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语言的艺术

(2022-04-01 09:35:27)
分类: 教学随笔

自从我来到我们学校,我一直惊叹于我们的校长他们每一句是那么的美,是那么的有感染力,从他们口中说出来的话,像是清风拂过,又似潺潺清泉流过心田。同一句话,同一个意思,用不同的方式表达,竟然就有如此大的魅力。我想这样的老师才是我心中所向往的真正意义上的老师,出口成章,妙语连珠,又句句温暖我们心田,滋润我们的心房。这就是语言的艺术吧,自从看了非暴力沟通这本书后,我更加坚定语言的艺术,如何说话也是一门很大的学问

非暴力沟通是马歇尔·卢森堡发现一种沟通方式,和他人谈话聆听,能使人们情意相通,和谐相处,甚至能达到你想要达到的目的。沟通上的困局通常表现为两种极端,一种是情绪炸裂的吵架,另一种则是情绪压制的沉默,无论是张扬的还是克制的,最后都被证明是无效的暴力沟通非暴力沟通指导我们谈话和聆听的方式,我们不条件的反应,而是证明了自己的观察感受和愿望,有意识的使用语言,我们既诚实清晰表达自己,又尊重与倾听他人,而真正倾听是放下自己心中已有的想法和判断,一心一意去体会他人,观察而不作评论,体会感受,了解需求,表达请求,要观察了解了自己以及他人,自动的语言行为情绪,表达背后真正的需求,学会倾听,满足需求后表达感激接受,我们都是自己的主人,承担起自己生活的责任,不要逃避想清楚自己的目标。

现在,在这网络信息爆炸时代,我们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已经不会好好说话了,我们总是习惯在别人身上找问题,找毛病挑刺,喜欢给别人贴上这样那样的标签,也喜欢给自己贴上那样这样的标签,要么抬高自己,要么给自己开脱,拉远了人与人的距离,让自己学会了逃避,蒙蔽了自己的双眼,我们看不到自己的需求,看不到自己的渴望,更看不到别人的原因和需求,非暴力沟通恰恰以这样的起点告诉我们,静下来,听听自己的心声,当静下来听到自己的心跳,听到自己的渴望的时候,自然就很容易感受到别人的需求。非暴力沟通有4步骤,一是描述观察而非发表评论,二是表达感受而非粗略想法,三是理解需要而非强制安慰,四是说明请求而非生硬命令。这四个步骤,恰恰都是平时我们最容易忽视的。

就拿我自己来说,越看这本书越觉得这是自己真实的生活写照,我们面对自己的孩子,面对我们的学生,有时候不都这是这样的吗?我们明明很爱孩子,也想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可有时候却因为孩子一个不太懂事的行为,而对孩子大大动肝火,这也是沟通的失败我们没有首先询问和了解孩子的需求,不明白怎样才能让孩子做好自己,我想,这也是我们大人所需要改变的我们经常把对别人的批评错误理解为自己的需要和感受,以为把别人吼一就能改变别人,其实不是的,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细细想一想,孩子到底是为什么才会这样做呢?出发点是什么呢?我们怎样去跟他们沟通才能把事情做好解决呢?有一天,我在晾衣服,女儿兴致勃勃跑到我身边,一把拉出洗衣机里的衣服,开心地和我说:“妈妈,我来帮你吧!”可在她拉出衣服的时候,却从洗衣机里带出了很多衣服,散落在地上。当时我很生气,脱口而出:“你真是越帮越忙,你不来捣乱就是最大的帮忙。”女儿委屈地走了。后来我细想,我是犯了多大的错呀,我完全忽略了孩子的最初目的,她的乐于助人却被我这样的暴力驱赶了。我是后悔的的。

这样就更加坚定了我要认真学习语言的心,拿到这本书,我豁然开朗。有一次,上课上到一半,有一个同学突然插嘴,我很生气,刚想批评那个插嘴的同学,我突然想到了什么,对,非暴力沟通的技巧!我不应该严厉批评指责他,我冷静想一想,我自己为什么要生气?我是因为自己什么需求没有满足,而要去批评他,我可以把事实描述出来我因为这学打断,我担心我的教学没有讲完,会比其他班级学的慢,我担心这个学没有耐心听我真正在讲什么,那么他怎么进步呢?我担心他影响别的学生听课。我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之后我发现,学生迅速意识到自己的问题,立马改正,且这个效果会更持久。课堂上与其花一个时间去批评某一个同学,还不如真正去了解他内心的想法,我想这样的办法才是可行有效的。这样一次成果的经验顿时让我欣喜。

在管理班级中,孩子与孩子们发发生矛盾是正常的一件事。大多数老师采取的策略都是教育然后就把这件事情大事化小。但是我们会发现,下一回他们还是会犯这样的错误,他们并没有从真正去改变自己的行为以及态度。那如何才能正确处理这件事情呢?那我们就要学会倾听,倾听学生的想法,倾听他们的需求倾听他们的目的有句话说:我用了三年学习说话,却用了一生来学习闭嘴。正说明了倾听的重要性。倾听,能了解他们行为背后的真正目的,那这样才能从根本解决问题倾听也是一艺术。如果他们俩打架是为了抢一件玩具,他们要这个玩具是什么用处呢?可能这个玩具非常的好玩,又很吸引他们,那为什么要抢夺呢?是不是这玩具不是他们的,那又是谁带到学校里来的呢?我们层层剖析最深层的原因,然后采用分析原因的方式,让他们了解这样做的目的和影响老师要从源头去解决问题,而不是直接,教育结果,表面上他们介于老师的威严,他们听了,实际上没有真正认识到问题。所以我们要做的是倾听,然后再表达,层层剥离逐步解决问题

在我们教学过程中,校长一直和我们强调,要学会表扬,表扬会让孩子能够改变更多,表扬的魅力其实比批评的魅力还要大。《非暴力沟通这本书中也有详细剖析。每个人都喜欢赞美,赞美可以让我们变得更加自信,赞美可以让我们内心充满动力,赞美可以让我们改变自己所以,我们老师要学会用赞美的语言,去改变一个孩子的行为如果批评不能够改变,那为什么不尝试赞美呢?非暴力沟通就是要告诉我们从不同的方面不同角度去分析问题,去和孩子交流。如果孩子从内心接受并愿意改变,那么我想,这样的效果要远大于直接的批评。

沟通,是一门学问,马歇尔·卢森堡发现的这样的一种沟通方式,给我们指明了方向。作为一名教师,这样的方式如果能充分运用于我们的教学工作中,我想如此教育下的孩子必定都是美的,这样的教育必是成功的!语言,是一门艺术,有着无限的魅力和耀眼的光芒,更能够照亮他人前进的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