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理论依据及研究意义

(2018-08-10 10:04:00)

1.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借助教师或同学的帮助,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的,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每个学习者都以自己原有的经验为基础,建构新信息,学习者不是空着脑袋进入学习情境中的,他们是带着有关的知识经验进入课堂的,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他们已经形成了有关的知识经验,面对他们从来没有接触过的问题,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但是需要解决新问题时,他们会基于以往的经验,尝试去探索,去探究,依靠他们的已有经验和认知能力,一步一步假设和求证,最后达到问题的解决。解决新问题的过程就是知识建构的过程。

2)情境认知理论

上世纪 80 年代产生了情境认知理论,该理论基于维果茨基的心理学理论和人类学、社会学及认知科学理论。这一理论下产生的教学情境具有以下的特征:提供真实的情境一它反映了知识在真实的生活中使用的方式;提供真实的活动;提供接近专家的机会,观察专家的行为,模拟专家的做法;提供合适的小组学习任务,支持知识的合作建构;在学习的关键时刻为学生提供指导或搭建脚手架;促进反思,以形成抽象的观念;提供对学生学习的整合性的、真实性的评价。从情境认知论主张,学习不应当还原为学习者个人的知识习得,而应当在社会活动中来加以把握升。

3)迁移理论

迁移理论是以 Greeno 为代表的一些外国学者提出的。这一理论强调情境的迁移,即将学习所得(知识、能力或者经验等)迁移至另外一个环境中,用以解决新的问题。教师在课堂上创设的不同教学情境都是生活中的事例,学生模拟置身于真实的社会生活环境中,经过分析,用学习所得尝试去处理问题。在以后的实际生活中,如若遇到类似的事件,以便及时正确地面对。即从真实的环境中获得新知,再反过来运用于真实的环境。在这种良性的循环中,中间体是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学生,而知识与技能就是迁移的对象。这种所得不是通过抽象思考或者被动接受而获得的,而是通过学生的自身经历获取的。对学习者而言印象极其深刻,更重要的是掌握地更加牢固。

2.课题研究的意义

1通过在教研组内部开展一系列情境教学课堂的展示以及评课活动,有利于促使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从而优化教学效果。

2教师经过精心地设计教案,创设更适合学生接受新知识的各种适宜的情境来进行教学,既有利于学生对化学学科产生更大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学好化学。

3开展情境教学研究,教师将更多地投入备课过程,包括查阅资料、整合资料并将备课资料和多媒体进行有机结合,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4有利于探索出更适合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适合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