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文化系列74——传统文化74
标签:
教育文化 |
第三章
32、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语出老子《道德经》第六十四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意思,就是走一千里路需要从迈第一步开始。比喻不管任何事情,都要从头做起,一步一步地进行。千里远行只能从脚下开始,一路走来才有动力。有事者,事竟成;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始于足下”,需要有千里之行的理想作为动力。一个人如果没有千里之行的远大志向,只为生存而存在,盲目听任生活摆布,就会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这种人走不出千里之行的远大理想,日常生活也不会有什么乐趣。
人的生命不是一帆风顺的避风港。在变幻莫测的年代,人想跟上时代步伐,就要与时俱进,与其沾沾自喜炫耀聪资,不思进取,麻痹不仁,不如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和才能,才能超越自己,追求卓越。坚守一丝希冀才能成就一份向往;抖落一身困顿才能成就一段梦想,守住一份信念才能锲而不舍看到前方的朝霞彩虹。
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人在追求理想的征程中,不可能会有一条坦平的大道等着走。一些时候走的也是充满荆棘的荒野。充满着荆棘荒野的路也是人生的路,也是需要一步一步地走出来!因为如此,才会吓退那么多的理想探险者。这些人迫于无奈,在自我的世界中安于现状,在美好的梦境中纵意人生,一点一点的毒害灵魂!人只有下定决心抛弃这些世俗干扰,才会让路走得更远,走得稳实,一步一步地走向成功!
一些人有着美好的理想,一个心思想人自己成为一个著名科学家或是在某些方面取得巨大成就。人有了这种美好理想,如果不去脚踏实地的一步一个脚印去走,结果还会一无所获,美好理想还会变成可望不可及的幻想。一个人的眼睛可以眺望高空,双脚必须一步一步地踏在地上。在纷繁的人生道路上,谁也躲不了风吹雨打,避不了坎坎坷坷。一个人如果有足够的应付能力,还是能够踏踏实实地走出辉煌的人生之路。
每个人的理想有所不同,有的远大,有的现实。不管什么样的理想,都是应该牢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人世间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差不多人都是需要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凝聚改变命运的活力,才有可能取得成功。认准方向朝着理想一步一步地走下去,就是成功的秘诀。如果一步都是不敢迈出的话,何谈以后的成功?那些智大才疏的人,往往成了阻碍实现理想和成功的最大障碍
古往今来,能在事业上取得成就的人也有很多。不少人的成就和荣誉让人敬佩羡慕,很多人渴望取得这样成就。怎样才能取得?还是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脚踏实地地为实现理想不懈努力。伟大的事业都是需要从小处做起,从平凡做起。一些人只知道怎么树立理想,不知道怎样去做,一天到晚看着辉煌的目标在打发岁月,浪费生命,到头来还是一事无成。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日常生活的一点一滴做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说的也是这种道理。路是在自己的脚下,需要自己去走。“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能够迈步从头去越,可以把这种奋斗过程当成人生的享受!


马克思说得好:“在科学上面是没有平坦的大路可走,只有在崎岖小路的攀登上不畏劳苦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差不多的人生道路都是长满荆棘,铺满艰险,只有那些不畏艰险、披荆斩棘的人,才能走出一条金光闪闪的大道。看一看那些载于世界科学史册的科学家,几乎没有一个不是经过艰苦努力取得成功的。牛顿在剑桥大学工作的30年,一年到头每天都是工作十六七小时,有时甚至通宵达旦;马克思在伦敦图书馆里留下的两个深深的足印,体现了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精神;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画家达·芬奇开始学画,从不同的角度画了许多形状的鸡蛋,才把基础打得那么牢固,取得那么辉煌的成就。
屠呦呦没有博士学位,没有留学经历,不是中国两院的院士。她一直也是扎扎实实地在为科学奋斗和坚持,最终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从平凡走向了伟大。
身体一时瘫痪的史铁生,没有沉浸在痛苦的海洋,他把对命运的控诉幻化成文字的力量,跻身了中国文坛。他从悲伤的命运中走出自己的人生之路,找到了人生的明朗与欢乐。
还有那么多运动员,登上世界奖坛之前都是经历过多少次重复枯燥的体力训练,更是需要在运动场上洒下多少辛勤汗瓣,运动场上留下多少坚实的脚印。
千层宝塔平地起,英雄出在平凡中。造就一座宏伟的宝塔,需要砌好一砖一石。人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是需要“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精神,一点一点从小事做起。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