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文化系列176——民俗文化17

标签:
教育文化杂谈 |
第二章
(二)传统民俗节日介绍
元宵节
元宵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就存在。汉文帝时,下令把正月十五定名元宵节;“太一神”的祭祀活动,也是定在正月十五。太一是主宰宇宙一切的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就把元宵节确定成了重大节日。
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他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做法,就去效仿。这天夜晚,要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士族庶民也要挂灯。这种佛教礼仪节日,形成了民间盛大的节日。
上元,含有新的一年第一次月圆之夜的意思。上元节由来,根据《岁时杂记》记载,也是因循道教的一个陈规。汉末,道教的重要派别是五斗米道,崇奉的神是天官、地官、水官,三元配了三官。上元天官生日是正月十五日,中元地官生日得到七月十五日,下元水官生日是十月十五日。道教规定正月十五上元节,七月十五中元节,十月十五下元节。主管上元、中元、下元的分别是天官、地官、人官。天官喜欢快乐,上元节就要燃灯助兴。
不过,元宵节俗的真正动力,还是因为处在一个新的时间点上,人能充分利用这一特殊的时间段,表达美好的生活愿望。




(图片选自网络,谢谢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