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第一周成见于偏见
(2022-04-09 15:46:48)分类: 杂谈杂感 |
“误解和怠惰,恐怕要比作恶和欺诈还要误事。”
——苏联名言
网课上到这个阶段,崩溃的不仅仅是家长和老师了,还有孩子们。已经没有了网课之处的新鲜感,动员会上老师们苦口婆心激发出的那份热情也消磨殆尽,家长们一开始的督促和陪伴熬到现在还有耐心能坚持的也已经为数不多。就好比抗战进行到相持阶段,最需要拼毅力和耐力的时候,却偏偏诸方面都不给力,所以更多的问题暴露出来。
上周的清明假期,作业完成情况极不理想,鉴于线上课的特殊情况,只能把结果反馈给家长,寻求家长的助力,进行督促。这期间,收到各种各样的家长回馈:
“我一定多多督促,谢谢老师。”
“老师,实在不好意思,这段时间我和她妈妈早出晚归的,真是没顾上关注孩子。”
“老师,这孩子本来就想玩手机,现在更得劲了,看不住啊!我和他爸真是没招了。”
“老师,我发现这孩子真不是学习的好材料,我们都不指望他能学好了。”……
归纳综合,有这样几种情况:孩子是好孩子,也是学习的材料,不管父母是否监督关注,能自觉自制(治);孩子是好孩子,但不是学习的好材料,也就是只要不谈学习,哪方面都好,不过只要多关注多督促,还是可以做的更好;孩子不是学习的材料,也不是好孩子,看不住管不了。
认真思索,发现家长们口中和认知中的“好孩子”和“好材料”并没有多少可信可靠的凭据,是忽略了许多因素,基于“偏见”的一些“成见”。
“成见”即定见,是指对人和事物固有的一成不变的看法。是建立在一定的认识和价值观的基础上,而且因为认识僵化所以才导致了成见的形成。“偏见”是指根据一定表象或虚假的信息相互做出判断,从而出现判断失误或判断本身与判断对象的真实情况不相符合现象。好孩子、坏孩子,好材料、坏材料,这些带有成见的标签,那个不是基于我们惯有的偏见认知?谁说一个学习习惯没有养成的孩子就不是学习的好材料?更没有人敢说一个自制力差玩游戏容易上瘾的孩子就不是好孩子。偏见是最大的敌人,真的,如果成见来自于偏见,那么可能会有很多人因此而自暴自弃,走上一条错误的人生道路。或者说,被固有的成见误解,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偏见还可以纠正,但成见一旦形成,就像一座大山,任你怎么努力也很难搬动。想起2019年一部很火的动画片《魔童降世之哪吒》讲述了哪吒虽“生而为魔“却“逆天而行斗到底”的成长经历。剧中那句“去他个鸟命!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自己决定!”触动感动了无数观众。小小的哪吒,在村民的偏见、同龄孩子的疏远中艰难成长,即使做好事也会被误解,被人们拔刀相向。但父母却竭尽所能的为他力证清白、相信他、爱他、陪伴他,也正是父母至坚至纯的爱,成为哪吒坚持到最后的动力和选择逆天改命的勇气源泉。从决定与命抗争,到破罐子破摔,再重拾信心与命抗争,哪吒兜兜转转,最终涅槃重生。太乙真人说:“人是否能够改变命运,我不晓得。我只晓得,不认命是哪吒的命。”
其实,不管别人对我们抱有怎样的成见,都应该以对自己人生负责的态度去奋斗,不斗,永远都是个失败者。
尤其是作为孩子成长路上的引路人,为父母作师长,应该抛却偏见,去除成见,不误解、不怠惰,正确认识孩子的状况,倾情关注倾力陪伴和督促,给予孩子最坚定最坚强的支持和成长动力!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