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四、文化系列73——传统文化73

(2022-03-15 05:51:21)
标签:

教育

文化

第三章  传统警句

 

31、上善若水

“上善”就是最完美的意思。“上善若水”是最高境界的善行,就是说人的品行要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不争利,乐善好施不图报,淡泊明志谦如水。

“道”的层次上,没有“善”或“不善”区别,可是在“德”的层次上,不仅有“善”与“不善”的性质分别,而且还有“上善”、“中善”、“小善”区别。世间万物都有一“德”,比如人们常见的“天有天德,地有地德,春木德兴,夏火德兴,秋金德兴,冬水德兴”。又比如君主有“圣德”、“君子”有“仁德”、练武人讲“武德”、学艺人讲“艺德”、普通人讲“私德”等等。拿什么衡量这些“德”是“善”还是“不善”,是“上善”、“中善”还是“小善”?唯一标准就是看和“道”的符合程度。符合了就是“善”,符合多了就是“上善”。

水无色无味,以百态存在自然界。道家学说里的水至善至柔,水性绵绵密密,微则无声,巨则汹涌;与人无争又是容纳万物。水的奔流到海是一种追求,刚柔相济是一种能力,海纳百川是一种大度,滴水穿石是一种毅力,洗涤污淖是一种奉献。水避高趋下,不受任何阻碍,能够流到任何地方,滋养万物,洗涤污淖。水性柔顺往下,意味着自居卑下,谦谦君子,恭敬有礼,仁义有德。虽然姿势低下,也是遵循应有的流淌渠道,始终不变其行,流入大海。水大气势磅礴,比如瀑布飞流直下,一泻千里,融入山川,滋养大地。水小滴水穿石,恰如坚持不懈的恒心,能够突破一切艰难。生活中的一瓢水能让人解除干渴;品茗一盅水能让人消疲除忧,水的这种仁慈博爱,平等无私的特质,更是显出至善的美德。

人最好的善行也是像水那样,滋润万物从来不与万物相争。有善行的人心怀博大、深藏不露,与人为善,乐善好施,言必行,行必果,做什么事情井井有条,选择最合时宜的时候行动,不去违背自然规律,也不会带来烦恼。

老子就是这样用无形的水,表达人的心境应该像水。可以始终从高处往低处流,可以随着各种器物改变形状,可以变成甘露润万物而无声无息。当然也是可以刚强得滴水穿石、无坚不摧、无孔不入;强大得可以推动巨石、掀翻巨轮。

四、文化系列73——传统文化73
四、文化系列73——传统文化73
四、文化系列73——传统文化73

有关水的例子多得不可胜数。老子从以下七个方面在讲水,就是“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这些是老子对“水德”的一种展开,很好地和“人德”融为一体。

“居善地”。水的特性向下,一刻不停地、毫不犹豫的奔向低洼地方。水不停地奔向低洼地方,没有一刻停止过,又以一种崭新的、更为纯净的形态遨游在了蓝天。“水往低处流”,可是人不是这样,“人往高处走”。“人往高处走”是大多数人的向往,没有什么不好。可在人际交往中,如果大家都往“高处”走,势必也会“争”得你死我活。如果一些人注意放低身段,自居卑下,保持谦和心态,“不争”的行为就是“上善”行为。“吃亏是福,得便宜处失便宜”、“人善人欺天不欺,人恶人怕天不怕”,说的也是这种道理。

 

“心善渊”。水的本质清明宁静,不受任何外来物影响。急速运行会混杂夹带泥沙砾石,一停下就会慢慢澄清,很快就会回到本来面目。水是可以包容很多无机盐和矿物质,升华蒸发时又是回到了本身的纯净。做人能够象水一样不被环境迷惑,就能至始至终地保持清明宁静的本心,不会改变天然的本性和善良的初衷。明镜止水,波澜不兴的心境,好比光滑透彻的镜子,能够映照世间的真相。只有在透明的水面前才会知道什么是纯粹,什么是污浊;与此同理,人也只有在清澈的心灵面前,才会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

四、文化系列73——传统文化73
四、文化系列73——传统文化73
四、文化系列73——传统文化73

“与善仁”。水对任何物体都很“仁爱”,不会厚此薄彼。参天的大树和卑微的小草都是愿意滋润,既不趋炎附势,也不故作清高。水具有善良本能,具有滋养万物的德行,万物都是得到了它的滋润,不与万物发生任何矛盾。人生之道也是莫过于此,上善的人应该像水一样,滋养万物不与万物去争高下,也是一种最谦虚的美德。   

“言善信”。水的声音是天地间的最美妙声音,而且变化莫测。可以是春雨式的“润物细无声”,可以是小溪的“潺潺细语”,可以是河流的“哗哗作响”,可以是大海的呼啸腾空。不管怎样变幻莫测,还是内外一致,表里如一,既不虚张声势,也不矫情伪饰。人也应该这样,内心祥和才能对众生充满慈爱;言语清静才能无为不求名利;去除一切私心杂欲,不去刻意争权夺利、争功钓名。如果能够这样,既没有来自内心的忧虑、忧郁,也没有来自外界的忧患、忧难。

“政善治”。水根据地理环境决定要走的路,不管东西南北,直行蜿蜒,都是依据地势而为,没有主观上想要去的地方。水不考虑自己的气派和面子,宽可以数十里,窄可以几米甚至是一条小溪流,可以在地上走,也可以在地下走,不考虑奔向大海还是奔向沙漠,更是不会自发地趋吉避凶。人是不是需要这样呢?

“事善能”。水的功能很多。可以滋润,可以溶解,可以清洗、可以冲刷,可以是一滴救命的“甘露”,也可以“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不管什么时候,都不会计较是不是主角,有多少收益,能够吸引了多少人眼球,人气指数有多高,能不能评个院士博导教授之类的职称,只是一如既往地、无怨无悔地默默敬业。人为人处事需要透明如水,光明磊落。象水一样的对待学习、对待工作、对待爱情、对待事业、对待家庭、对待师长、对待同事、对待朋友、对待家人、对待面对的一切。这样才能没有来自内心的忧虑和忧郁,没有来自外界的忧患和忧难。

“动善时。”水善于等待时机发动。春天万物复苏萌生,需要水时,水就会静悄悄地跑来;夏天万物生长壮大,需要大量的水,夏季的雨水也四季最多;秋天万物气息收敛,勃勃的生机转到种子成熟上面,降水也就会少;冬天万物闭藏,降水更少,也会形成雪而不流动,留待来春地气回暖、万物复苏时滋润万物。差不多的人喜欢水的这种安分随活,无论放在哪里都能适应环境。放在盆里会变作盆形,放在碗里会变作碗状;放在长江大河里能奔腾咆哮。对人来说,适应力就是生存能力,生存能力是发展能力,发展能力是创造能力。只有生存和适应,才能发展和创造。

人喜欢水的随机应变。不同的情况下水会发生不同变化。人们平常看到的水是液体的、流动的、不定型的。可是遇到了天冷,水就会凝结成冰,一点一点凝聚成宏伟巨大的冰山冰川;遇到天气炎热,又可以变化升腾的水蒸气,飘飘荡荡地从地面飞到山顶,飞上苍穹,变成了云,变成了霞,展示柔美多彩的身姿;有时还能借助太阳光辉,在天上凌空驾起七彩虹桥,诱发人们的丰富想象;有时会在海上湖面变成一座城市,一片仙境,成为人人向往的海市蜃楼。水的这般神奇变化,更是让人羡慕,让人神往。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舟在没有风涛的情形下承载重担,凭着河海汪洋运载万物;如果遇到狂风巨浪,难免覆舟之虞。水有千钧万马的力量,善用之才能发挥功效,比如蓄水发电、灌溉水利等等。水在发威之时疏于防范,也会泛滥巨灾。

 

水对人的启迪还有许多,“滴水穿石”启迪人们对事业的追求要锲而不舍;“千条江河奔大海,一江春水向东流”启迪人们认准目标要有一往无前的勇气和坚定执著精神;“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启迪人们要有恢宏的气度,博大的胸怀……水对人们的启迪是丰厚广博,“上善如水”也就成了人的座右铭。

四、文化系列73——传统文化73

四、文化系列73——传统文化73

四、文化系列73——传统文化73

 人应该像水一样,虽然一些时候只是涓涓细流,也能够坚韧不拔,持之以恒,滴水穿石。生命如水迈着姗姗步履,跳动的因子奔流晶莹的血液,扩展奋进,自强不息。 以水为镜,映鉴人生。  

人应像水一样,具有“无孔不入”的精神。涤荡各种污垢,永保自洁。做人如水,曲直有度,刚柔相济。凶猛时可以冲垮一切,安静时碧波荡漾。不管前方多么艰辛,都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路,义无反顾地投入大海怀抱。

人应像水一样,不论来自何处,都能朝着一个目标前进,源源不断地汇成江海,实现自我价值。既爱石浅水潺潺的抒情,也爱惊涛裂岸的壮阔;既爱深山冷冽、濯足的清流、浣纱的小溪,也爱帆影的秋江、飞花的春水和惊涛海洋。
   唐代诗人刘禹锡感叹“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人生道路好比九曲黄河,曲折坎坷不平坦。事业上的挫折,工作中的“挠头事”,家庭里的“难唱曲”,都是需要淡泊地从容应对。胜不骄,败不馁,宠辱不惊,贫富不移,顺境不张狂,逆境不失望。

上善若水,从善如流,如水人生,随遇而安!

 

(图片来自网络,谢谢作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