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月读后感真正好的沟通——读《P.E.T父母效能训练》琐感

(2022-03-29 22:21:47)
分类: 叙事者悦读

    一直以来,无论是作为家长还是老师,我发现和孩子相处最大的问题不是没有诚心,也不是没有耐心,更不是没有爱心,最关键的是缺少真正的好的沟通。

尤其是当读完张卓先生的《P.E.T父母效能训练》一书后,更加坚定了我的这一想法和判断。

众所周知,真正好的沟通是培养良好的亲子、师生或者人际关系的重要前提条件,如果没有良好的沟通,就不会有良好的“关系”:亲子、师生乃至更大范围的人际关系。因为本书主要侧重的是父母效能训练,所以,我想就亲子沟通方面谈谈自己的琐思琐感。

真正的好的沟通,主要是指有好的沟通效果,而我们经常说沟通无对错,只有效果的大小与好和不好。据研究表明,沟通效果7%来自于文字,38%来自于说话的声调语气,55%来自于肢体语言。鉴于以上研究我们可以总结出沟通的几大要诀。第一,声调和肢体语言决定沟通的效果,而不是语言文字。所以我们经常说。单纯的说教,沟通效果不会太好。第二点,说的对不对没有多少意义,说的有效果才最重要。对于这一点,我们有很多切身体会,很多时候,当我们对着孩子说了一大堆,觉得我们认为正确的,但是真正的效果却寥寥无几,因此,我们常常有白费口舌之感。第三点,沟通的效果由对方决定,但是由我们自己控制,因为我们自己可以改变沟通的模式来提升沟通的效果。第四点,重复无效果的沟通模式只会使关系更坏,坚持无效果的做法,只会使关系破裂。举个简单的例子,当我们面对着孩子成绩下降的时候,第一次我们进行了苦口婆心的交流谈心说教,效果基本没有。而第二次我们还采用这种模式,时间一久,只能使亲子关系变得更坏。第五点,说每句话先问问自己,“这样说会使孩子增加力量,还是减少力量。”做每一件事,我们也要先问问自己,“这样做,使事情的效果更好还是更坏?”如果我们在每次沟通之前,先这样问问自己,那么一定能提升沟通效果。第六点,每个人都有在某事某时拒绝沟通的权利,如果我们不尊重这份权利,只会使关系急剧恶化。很多时候,当我们在和孩子沟通的时候,孩子已经表现出不想沟通,不愿意沟通的意愿,但我们还会采用强制手段命令孩子认真倾听。这种情况之下,沟通效果基本等于零,有时还会适得其反,使关系更加的恶化。第七点,我们必须明确知道,一个人不能改变另一个人,但我们可以通过改变自己来提升沟通效果。比如我们可以做一些事,使对方愿意改变;或者对自己做一些安排,无论对方有没有改变,都不影响自己的成功快乐。第八点,任何事情都至少有三种不同的做法,任何问题都至少有三种不同的解决方法。当我们明白了以上八大要诀,便为有效沟通,打下坚实的基础。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真正的好的沟通呢?在过去父母和孩子沟通的方式,经常用的就是“哄、说、训、打、弃”。这些方式不但不能提高沟通的效率,还很容易使亲子之间的问题区扩大。而本书为我们提供了很多亲子沟通的技巧。

其中的“我—信息”真的很实用,获益匪浅。所谓的“我信息”我们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录像机说话方式”,从我的角度,不带情绪不做评判的客观表述。我们所说的主观批判性的语言,也就是“你—信息”往往容易导致孩子的不服气,抗拒叛逆。但如果我们客观描述看到的、听到的,从我的角度,再辅助于声调的配合,躯体语言的表达。那么,孩子往往容易配合进行有效的沟通。批判性语言是主观的、来自说话姐对事情的一套看法。因为没有两个人对一件事的看法,会是完全一样的,所以听这些说话的人会有不同意和不服气。本来两个人可以好好的讨论,往往因为这些批判性语言而减少了沟通。当两个人关系已经紧张时,这些批判性语言往往成为沟通中断的原因。而录像机摄录的就是事情本来的模样,不会有主观批判性的语言,只说看到的和听到的东西,就像录像机说话。这种客观的表述不会激起对方的情绪,可以帮助我们进行有效的沟通。

举个简单的例子,主观批判性语言“你坐的姿势真难看。”“说话不要这么凶。”“你对我很冷漠。”如果换成录像机说话,可以这样表达:“你把双腿放在椅子上。”“你说话的声音很大。””没有回答我的问题。”诸如此类。我们能充分感受到录像机说话的优势。

另外,当我们在课堂上把“你听明白了吗?”换成“我说清楚了吗?”师生间的沟通也会更加的顺畅,更容易创设和谐温馨的课堂氛围。

我们常说,父母是把生命传递给孩子的人,孩子与父母的关系是世界上所有关系中最亲密的一种,是无法否定、代替或者改变的。为人父母的责任,是帮助孩子成功健康的成长,正确的方式,就是能给孩子提供一个足够温暖的空间,让孩子能够充分的学习、尝试。既能照顾自己的成功快乐,也能带给世界一份正面的影响。

“没有孩子不乖这回事,只有未被满足的需求需要被看见;也没有所谓的偏差行为,那是孩子爱的呼唤。”当我们真正的掌握沟通的技巧和方法。那么我们就能够做到更有效的,更好的进行沟通。

本书只是效能训练之一:P.E.T父母效能训练,另外还有,T.E.T教师效能训练和Y.E.T青少年效能训练,希望有机会都能用心阅读。

文章的最后,我想用书中的那句话结尾,与大家共勉:“愿我们都能成为稳定的大地,让孩子可以汲取重新站起来的力量。”

让我们一起,努力先从真正好的沟通开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