借用宝静老师的话作结:“作业设计,我们一起向未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