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怎样读懂学生》读后感

(2023-03-01 22:15:30)
标签:

阅读

教育

感悟

《怎样读懂学生——心理特级教师的建议》是由两位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杨敏毅老师和谢晓敏老师精选48个典型案例向我们徐徐展开现在学生真实的心理困惑。

两位老师把这48个案例归纳为:学业困惑、成长烦恼、亲子关系、心理障碍四大类现代学生们在真实生活中最常面临的心理问题。在这个线上教学持续了许久刚刚恢复线下教学的2月,我真得感觉是非常实用,真的是“帮助一线教师读懂学生,轻松做教师”。

从事教育工作已有二十几年,可还是会时常感到困惑:现在的学生到底在想什么? 这个学生为什么会做这样的事?可以说现在许多教师面对学生时,总会感慨:现在的学生真真是豆腐掉进灰堆里,是吹也吹不得,打也打不得。极端一点的是碰也碰不得,面对许多学生现在老师们是只能敬而远之。以至于现在老师们根本无法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跨过人生的许多节点。

读懂学生是所有教育的前提。现在的社会环境已经决定了“高压”政策是坚决不可用的。所以只有读懂学生才能在现在指导教师引领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性前提。可怎样才能读懂学生呢?

作为教师,特别是作为班主任,读透这本《怎样读懂学生》才能找到读懂学生正确路径。

“在成长的过程中,每个人都可能会遇到困难、磨难甚至灾难,但只要坚定生活的信念,明确人生的目标,寻求他人的支持,就一定可以获得自我的成功。我们可以不优秀,但我们可以做到良好。”

“生活中,经常有人接连遇到倒霉的事儿,心理学家认为,接二连三的倒霉事与人的心理状况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应激事件扰乱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当遇到伤害切身利益的事件或突如其来的危险时,许多人都会出现应激反应,表现为:认识范围会变得狭窄,理智分析和判断力急剧下降,注意力分配和转移困难,做事容易颠三倒四,甚至呆若木鸡等。如果处理不好,会对之后的事件造成负面影响,因而让情绪变得更加糟糕,影响以后要做的事儿。”

像这两段文字在这本书中比比皆是,正是在这一段段文字的激荡中,我明白了:学生做错了事,针对情况就事论事,不涉及品格;要邀请合作,避免命令;不要冷嘲热讽;要多表扬,少惩罚……

似乎这只是许多“老生常谈”的观点,但看看这48个鲜活的例子,你还认为是“老生常谈”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微笑地面对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