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走遍济南——穿越马蹄峪

(2021-06-03 08:39:01)
标签:

马蹄峪

白云山

龙洞

分类: 山水游记

2021年5月29日星期六,晴,17-328点,我与文扬兄、湘民兄、宋师兄、安志一行五人在龙洞景区北口会合今天计划穿越龙洞景区东部,主要目标是白云山和马蹄峪,白云山是龙洞景区海拔最高的山,而马蹄峪的幽谷密林,让您不出济南就能体验到热带雨林的奇妙。

站在龙洞景区门口南望,只见两崖对峙,形拱如门,颇有龙门之势!东侧为凤凰台,相传昔日为凤凰栖息之地;西侧是老君崖,传说太上老君曾于此炼丹。凤凰台上峰岭苍翠,苔色斑驳。崖壁上苍柏侧生,岩石横向成层。今天,我们的行程就是从攀登凤凰台开始的。

走遍济南——穿越马蹄峪

走遍济南——穿越马蹄峪

登凤凰台并不容易,不是因为它有多高多险,主要是因为它陡——你想啊,它就像一扇门板,默默矗立在龙洞景区北口,一副凛然不可侵犯的样子。既然是门,当然是立陡立陡的,要想爬上去,不流些汗水,怎么可能!尤其是,徒步刚开始,还没有预热,身体的动能还没有充分激发出来,一上来就直直地连续拔高,确实令人不适背。好在我们也算是久经沙场的老将,边调整,边攀登,十分钟就登上了凤凰台。

站在凤凰台的崖头上,往西眺望老君崖,只见峭壁入云,危峰坠水,令人生畏。我曾多次与老君崖亲密接触,印象最深的是2017年10月14日,我与宋师兄、道胜兄、湘民兄、宝中兄在佛峪饮酒,喝得兴起,竟忘了时间,天擦黑才仓惶出山。在一片漆黑中,我们摸到老君崖东侧,沿着崖壁的边缘下探至谷底,借道部队营部方才脱险,想想真有些后怕。

走遍济南——穿越马蹄峪

走遍济南——穿越马蹄峪

站在凤凰台上眺望老君崖

俯瞰脚下,龙洞峪尽收眼底在凤凰台与老君崖的夹持中,谷底清溪流淌,潺潺有声。龙洞景区内沟壑纵横,主要由龙洞峪、藏龙涧佛峪、黑峪和马蹄峪条大沟组成这几条大沟唯马蹄峪尚未踏足。今日之行,算是弥补缺失吧。

由凤凰台向东继续爬升,行约3公里,远远望见南方有一座挺拔如锥的高山,颇有高耸入云之势那就是“白云山”。白云山位于马蹄峪东头,也是整个龙洞景区的最东端,还是龙洞景区最高的山峰,海拔达568米白云山的峰顶颇有韵致从北看,孤峰孓立,苍翠欲滴,身姿袅娜,秀美如少女。可是等我们转到它的东侧,发现山顶并非锥形,而是一道南北走向的陡峭石岭,宛如陈列的屏风——这真是“横看成岭侧成峰”!石岭的东侧为悬崖绝壁,就像狮子严酷冷峻的面颊;西侧蜿蜒平顺如狮子的脊背。此处山高峪深,林木丰茂,蔚然深秀,常白云缭绕于山间,气象苍茫。若体力尚佳,可由北侧悬崖登至山顶,纵览龙洞景区,千山万好像匍匐在狮子身边。

走遍济南——穿越马蹄峪

从北看白云山

走遍济南——穿越马蹄峪

从东看白云山

遗憾的是,因天气炎热,体力消耗较大,我们没有攀登白云山的主峰,因而也就错过了济南72名泉之一的白云泉。白云泉位于白云山主峰西侧陡崖下陡崖高约15米,下部凹进,呈石窟状,泉自窟穴流出,汇为面积约1平方米石砌小池,然后再淌入相连大池中大池三面石砌一面临崖,南北长20米,东西宽约6米,池内青藻飘动,水清碧透,久旱不竭。泉北侧白云洞,又称白衣仙人洞10余米,宽5米,相传有一白衣仙人曾在此居住故得名

绕过白云山,沿山脊向南,行约2公里,发现有向西下山的小道,沿此路下坡,可至佛峪和马蹄峪。

我们稍作休整,开始走下坡路。行约1公里,在较为开阔的山脊上,发现立有一座简易三界碑,呈三棱柱状,黑色的碑面上,分别写着“历下”“市中”和“历城”——此处正是三个区交界处。坐在石碑上,可以说“一腚坐三区”,或者说“一脚踏三地”,感觉很是奇妙

走遍济南——穿越马蹄峪


走遍济南——穿越马蹄峪
三界碑

由三界碑继续前行,一定要逢岔路向右走,否则有可能进入佛峪。行约1公里,由山脊北坡进一步下探,便进入了马蹄峪。马蹄峪在龙洞景区的东北部,沟壑幽深,植物繁茂,种类众多,颇有热带雨林的感觉马蹄峪之名,源于沟底的一处山洞,山洞呈马蹄状,故称“马蹄洞”,山峪因洞得名。

走遍济南——穿越马蹄峪

走遍济南——穿越马蹄峪
马蹄洞

在龙洞景区内,马蹄峪算是游人较少的区域,驴友即使到访,也是将其作为路过之地山沟里一片幽静路边被密林包围偶有枯死的树木横在路上,架在溪上,更显凄凉与落寞。在驴友印象里马蹄峪无人文景观也无优美的自然风貌我曾经上网查过,可见的资料里少有记载,驴友的徒步日记,往往也是一笔带过——好像这是一片被人遗忘的区域

但是我要说,马蹄峪的徒步价值被严重低估!那里是龙洞村辈村民世代耕种的土地,四季有山泉水,庄稼旱涝保收,峪内桃树杏树梨树随处可见,春暖花开之季犹如世外桃源。尤其是,密林深处还有保存完好的摩崖造像。由于常年没人到访,通往造像的山坡基本已经没有路,所以我们并没有发现这处造像。回来后,我反复查阅资料,终于找到了马蹄峪摩崖造像的零星记录,现与大家分享,以填补诸君对马蹄峪认知的空白。

走遍济南——穿越马蹄峪

走遍济南——穿越马蹄峪
马蹄峪摩崖造像

造像位于山峪深处的悬崖峭壁上,造像下方是一座天然形成后被人工开凿过的方型洞窟。造像为一铺三尊,一佛二弟子,龛为火焰形龛,从风格上看应为唐代作品。据说山下谷地上曾有一座寺庙,名曰善智寺。寺内和尚在此开凿了造像,并常于洞内坐禅。如今善智寺连遗迹都找不到,只剩下这处造像保存尚完好。也许是山高林密独处一地的缘故,三尊造像躲过了人为破坏但由于处于风口,且石质较差,故风化较为严重期待有关部门对此处造像加以保护,为马蹄峪保留一处人文景观。

继续往峪口行走,发现有一小片古建筑遗址,名曰“白云庵”,房舍错落,林木掩映。根据报恩塔碑记的记载,白云庵应该修建于北宋末年。龙洞报恩塔矗立在鹫栖岩上,塔下南侧有一小石庙,仅存三面矮墙,无顶。东墙上镶嵌一块方碑,上刻着“修塔和尚”四个字。方碑前禅坐着一尊和尚石像,这个人就是修塔和尚宗义。石像左前立着一块“白云庵主庆八十礼塔会碑”,加上报恩塔身上镶嵌的“报恩塔记碑”,两处碑文不仅向人们讲述着修塔和尚宗义的故事,也透露了一些白云庵的历史。

宗义和尚俗姓杨,宋嘉祐八年(1063)生于山东惠民。23岁出家为僧,法名宗义,并义游东西二京(洛阳、开封),凡六载。31岁来到济南修行。宋政和三年(1113),年已半百的宗义和尚感念佛祖教义及世间君亲师友恩典,遂倾其所有,在龙洞鹫栖岩顶修建报恩塔。三年后报恩塔落成,为七级石塔,塔下葬舍利数十粒,未知是何人舍利。济南王澄为报恩塔作记,记文刻报恩塔记碑,镶嵌于塔南面,塔记讲述了建塔的初衷。南宋绍兴十三年(1143 )四月,宗义迎来自己八十岁生日,距离修建报恩塔也过去了三十年。作为马蹄峪白云庵主,宗义已成为颇有造诣的大论师。他举行了报恩塔礼塔会。济南府章邱县乡贡进士穆诚为宗义和尚八十庆生礼塔会作记,白云庵主庆八十礼塔碑立于报恩塔南侧小石庙中。

走遍济南——穿越马蹄峪

走遍济南——穿越马蹄峪
报恩塔
走遍济南——穿越马蹄峪
报恩塔南侧小石庙

在白云庵西侧,有一方碧池,名曰“凤凰池”,概因位于凤凰台下而得名。池呈长方形,面积700多平方米。池水汇聚峪内涓涓清泉,澄明如镜;池内水草青青,盈盈摇曳;岸边翠柳依依,轻拂水面;周围青山环抱,葱茏苍郁——多么清幽秀美的景致啊!

由凤凰池北侧的小道前行不远,眼前一堵高墙横在眼前,高约两米,由石块垒砌而成,看样子无法翻越。记得早上登凤凰台时,我注意到此墙是有豁口的,而且我还拍了照。短短过了几个小时,豁口就被堵上了,效率真够高的!此时我已精疲力竭,面对高墙,我颓然如泥,没有了丁点力气。关键时刻,文扬兄站了出来,他顺着围墙往山上爬,一路查寻可翻越之处。几分钟之后,他终于找到一处稍矮一点的薄弱环节,并率先爬上墙头,翻越而过。我补充点能量和水分,在众位老兄的帮助下,总算有惊无险地翻越了围墙。

走遍济南——穿越马蹄峪
凤凰池

走遍济南——穿越马蹄峪
围墙豁口

多年的禁区,让马蹄峪这个既有人文景观又有自然风貌的山沟沟陷入了沉寂真希望龙洞景区尽快回归地方,有关部门尽早加以保护开发,让市民多一处休闲之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