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文化系列175——民俗文化16
标签:
教育文化杂谈 |
第二章
(二)传统民俗节日介绍
1、春节
春节饮食
腊味准备
古代是农业社会,大约腊月初八后,家庭主妇就要忙着张罗过年的食品。特别是腌制腊味时间长,需要尽早准备。我国许多省份都有腌腊味的习俗,广东的腊味最是

吃汤圆、年糕
汤圆的“圆”是 “团团圆圆”意思,南方人过年,每家每户都要去吃汤圆。
年糕因为谐音“年高”,有变化多端的口味,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年糕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年糕口味因地而异。北京人喜欢食江米或是黄米制成的红枣年糕、百果年糕和白年糕;河北人喜欢在年糕中加入大枣、小红豆、绿豆等一起蒸食;山西北部和内蒙古等地过年喜欢吃黄米粉油炸年糕,有的还要包上豆沙、枣泥等馅;山东人喜欢用黄米、红枣蒸年糕。
北方年糕以甜为主,或蒸或炸都可,有人干脆沾糖吃。南方年糕甜咸兼具。比如苏州、宁波的年糕以粳米制作,味道清淡。除了蒸、炸,可以切片炒食,也可煮汤。甜味的年糕以糯米粉加白糖、猪油、玫瑰、桂花、薄荷、素蓉等作配料,做工精细,可直接蒸食,也可沾上鸡蛋清油炸之后再吃。
吃团夜饭
过年前一夜的团圆夜,对差不多的家庭都很重要。离家在外的游子,不远千里万里赶回了家,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包饺子过年。饺子馅五花八门,各种肉、蛋、海鲜、时令蔬菜等,都可入馅。正统的饺子吃法清水煮熟,也有炸饺子、烙饺子等。因为和面的“和”字是“合”的意思;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都有相聚之意,饺子就象征了团聚合欢。此外,饺子因为形似元宝,过年时吃饺子也是带有“招财进宝”的吉祥含义。



除夕家宴菜肴,各地也有特色。过去北京、天津,一般人家要做大米干饭,炖猪肉、牛羊肉、也要炖鸡,再做几个炒菜。陕西家宴一般是四大盘、八大碗。四大盘是炒菜和凉菜,八大碗以烩菜、烧菜为主。安徽一些地方的肉类菜肴有红烧肉、虎皮肉、肉圆子、木须肉、粉蒸肉、炖肉以及猪肝、猪心、猪肚制品,另外还有各种炒肉片、炒肉丝等。湖北一些地区是“三蒸”、“三糕、“三丸”。“三蒸”是蒸全鱼、蒸全鸭、蒸全鸡;“三糕”是鱼糕、肉糕、羊糕;“三丸”是鱼丸、肉丸、藕丸。哈尔滨一带,一般人家要炒8个、10个或是12、16个不等的菜,主料是鸡鸭鱼肉和蔬菜。江西南部的年夜饭,一般是12道菜。讲究四冷、四热、八大菜、两个汤。 浙江一些地方,一般是“十大碗”,讨的“十全十福”之彩,也是以鸡鸭鱼肉和各种蔬菜为主。
各地除夕家宴上,有一种或几种必备的菜,这些菜都是具有某种吉祥含义。比如苏州一带餐桌上必有青菜(安乐菜)、黄豆芽(如意菜)、芹菜(勤勤恳恳)。一些地方必须有一条一公斤左右的鲤鱼,称为“团年鱼”,必须有一个3公斤左右的猪肘子,称为“团年肘子”。安徽一些地方餐桌上要有两条鱼,一条是完整的鲤鱼,只许看不许吃,主要是敬祖,表示年年有余;另一条鲢鱼可以吃,象征连子连孙,人丁兴旺。祁门家宴第一碗莱“中和”用豆腐、香菇、冬笋、虾米、鲜肉等制成,含义“和气生财”。合肥饭桌上有一碗“鸡抓豆”,意思是“抓钱发财”。管家的人必须吃只鸡腿,名为“抓钱爪”,意味着来年招财进宝。南昌必食的年糕、红烧鱼、炒米粉、八宝饭、煮糊羹,依次含义是年年高升、年年有鱼、粮食丰收、稻米成串、八宝进财、年年富裕。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