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陈氏的起源和宗族的发展

(2023-07-23 09:55:40)
标签:

陈氏

杂谈

分类: 历史文化
陈姓,中国第五大姓,有五大来源,九大先祖

一、得姓始祖——陈胡公妫满

陈姓,中华大姓之一,至2019年官方统计显示,陈姓人口总数达到了0.633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4.53%,在中国姓氏中排在第5位,仅次于1.015亿的王姓、1.009亿的李姓、0.954亿的张姓和0.7亿的刘姓。

“陈”字的籀文字形由“阜”“东”和“土”构成。“阜”字有土山的含义,整个字的意思是山腰中间有块大石头,由此产生陈列、陈旧、陈重的含义。

而陈姓的图腾中间是一个“东”,外侧是“太阳升降的阶梯”。“东”表示日在木中,这种“木”被称为扶木、扶桑、建木等。意为长有扶木的地方就叫做“陈”。

说起陈姓的起源,要从舜开始说起。因为陈氏源自妫[gu]姓,是舜帝的后裔,陈胡公妫满是得姓始祖。

古人之姓往往因水而得,如妫姓便得于妫水,即中国山西省西南部的一条小河,向西流入黄河。而在舜当天子之前,尧把他的两个女儿嫁给了舜,并让他们居住在妫水边。于是舜的后代便为妫姓。

又据《通志·氏族略》记载:周武王灭商朝纣王以后,建立周朝以后,找到舜的后人“陈胡公妫满”,把大女儿嫁给他,又封他在陈(今河南淮阳)这个地方,建立了“陈国”。

妫满在位期间,选贤任能,扬善罚恶,励精图治,使陈国强盛了许多年。他死时,陈国已经成为春秋十二强之一,陈国显赫一时。陈胡公妫满死后,谥号为胡公,故又称陈胡公、胡公满。臣民及后世子孙忘不了他建国立业的功劳,就以陈国的国名为姓氏了。这就是陈姓的来历。陈胡公被尊为陈姓的得姓始祖。

二、田陈本来是一家

胡公满传至十世孙妫完,陈国内乱,陈厉公的儿子妫完怕株连自己,出逃到齐国,以故国为氏,称陈氏。这是陈姓的主脉,后来发展成为大族,即颍川陈氏。那么,陈氏在齐国是如何发展壮大的呢?

话说春秋中期,陈国发生了一起争夺君位的内乱。陈厉公被杀死。他的侄子陈林自立为侯。厉公的儿子陈完遗憾没有登上君王的宝座。又过了几十年,陈林死后,陈宣公上台。陈宣公二十一年(公元前672年),宣公杀太子御寇。这下,陈完害怕了。平时,他与太子御寇来往甚密,关系最好。因为害怕连累自己,陈完就借故跑到东边的齐国请求避难。陈完到了齐国,他不能再姓陈了,改为什么姓呢?古书《索隐》上说,古时陈、田二字声相近,所以陈完就改成了田完。陈完是田姓的始祖

田完在齐国受到了礼遇,做了大官,为齐国做了许多好事,深得齐国上下的好评。田完死后,被追封为敬仲,这就是田敬仲完。田完的后代一直在齐国世代为相,并垄断齐政权,齐公倒成了一个傀儡。到了陈完第十代孙田和时,田和自立为齐太公,并受到周天子和诸侯列国的承认,不久,田和废除齐康公,并把他逐到东海海滨。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田代齐姜”。

战国时期,田姓齐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公元前221年,齐王田建时,齐国为秦国所灭。秦虏田建让其迁到共地,居于松柏之间饥饿而死。齐王田建亡国后,田姓子孙纷纷改姓避难,有的改回陈姓,有的改为别姓,妫姓陈氏又一次大分化。

据马来西亚(田齐派下世系》载:“王建,讳建齐,襄王法章公长子,母为君王后,贤闻诸侯,有四十余年不事兵革。后为秦所灭。王子三:长嘉,次修,三良”。“嘉公,齐王建长子,居共城,生子安。项羽灭秦,立为齐北王。子孙世系失传”。“修公,齐王建次子,避秦改姓王,其后八传至莽。”王莽仕汉,先后为汉成帝、汉平帝大司马。汉平帝死后,王莽篡位称帝,在位十八年,国号新。“良公,齐王建三子。秦兵入宫,奔出关外。传子二:长疾祐、次疾祚。”汉高祖九年(前179年),疾祐、疾祚兄弟二人,蒙诏入关。徒居浙江吴兴。其后代仕汉、仕唐为官者多人。传至翔公,官居河南,遂家焉。再传实公,是为颍川陈氏。

又据江西《西昌阆苑陈氏族谱·本源图(又称世系图)》载:齐王建在位四十四年,秦始皇二十六年庚辰,为秦所併。生子三:昇、桓、轸。昇仍田氏。恒改姓王。轸复姓陈。按《西昌阆苑陈氏族谱·本源图》,系唐虔州刺使陈章(自称轸三十三世孙)于垂拱三年(686年)所撰。说该“世系”从舜至满,由满至鲍,由鲍至完,由完至轸,由轸至实,由实至霸先,由霸先至陈章。谱载,陈轸系齐王建三子,名驰,为陈胡公满第二十八世孙,后出逃颍川,恢复陈氏。嗣后,有些陈氏族谱相因而袭用之,现代有些研究陈姓的学者,也以此为据编写陈氏源流。

其实,不仅陈氏、田氏是一家,陈国的陈氏还派生了袁氏,田氏,而田氏又派生了孙氏、王氏。孙氏后人孙武、孙膑,再后则是孙策、孙权,建立了三国东吴政权;而王氏集团的王莽,则建立了新莽政权。当然,孙氏有不同来源,王氏也有不同来源,但齐国孙氏来源于田氏,王莽王氏来源于田氏,这是毫无疑问的。田完的后代,田氏代齐,王莽篡汉,孙吴割据江东,着实非同凡响。

三、颍川陈氏根正苗红

那么,颍川陈氏的开机始祖是不是陈轸呢?不是!据北宋欧阳修撰写的《新唐书陈氏宰相世系表》载:齐王建为秦所灭,三子昇、桓、轸。昇桓称王氏,轸楚相,封颍川侯,因徙颍川称陈氏。生婴,秦东阳令史。婴生成安君余。余生轨。轨生审。审生安。安生恒。恒生愿。愿生四子:清、察、齐、尚。齐生源。源生三子:寔、崱、邃。寔,字仲弓,后汉大将军椽属。此后,有些陈氏族谱,相继认定寔实公乃田氏世系,为陈轸后裔。

王莽再来梳理一下,秦兵灭齐时,陈轸奔出关外。传子二:长疾祐、次疾祚。汉高祖九年(前179年),疾祐、疾祚兄弟二人,蒙诏入关。徒居浙江吴兴。其后代仕汉、仕唐为官者多人。传至翔公,官居河南,遂家寔实始,陈氏家族人丁兴旺,满门显贵,其历代子孙多为朝庭重臣、社会名流,影响较大。陈寔为各地颍川陈氏支派的始祖,是陈姓中影响最大的一支,以后的义门陈姓支派也是他的裔孙。

汉末的陈寔是齐王田建的第11世孙,鼎鼎大名的陈太丘就是他。陈寔(104年-187年),字仲躬(《后汉书》误作仲弓),颍川许县(今河南许昌长葛市古桥镇陈故村)人,东汉时期官员、名士,历史上的思想道德典范。陈寔出身微寒,起家任都亭佐,转为督邮,迁西门亭长,四为郡功曹,五辟豫州,六辟三公,再辟大将军府。司空黄琼辟选人才,补闻喜县令,治理闻喜半岁;复除太丘长,后世称为“陈太丘”。陈寔共有六个儿子,其中陈纪、陈谌最有贤名。当时人们把他们父子三人并称为“三君”。后陈寔受党锢之祸,隐居在家乡的荆山。中平四年(187年),陈寔在家中逝世,享年八十四,谥号文范先生,葬于郎城。陈寔的思想品德对后世影响巨大,汉代著名文学家、中郎将蔡邕亲撰墓碑和庙碑。《二十五史·后汉书》为其立传,时人把陈寔和同郡名士钟皓、荀淑、韩韶并尊为“颍川四长”,载入史册。新中国成立后,曾将陈寔的事迹编入中学课本。

为什么说颍川陈氏根正苗红么?因为陈氏陈胡公满的子孙,除陈完这一支主系外,还有几个支系,据《中华陈氏大族谱概略》(以下简称大族谱)载:陈氏世系,从始祖陈胡公满一世起,至二十世湣(闵)公,其后繁衍支派,主要有户牖衍公支派,浚仪全温公支派,圣徒亢公支派,田齐完公支派。他们的后裔,不仅繁衍昌盛,成为当今海内外陈氏的主体,而且代有伟人,英贤杰士流芳古今。对陈氏族人而言,历史上影响较大的有张楚王陈胜公、有汉丞相陈平公、有颍川开基祖陈寔实公、有南朝陈国武帝陈霸先、有义门开基祖陈伯宣陈旺祖孙,有入闽“开漳圣王”陈政陈元光父子。

1、户牖衍公支派:陈愍公之长子陈衍,避居阳武户牖(今河南兰考东北)。陈衍,湣公长子,陈胡公满二十一世孙。周敬王四十一年(前479年)陈国被楚国侵吞,陈湣公被杀,衍公避难居于阳武户牖(河南省原阳县东南),生二子:长琏、次璵,后均仕齐为大夫,其孙履辉公、曾孙周昌公仕齐为上大夫。周赧王四十五年(前270年),魏人范睢入秦为相,献计策秦昭王,秦始强盛。至周赧王五十六年(前259年)秦伐六国,衍公五世孙仲裔、六世孙伯成、七世孙从善,先后仕秦拜为上大夫。秦二世初年,秦暴政殃民,各地农民纷纷起义反抗。衍公十世孙陈平也参加了反秦队伍,随汉王刘邦征战,六出奇计,助刘邦最后击败项羽。刘邦即汉帝位,封平公为户牖侯,加封曲逆侯。汉惠帝六年,官拜左丞相。其子孙或袭爵封侯,直至陈霸先建立陈国,使陈氏名扬天下。

2、浚仪全温公支派:陈愍公次子陈全温之后的陈引奇,居于固始(今河南固始),后因无嗣,便以颍川陈寔为嗣子,遂融入颍川陈氏。陈全温,湣公次子。周敬王四十一年陈国被楚所灭,全温公避难晋国,常怀复国之志。后魏卿公孙路摩荐于魏王,为浚仪大夫,邑浚仪(河南开封西北部),传爵七世,至十一世孙陈孟琏为东汉建武间固始侯相(汉代侯相为侯国长吏),为固始陈氏开基祖,卒葬于浮光山之麓。据《大族谱》卷三之十附录一记述:固始陈氏最早为浮光陈氏,它源于宛丘,中盛颍川,南开闽漳在陈氏族系中为显赫一支,其杰出人物如群星璀灿,闪耀在历史的星河之中。孟琏公八世孙陈寔,为颍川陈氏开基始祖;十二世孙陈润,为晋省府少监;二十三世孙伯绍为梁朝合浦太守;二十四世孙霸汉为陈朝大宗正;二十六世孙克耕为唐太宗时大将军;二十八世孙陈元光开建漳州,被誉为“开漳圣王”。二十九世孙陈邕,唐玄宗时为光禄大夫兼礼部尚书左仆射,授太子太傅。后因与宰相李林甫不睦,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年)与其父陈忠被谪入闽(福建),为南院派(又称太傅派)开基祖。其裔孙在唐宋时多为进士出身,为郡王、丞相、侍郎、大夫、刺史职官者十数人。

3、开封留公支派:陈哀公之子妫留,又称陈留,春秋时期陈国君主之一,陈哀公的儿子,承袭陈哀公担任该国君主。在位期间为前534年3月至四月,楚军来,弃国奔逃郑国。十一月,楚国灭陈,楚灵王立其弟熊弃疾为陈国君主。陈留避居郑国,于今河南开封陈留镇附近栖身。

4.圣徒亢公支派:陈亢,字子禽,系陈胡公满二十代孙,为庶支,与湣公同辈,生于周敬王九年(前511年)。陈惠公二十三年,因楚国入侵陈国,亢公逃至魏国河阳,后游于东鲁,受业于孔子门下,朝夕进德修业,身通六艺,成为孔子七十二高足之一(又称七十二贤之一)。亢公终身无仕,推行儒道,忠贞不二,课读教徒,培育了大批人才。晚年居于魏,卒于周考王八年(前433年),享年七十八岁。亢公二子德、瑶率其弟子二十余人,扶柩归里,治丧于陈城(今河南淮阳),葬于陈阳夏城北来凤岗。长子德公守墓,以阳夏为家,繁衍生息;次子瑶公乃居故地敬业,隐而不仕,继承父业,课徒教子,以耕作为业,兼制陶。其名声播遐迩,成一方大儒。各地学子慕名而来,请求入门者络绎不绝。历汉晋唐以来,亢公从祀子庙,追封颍伯。北宋真宗咸平三年(1000年)又加封南顿侯。其后裔支派,繁衍昌盛,多居于河南及山西、山东、安徽各地,至今已传九十八世。

5、阳城支派:在陈姓的早期迁徙中,还有一支是因避难而移居阳城(今河南省登封东南),到了秦朝末年, 出了中国第一位农民起义领袖陈胜。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陈胜作为屯长,奉命领着被征发的人去屯戍渔阳(北京市密云县西南),路上遇到大雨,不能按期到达,依照法律,失期者当斩首。陈胜和吴广被迫铤而走险,袭杀押送戍卒的校尉,率900名戍卒揭竿起义,天下群起响应,声势迅速壮大。陈胜被部下推举为王,国号张楚,取张大楚国之意。他派兵四处攻城克池,占领了很多地方。后来秦军反扑,陈胜被迫率兵撤退,被车夫杀死,骸骨葬于今河南省永城市北芒砀山西南麓。刘邦建立汉朝后,曾拨30户为陈胜守墓,每年祭祀。陈胜墓历经各代修葺,至今仍巍然屹立,周围松柏苍翠,墓前有郭沫若所题“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之墓”的墓碑,是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除了以上几大支派,还有一些支派由其他姓氏改姓而来。主要有:
1、刘氏改姓。据《通志?氏族略》记载,广陵(今江苏江都东北)陈氏,实为刘氏,春秋时,因鲁相无子,以外孙刘矫为嗣。陈矫是广陵郡东阳县(今安徽天长西北)人。三国时期曹魏名臣。他本姓刘,因过继给母族而改姓陈。早年避乱江东,后被广陵太守陈登请出担任功曹。后先后被曹操辟为丞相掾属、丞相长史、尚书。魏文帝曹丕称帝,封他为高陵亭侯,迁尚书令。魏明帝继位后,进爵东乡侯,后转侍中,加光禄大夫,又拜司徒。广陵陈氏由此兴盛。
2、白氏改姓。据《河南官氏志》记载,白永贵是隋初的一位将军,陇右地区胡人,姓白,原为龟兹王帛氏,甚得杨坚宠信,官至柱国,兰、利二州总管,封北郡陈公,永贵怕胡人之姓遭受歧视,便以封号中的陈字作为自己的姓氏,于隋初改为陈氏,此为万年(今陕西西安)之陈氏,史称陈永贵。他有孙叫令英,史称陈令英。后官岐州刺史。陈子昂还曾经为他写过一篇文章,即《为金吾将军陈令英请免官表》。
3、侯莫陈氏改姓。据《魏书?官氏志》记载,北魏时期鲜卑贵族侯莫陈氏随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孝文帝实行汉化改革,易胡姓为汉姓,于496年把侯莫陈氏改为单姓陈氏。侯莫陈,中国古代极为少见的三字复姓,起源于北魏少数民族鲜卑族的一支,这支鲜卑游牧部落叫侯莫陈,这个部落里的人,便以侯莫陈为姓。据《唐相州刺史侯莫陈肃碑跋》所述,北魏孝文帝时,侯莫陈肃被赐姓陈氏。因为皇帝亲赐侯莫陈为陈姓,于是这一族人众皆仿效。纷纷将“侯莫”去掉,改成了单姓“陈”。
4、其他少数民族改姓或赐姓而来。(一)女真族陈氏:据陈述《汉姓女真姓的对照和说明》可知女真皇族完颜氏中,有的在金末已改为陈氏。(二)蒙古族陈氏:据《续通志?氏族略四》载,陈氏,明太祖朱元璋赐给降明的蒙古贵族的姓。如恰恰赐名陈守忠,哈哈赐名陈元等。 (三)满族陈氏:有两种情况。一是后金努尔哈赤统治时,居住在东北的汉族陈氏,被强迫改为满族陈氏;二是本系满族姓氏,改为陈氏,仍属满族。此外满、哈尼、侗、土家、布依、瑶、京、羌、回、苗、壮、黎、彝、朝鲜、白、高山、畲等民族都有改为陈姓者。

通过梳理,我们发现,陈氏家族一本千枝,繁衍昌盛,其裔孙遍布华夏及世界各地,号称“陈氏宗亲八千万,遍居全球五大洲”。而妫满的十世孙妫完的子孙,尤其是颍川陈氏,发展最为兴旺,可以说根正苗红。

四、颍川陈氏源远流长

陈姓是中华姓氏之一,得姓始祖为陈胡公,发源于宛丘(今河南淮阳),望于固始(今河南固始县)、盛于颍川(今河南省许昌市),南开闽漳,遍及全球。

颍川陈氏是以汉末大名士身份起家成为当时的巨姓望族,世代传袭,名重魏晋,其家族成员史实见载于《后汉书》《三国志》等书。  颍川陈氏作为当时的一流高门,在谱学兴盛的时代背景下,也撰有《陈氏谱》一部,根据这些历史记录,勾勒出一幅冠冕相承、名士风流的颍川陈氏家族史卷。颍川陈氏一族的著名人物有汉太丘长陈寔,汉大鸿胪陈纪,魏司空陈群,魏尚书左仆射陈泰,晋太尉陈准。长城陈氏、义门陈氏、漳州陈氏和海宁陈氏,都是颍川陈氏的重要分支。

1、长城陈氏即南朝陈氏,始祖是陈达。陈太丘的玄孙陈准曾为晋朝太尉,陈准的孙子陈达在晋室南渡后当过长城县(今浙江长兴县)令。陈达的十世孙陈霸先则创立了南北朝时期的陈朝,将陈姓家族又推向一个黄金时代。《陈书》对陈霸先青少年时有这样的评价:倜傥大度,志度弘远,不理家产,“明达果断,为当时所推服,”又称陈霸先“及长,涉猎史籍,好读兵书,明纬候、孤虚、遁甲之术,多武艺。南朝陈国封了许多陈姓王,子孙遍布长江与珠江之间,为陈姓在东南地区的发展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2、义门陈氏即江州陈氏,出于长城陈氏,是陈霸先侄儿陈宣帝陈顼的后代。其发源于江西江州郡浔阳县太平乡常乐里永清村(今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车轿镇义门陈村),开基始祖是唐代的陈旺。陈旺是陈后主之弟陈叔明的后裔。义门陈氏,亦称为江右陈氏、江州陈氏。是发源于江西省德安县车桥镇的一个江右民系家族。江右陈氏的祖先陈旺因为当官而在德安县太平乡常乐里置业,到唐朝中和四年已经是数代同居五十多年,唐僖宗御笔亲赠“义门陈氏”匾额,此后义门陈多次受到皇族表彰,闻名遐迩。唐宋时期江州义门陈氏家族,创造了3900余口、历15代、330余年聚族而居、同炊共食、和谐共处不分家的世界家族史奇观,是中国古代社会中人口最多、文化最盛、合居最长、团结最紧的和谐大家族,成为古代社会的家族典范而名动朝野。后宋仁宗在文彦博等重臣上疏建议下,将义门陈人分迁全国72个州郡(144县),分析大小291庄(另加43官庄共334庄)。从此,一门繁衍成万户,万户皆为新义门。

3、漳州陈氏也是颍川陈氏的重要分支,开基始祖是陈元光。陈元光是光州固始(今河南固始)人。唐朝时期大臣,归德将军陈政之子。唐高宗二年(公元669),蛮獠啸乱,朝廷派河南固始人陈政任岭南行军总管,率兵3600人前往征伐。陈政去世后,年仅二十岁的陈元光代父领兵。陈元光文韬武略,经九年浴血苦战,终于平息叛乱。公元686年陈元光奏请朝廷批准设漳州郡,从而使漳州一带方圆千里无烽火之举,号称乐土。陈元光是漳州史上的首位刺史,此后祖孙四代一直任漳州地区的行政长官,陈元光也被后世尊称为“开漳圣王”。他的后裔成为闽、粤、台地区和南阳诸岛陈姓的主要派系。

4、浙江“海宁陈氏”也可算是颍川陈氏的支系。满清一朝,海宁陈氏号称“海内第一望族”,素有“一门三阁老,六部五尚书”的美誉。海宁岩门始祖高翥为南宋著名江湖派诗人,字九万,号菊磵。浙江海宁陈氏原籍渤海,宋太尉高琼之后。高琼第十六世孙高谅入赘海宁城东皇冈陈明谊家为婿,其子荣遂承外家之姓为陈氏,而以父之高氏郡望为郡望,故称渤海陈氏,以别于外家原宗之颍川陈氏。自明代中叶起,始举科甲;有清一代,海宁陈氏为海内第一望族,有“一门三阁老,六部五尚书”之誉。明代陈与郊、陈祖苞和清代陈之遴(清顺治朝宏文院大学士)、陈诜、陈元龙(清雍正朝文渊阁大学士)、陈奕禧、陈邦彦、陈世倌(清乾隆朝文渊阁大学士)等均为其族人。海宁渤海陈氏三阁老府现存陈元龙府邸,位于盐官堰瓦坝,始建于陈元龙曾祖陈与相(官至贵州左参政)时。

综述一下,陈姓得姓始祖是陈胡公妫满,陈完是陈姓的开基始祖,颍川陈氏开基始祖是陈太丘,长城陈氏的开基始祖是陈达,义门陈氏的开基始祖是陈旺,固始陈氏的开基始祖是陈元光,广陵陈氏的开基始祖是刘矫,万年陈氏的开基始祖是白永贵,侯莫陈氏的始祖是侯莫陈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