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来,要这样阅读

(2022-04-01 09:38:43)
分类: 教学随笔

读那么多年书,自我感觉我还是会看书的,毕竟从小到大一直是在书堆里长大的。当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心里就有猜测,觉得读书应该就那么回事吧。对感兴趣的地方多读几遍,对不感兴趣的地方一目十行地掠过;遇到不认识的字手机搜一下,看到不知道的典故会上百度搜一下;对于自己欣赏的段落就抄录下,方便今后自己再次研读。直到我读了美国莫提默·J·艾德勒和查尔斯·范多伦著的《如何阅读一本书》我才知道如何阅读一本书才是正确的,收获最大的。

拿来一本书首先要通过书名明确这是哪一类书,或者看看作者简介,了解作者的研究成果和著述方向,了解作者也能更好地了解作者写书的初衷,也更能帮助我们快速地理解书的内容。明确这本书是否适合自己阅读,如果阅读者的水平和研究方向与作者差距较大时,这本书最好不要读。阅读者觉得一本书写的是自己需要了解的内容,接下来就要阅读序言,不管是作者的自序还是他人的代序,在序言里一定有这本书的内容梗概和作者写这本书的初衷和写书以及出版的过程等,这就帮助读者了解了书的大概内容和特色。这一步恰恰是大多数读者常常忽视的。查看目录是阅读的第三步,通过目录可以了解一本书的框架结构和每一部分的论述重点,根据目录也就能够列出这本书的大纲了,阅读者就能够大体了解了作者的意图。

然后就是阅读正文了。在阅读过程中,可以首先进行检视阅读,就是快速粗读,可以不求甚解地快速读完全书,也可以大致读一下重点的篇章。一个主动阅读者,要提出四个基本问题:(1)整体来说,这本书到底在谈些什么?(2)作者细部说了什么,怎么说的?(3)这本书说得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4)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这是分析阅读的第一阶段。

阅读过程中还要找出与作者共通的关键字词,与作者达成共识;从最重要句子中抓出作者的重要主旨;找出作者的论述和主张;确定作者已经解决了的问题和尚未解决的问题等等,在做笔记时如果能把这些主旨以及中心都写下来,前后做对比,那么我想这样的阅读才是更有校的。这是分析阅读的第二阶段。

读书的过程中还要善于使用工具书,比如字典、词典和百科全书,用来了解自己不认识的或不懂的字词,查阅作者的结论是否正确。现在我们还可以通过互联网的搜索功能和微信朋友圈的功能来解决这一问题。

要使一本书真正属于自己还要学会与作者对话,做笔记或写读后感就是与作者对话的重要手段,要将自己的观点与作者的观点相对比,认同作者的观点并转化为自己的学识就是受教,不认同作者的观点然后能提出自己的观点与作者商榷是一种提升。也就是说读书还要学会评价书的优劣,能提出修改的意见,这是读书的最高境界了。读不同类别的书还要注意在不同的侧面用力,例如读故事书就要快读,将一个故事一口气读完,还要让想像的作品在你身上发挥作用,受到启迪或警示。如果要对某一个专题进行深入研究还可以采用主题阅读法,就是找几本论述同一主题的不同作者的书阅读,在比较中归纳共性和差异。

阅读《如何阅读一本书》让我受益匪浅,感觉我以前的读书都是肤浅的,没有挖掘出作者的重要主旨,缺少与作者的对话,更没有评判一本书的想法和能力。如果我可以把我这些收获中的任何一小点传授给生,让他们能够更好的掌握读书的方法,这一定有利于学生学业水平和阅读能力的的提高。但愿我的学生们也会有与我一样的感叹:哦,原来,要这样阅读一本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