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第二周此生无悔教语文
(2022-05-11 15:55:29)分类: 杂谈杂感 |
复学仅一周,但经过一个半月网课洗礼的孩子们的各种后遗症已尽显无遗。
伴随着能清清楚楚看得见的上课状态和能明明白白看得见的作业情况而来的,是老师们的焦虑和忧伤。身心俱疲的老师们不得不靠吐槽自己来安慰受伤的小心脏。“做老师难,做语文老师更难,做班主任还教语文的最难!”怪不得有人说:上辈子杀了猪,这辈子来教书;上辈子杀了人,这辈子教语文。”诸如此类的“愤愤不平”之语陡然升温,一种哀怨低沉的氛围,悄无声息地稀释着原本就被侵蚀的不太饱满了的热情。
我也是一名语文老师,一名在语文教学之路上跋涉了20余年的语文老师。看惯语文教学路上的“春花秋月”,阅尽语文学习中的“众生(学生)百态”,也尝遍教学过程中的“甘苦冷暖”。而此时,在这特定的氛围和气息笼罩之下,我却油然而生一份情愫:其实做语文老师挺好的,此生无悔教语文!
做语文老师挺好的,是因为经验显示,语文老师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更能赢得孩子们的亲近和钦敬。众所周知,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是本学科的两大特点,任何一个学科的工具性都有其独到的特点,但是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却是其他学科所不能匹敌的。语文老师可以通过作文、周记、日记、读书笔记、随笔等不同形式的作业及批改增加和孩子们沟通交流的机会,更容易发现和掌握孩子们的情感、情绪、心理变化等,通过语言文字的交流,更容易走进孩子的内心。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毕业后的学生们回忆中学时代学习历程的时候,会有更大比例的同学对语文老师印象更深刻,情感更深厚。因为有了更深入的深层的情感链接,所以作为语文老师会收获更多的被信任、被依赖、被钦敬的沉甸甸的幸福。
说到这份幸福,发生在2009年的那个故事又清晰的浮现在脑海。故事不短也不长,曾经被我用文字记录下来。故事的主角是小源(化名),2005年毕业的一个孩子,当时尽管是中途接班,只带了他们两年,但还能记得她是一个很文静很勤奋很单纯的女孩。毕业之后,一直到2009年,四年没有任何联系。有一天突然发现手机上有同一个号码打来的5个未接电话和一条短信:“张老师:您好,我是您的学生小源(化名)的妈妈。因为孩子对您很崇拜,我有事求您帮忙,谢谢!”从短信中能读得出她妈妈的焦急,当我第一时间回电话之后,果然得知事情并不简单。
见面之后,从小源爸爸妈妈简单而急切的叙述中我了解了事情的大体经过:2005年中考成绩还算理想的小源顺利考上重点高中,拼搏三年之后在2008年的高考中却发挥失利,成绩平平,没能考上理想的大学。在一家人作了沟通之后决定让小源复读一年,可没想到复读仅仅半年之后,小源的情绪和心理出现很大的波动,自08年寒假开始就坚决不再复习,要放弃高考!对于家中的独生女,小源的父母寄予了太多的期望,看到女儿要放弃高考,在百般询问劝说无效之后自然心急如焚!无奈之下小源的父母求助了所有能求助的人,用了所有能用的方法,甚至包括心理医生和神婆驱邪(叙述中作为知识分子的小源父母一脸的愧疚和无奈),但丝毫不起作用。
所幸的是她们发现小源经常抱着初中时我给她批改过的日记本(日记评语很多时候比孩子们的日记本身还长)念叨:“我就想见我初中的语文老师!只有语文老师最理解最关心我”。于是小源的父母才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找到了我。希望我能在不让小源知道她们找过我的情况下去看看她,给她更多的安慰和鼓励。
看着小源父母焦灼的神情和无奈的眼神我忽然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责任,但我毫不犹豫的答应了。在我们商量好了一切细节,又细细斟酌之后我见到了四年未见的小源……
后来,小源也有过再次的退却,但好歹在我和她父母的共同努力下终于顺利通过了高考……各种原因在小源高考之后我们就没再见过。只是通过偶尔的短信了解到大学毕业后的小源一切安好……我也不知道在度过那段艰难的日子之后小源的妈妈是否告诉了女儿,我们曾经的善意的谎言和努力,亦不知道在小源那段时间的心路历程中我的安慰和鼓励发挥了多大作用。但不管怎样,通过这件事以后,我不仅更深刻的体会到了为人父母的不易,也更深刻的体会到了作为一位语文老师的“特殊功用”!以及因为这种“特殊功能”所带来的神圣感和幸福感!
正如小源在短信中所说:被老师批改日记的感觉是幸福的,老师的留言是我最大的动力,最美的珍藏!其实,学生给予我们的信赖和感动又何尝不是我们最美的珍藏?
当然,这份幸福感不仅仅源自于学生的信任和依赖,还有家长及社会的认可和赞誉。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第四层次尊重的需要指出:“人人都希望自己有稳定的社会地位,要求个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会的承认。尊重的需要又可分为内部尊重和外部尊重。内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在各种不同情境中有实力、能胜任、充满信心、能独立自主。外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有地位、有威信,受到别人的尊重、信赖和高度评价。”马斯洛认为,尊重需要得到满足,能使人对自己充满信心,对社会满腔热情,体验到自己活着的用处价值。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不一定有地位,但比较容易有威信,受到别人的尊重、信赖和高度评价。也许是因为语文老师更容易具有同理心,也许是因为语文老师比较善于沟通表达,又或者仅仅是因为语文老师“读书多”更容易做到温情教育,不管怎样,家长和社会更容易接纳和信赖语文老师。“张老师,您是教语文的,孩子可信任您了,还请您多和孩子聊聊,多做做她的思想工作,她信服您说的。”“张老师,感觉您说啥都那么有道理,难怪孩子都喜欢您。”甚至买菜的时候都会被“表扬”:“大姐,您是语文老师吧?一听您说话就和别人不一样。”诸如此类,虽然并没有什么实质的成就感,但这样一份认可和评价,已经会幸福感满满了。
做语文老师挺好的,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可以倒逼我们不断精进,不断完善成长自己。我们常说:想教给学生一滴水,老师必须有一桶水,要想教给学生一桶水,老师必须成为一条河甚至一片海。尤其是在当下社会状态之下,多媒体、互联网信息高速传输和发达,各种知识更新迅速,一天不学习,就有脱离社会之危机感。作为语文老师,尤其是鉴于上文两个原因,好像背负着更多的责任,所以,就更应该通过持之以恒的大量的学习,来让自己所知更广博,更加充实、优秀。就像大众共同的认知:其他科的老师可以不爱阅读不擅长写作,但语文老师不能不热爱读书不能不擅长写作。所以,做语文老师,会有更多的可能让自己更好的成长。就像自己跟随叙事者团队六年的读写坚持,百余本书的阅读,400余篇读后感或者教育叙事文章的写作,40余万字,多篇文章在各级刊物媒体的发表,让自己拥有一笔宝贵的财富。而这份坚持成长所带来的幸福感应该是一般的快乐无法比拟的吧。
做语文老师挺好的,原因还有很多很多。总之一句话:此生无悔教语文,来世还做语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