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情境素材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策略

(2018-08-13 09:28:32)

情境素材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策略

长安二中化学组   曹海涛   2018.4.12 

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出: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最基本的化学知识和技能,了解化学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随着新课程的深入实施,如何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正越来越受到化学教师的关注。

教学中在恰当的时机创设的有价值的教学情境,能促进学生的认知活动和实践活动,为他们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从而有效地改善教与学,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学生可以从生动的应用活动中深刻的理解所学的化学知识和原理,并学会灵活运用化学知识和原理去解决实际问题,逐步增强创新精神和提高实践能力。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学教学经验,就情境素材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应用,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恰当的教学情境导入新课,可以使学生对新知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带动学生学习动力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为整堂课的教学创造了一个成功的开端。如:通过魔术表演实现铁的重要化合物的导课。(桌子上有三个透明茶杯,接下来我把茶倒进第一个酒杯,用玻璃棒搅拌一下请同学们观察茶颜色的变化。哦?茶变黑了,接下来我把变黑的茶倒进第二个茶杯中,请同学们继续观察茶的颜色,茶又恢复了原来的颜色,接下来我把恢复了本来颜色的茶倒进第三个烧杯中,茶又变黑了。那这种反复变化的实验现象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接下来这节课就让我们逐步揭开这个谜底。

2.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在新知教学时,通过创设渐进式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并探究新知识。从而培养学生主动的学习意识,探宄新问题的能力,达到理解新知识的目的,感悟科学发现的真谙。例如:氧化还原反应中微粒氧化性的比较是重点之一,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设置三个小问题来解决同一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来判断得出氧化性:Fe3 >Cu2 >H >Fe2 1)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工业印刷电路板的原理;(2)中国早在西汉古籍中就曾记载:曾青(CuSO4)得铁则化为铜。试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3)初中就学过铁与盐酸的反应,请写出离子方程式;铜能与盐酸发生类似的反应吗?——在此问题的设置中,利用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进行问题的解决,这样学生的新旧知识得到了衔接与认可,学习的成功喜悦感无形中得到提升,也在解答过程中学到了一些学习化学的思想方法 

3.创设情境,课堂小结

每一堂课的结尾部分,教师如果采取情境教学的方式,能让学生对知识进行必要的梳理和整理。教师设置的教学情境要紧密地与当堂课建立起联系,既帮助学生掌握学习要点的实质又能帮助学生建立起横向或纵向的建构,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通常我们可以设置表格的形式,将所学的知识进行辨析比较。如在学生学完Na2O2的性质后可设计表格让学生将Na2ONa2O2放在同一表格中进行比较。通过这种方式能让学生对新学的知识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同时也能帮助学生迅速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和拼建。

4.创设情境,启迪课后深思

学生学习成绩高与低,与学生的思维力有直接关系。思维力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思维力是一切智力和能力的综合体现。课堂是教师培养学生思维力的场所,同时课下学生利用老师布置的思考题、探究题也可以锻炼思维力。教师在课堂结尾创设利于谏下思考的教学情境,使课堂得以延伸,真正实现课堂可以结尾但学习活动没有收尾。例如:在探究金属钠的性质教学活动结束时,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1)你看到了什么?(2)你知道了什么?(3)你想到了什么?(4)你还想知道什么?(5)通过这节课,你收获到了什么?有何感受?让学生反思、评价这节课的学习效果,感悟收获,体验成功的快乐。 

化学情境教学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并优化的过程,我们应当多加反思。在教学中要结合学习内容和学生实际,巧妙地营造良好的学习情境,用好情境素材,搭建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平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科学探究能力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家布鲁纳指出:“教学不应该奉送真理,而应该教人发现真理。”通过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可以更好的“教人发现真理”。中学化学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有价值的教学情境的意义,并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地落实、研究和探索更多有价值的教学情境,开发出更多、更合理的情境素材运用的策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