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块茎的休眠
新收获的块茎,即使给以发芽的适宜条件,也不能很快发芽,必须经过一段时期才能发芽,这种现象叫做休眠。
休眠分自然(生理)休眠和被迫休眠两种。前者是由内在生理原因支配的,后者则是由于外界条件不适宜块茎萌发造成的。块茎体眠特性是马铃薯在系统发育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对于不良环境条件的适应性。
块茎的休眠关系生产和消费。因为休眠期的长短,影响块茎耐贮性及播种后能否及时出苗、出苗的整齐度以至产量的高低。这在微型薯作种或二季作地区尤为突出。
休眠期的长短因品种和贮藏条件而不同。高温、高湿条件下能缩短休眠期,低温干燥则延长休眠期。如有些品种在1-4℃贮藏条件下,休眠期可达5个月以上,而在20℃左右条件下2个月就可发芽。
块茎休眠及其解除,除受外界环境条件影响外,主要受内在生理原因所支配。块茎内存在着?抑制剂等植物激素,同时还存在着赤霉素类物质,这两类物质比例的大小,就决定着块茎的休眠或解除。刚收获的块茎抑制剂类物质含量最高,赤霉素类含量极微,因而块茎处于休眠状态。在休眠过程中,赤霉素类物质逐渐增加,当其含量超过抑制剂类物质的时候,块茎便解除休眠,进入萌芽。
生产上人为打破休眠最常用的方法是0.5-1mg/kgGA3溶液浸泡10-15min或0.1%高锰酸钾浸泡10min等。脱毒种薯生产中,用0.33ml/kg的兰地特气体熏蒸3小时脱毒小薯,可打破休眠,提高发芽率和发芽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