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神州行——拜谒陈家祠堂

(2021-06-13 11:09:44)
标签:

广州

陈家祠堂

分类: 山水游记

若想了解一个人的过去,翻看照片是比较便捷的,一张张照片就是人生的一个个精彩的瞬间;若想了解一个城市的历史,参观古建筑是比较便捷的,一座座老房子就是一段段历史的凝固。历史的烟尘,总是在砖砖瓦瓦上留下斑驳的印迹,愈古旧,愈散发出迷人的光泽。所以,我每到一个城市,总喜欢寻一寻老建筑,透过古旧的砖瓦,探寻背后的故事。

广州有个陈家祠堂,早就令我心向往之。不仅因为我是陈氏家族的一员,还因为这里是岭南文化的渊薮,是了解老广州的一个窗口。2020年11月28日,这个愿望终于得以实现。此次拜谒相当隆重,我是携妇将子一同前往的。

神州行——拜谒陈家祠堂

陈家祠堂又称陈氏书院,俗称陈家祠,位于广州市荔湾区中山七路。始建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历时六年方落成,由广东七十二县陈氏宗族共同捐资兴建的“合族祠”,主要为陈氏宗族子弟赴省城备考科举、候任、交纳赋税、诉讼等事务提供临时居所。作为捐资的回报,这些陈氏宗族可将祖先牌位放到陈氏书院的神龛内供奉。

陈家祠堂坐北朝南,最前方高耸一座石质牌坊,上书“古祠流芳”四个大字。牌坊和祠堂之间,是一片开阔的广场,广场的东西两侧,各立有四斗旗杆一座和三斗旗杆一座,高高的旗杆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煞是惹眼。

游客须从院落侧门购票进入。入口处的墙上悬挂四块标牌,分别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陈氏书院介绍、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国家4A级景区等牌匾。从标牌得知,陈家祠堂是广东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装饰最精美的古建筑。整体布局为三轴三进,上下对称,由大小十九座单体建筑组成。每进之间既有庭院相隔,又利用廊庑巧妙连接,殿堂楼阁虚实相间。尤其是,这里的一砖一瓦皆展示出浓烈的岭南风味和历史印迹,它集广东民间建筑装饰之大成,巧妙运用木雕、砖雕、石雕、灰塑、陶塑、铁铸等装饰艺术,造型生动,色彩丰富,技艺精湛,是一座民间装饰艺术的璀璨殿堂。21世纪以来,陈家祠堂两度入选“羊城八景”,被誉为广州文化名片。

神州行——拜谒陈家祠堂

神州行——拜谒陈家祠堂

陈家祠堂俯瞰图

由于来得较早,祠堂的大门尚未开启,趁此闲暇,我们欣赏了广场两侧的四座旗杆。四座旗杆很是特别,旗杆上没有旗帜,却有旗斗,这种旗杆可不是普通的旗杆,而是“刁斗旗杆”。在科举取士时代,在祠堂前立刁斗旗杆,代表着一个宗族的名望和荣耀,只有科考高中,或者获得朝廷赏赐,族人才能在祠堂前设置刁斗旗杆。旗杆一般选用杉木制成,圆柱形,长度约15米,自下而上逐渐缩小。旗杆上有官帽造型的旗杆斗,上宽下窄,酷似量粮食的器具“斗”,十升为一斗,寓意步步高升。旗杆上的斗数量不一,意味着功名的高低。例如,在乡试中考中举人者,可以立一斗旗杆;在殿试中考中进士者,可以立两斗旗杆;如果考中状元,就可以立起三斗的旗杆;如果祠堂前立起了四斗旗杆,应是本族子弟中有人受封为朝廷一品高官。陈家祠堂前立有四斗旗杆和三斗旗杆,表明本族有人官至一品,还有人考中了状元。神州行——拜谒陈家祠堂

此时大门已经开放,游人络绎不绝地往里走。我并不急着进去参观,而是站在广场上,从门外仔细打量这座富丽堂皇的祠堂。门前有一对石狮,线条圆润简练,神态活泼祥和,是广东地区石狮造型的代表。门口两侧有一对高达2.55米、直径1.4米的大石鼓,是广东省最大的一对石鼓。基座雕刻精细,饰有日月神、八仙和多子多福等高浮雕图案。古代住宅、祠堂门前的石鼓,在大小、造型上都有严格要求,是由人的社会地位决定的。门侧悬大红楹联:瑞霭华堂博观百粤风物卓异,文明丕焕典藏千古人文传承,门楣悬红匾,上书陈氏书院”。两扇大门上彩绘的门神高达4米,黑脸者为尉迟恭,红脸者为秦琼,是唐太宗李世民麾下大将。据说有两位气宇轩昂的大将军守卫门户,能起到镇邪保平安的作用。

神州行——拜谒陈家祠堂

神州行——拜谒陈家祠堂

神州行——拜谒陈家祠堂

这里需要特别指出,陈家祠堂之所以为国内外建筑专家和学者所重视,主要不在于其房屋构造,而在于其巧夺天工的艺术装饰。它的每座房子,从柱基到瓦脊,全都缀满了石雕、砖雕、木雕、灰塑、陶塑、彩绘和铁铸,这“三雕三塑一铸铁”被称为“陈家祠七绝”。其中,陶塑工艺集中在厅堂屋顶的正脊上,砖雕以大门东西两侧的外墙最具规模,灰塑集中在垂脊及院廊上,木雕主要分布在梁架、屏风和透雕神龛上。各种装饰丰富多彩,琳琅满目,题材多为著名的历史故事和地方风物。那些华丽的装饰,精雕细刻,用材讲究,陡峭的瓦脊,小巧的拱门,都突出了岭南的建筑风格,被誉为“岭南建筑艺术的一颗明珠”。

神州行——拜谒陈家祠堂

神州行——拜谒陈家祠堂

陈家祠堂最吸引人的是它的屋顶脊饰。屋顶的正脊上,分别装饰了十一条佛山陶塑瓦脊,五彩缤纷,令人目不暇接。首进五条和聚贤堂脊饰,分别于光绪十七年(1891)和十九年(1893)烧制,中进和后进的4条脊饰于光绪十八年(1892)烧制,后进大厅的脊饰则完成于光绪十六年(1890)。11条脊饰中以聚贤堂的规模最大,其总长27米,高2.9米,连灰塑基座总高达4.26米。全脊共塑224个人物,题材包括八仙贺寿、加官进爵、虬髯客与李靖等,整条脊饰恰似一个巨大的舞台。其他脊饰的题材主要是龙凤、花鸟、瑞兽、山水以及历史故事和人物群像等。脊饰在明亮的蓝天衬托下,色彩斑斓,栩栩如生,具有浓烈的岭南民间艺术韵味。尚未走进祠堂,民间艺术气息便扑面而来。

神州行——拜谒陈家祠堂

陶塑的正脊

神州行——拜谒陈家祠堂

神州行——拜谒陈家祠堂

灰塑的垂脊

陈家祠堂的灰塑主要用于屋脊基座、山墙垂脊、廊门屋顶、厢房和庭院连廊及东西斋的屋脊上,总长1800余米,主要是人物、花鸟、亭台楼阁、山水美景等,均具有浓郁的岭南特色。每条花脊的两端,皆有一对造型独特的灰塑动物,龙头鱼尾,全身朱红色,大眼圆睁,张口翘尾,有凌空飞翔之势,使屋顶的轮廓更加优美。这种怪异的动物,是古代民间传说能防火避灾的鳌鱼。古人认为:“巨鳌生于海,好吞火,而且水能克火,故置于屋脊之上。”将泥塑巨鳌装饰在垂脊上,带有辟邪保平安的寓意。同时,古人又取其“独占鳌头”之意,表示了人们祈望子孙科举考试荣登榜首,高官显贵的心理。

神州行——拜谒陈家祠堂

灰塑的工艺极其复杂,它以石灰为主要材料,拌入稻草或草纸,制成草根灰和纸根灰,用铜线做骨架,以瓦筒为躯干。艺人直接在建筑装饰部位上制作,现场发挥技艺,最后绘上矿物质颜料而成。灰塑的立体效果非常突出,形态逼真,色彩喜用大红大绿,充满浓郁民间生活气息。其中有一种以蝙蝠造型的吉祥图案,生动活泼,神态亲近可爱。因“蝠”与“福”谐音,所以我国民间把蝙蝠视为福的象征。如在一只蝙蝠前画一串铜钱,被称为“福在眼前”,两只蝙蝠重叠,称作“福上加福”,等等。

陈家祠堂的建筑装饰细腻到什么程度?连外墙的墙面都颇费一番工夫。陈家祠的砖雕艺术十分高超,墙上雕龙画凤,精致巧妙,栩栩如生。有力道风骨,有柔美线条,佐以上等石料,美轮美奂。小幅砖雕一般有三四层砖的厚度,大幅砖雕厚可达七八层砖,从不同角度看,呈现出黑、白、青、灰等不同色泽,人物神态也会随之变化,须眉毕现,动静神韵如生,画面立体美观,令人浮想联翩。

神州行——拜谒陈家祠堂

神州行——拜谒陈家祠堂

在正门东西两边的墙面上,有六幅巨型砖雕,无论规模还是雕刻技艺,都堪称南派砖雕的代表。六幅砖雕就像巨幅的画卷镶嵌在平整光滑的青砖檐墙上,其中的两幅长4.8米,宽2米,使原来单调平板的青砖墙变得秀气典雅,又使整座建筑显得更加富丽堂皇。这六幅巨型砖雕,是用一块一块的青砖雕刻好以后再连接成一体的,画面里有神话传说、山水园林、花果禽兽、钟鼎彝铭等,就像是民间艺院一般。雕工精细入微,形态传神生动,是广东现存最好和最大型的作品。广东砖雕以其雕技高超而著称,能在质地松脆的青砖上雕刻纤细苍劲的线条,如垂挂的直线一般,固有“挂线砖雕”之称,体现了广东砖雕的独特风格。更令人称奇的是,别的刻在墙上的雕像都是凸起的,而这幅刻在墙上的雕画却是凹陷的。也就是说,画中镂空的地方凹陷下去,画中的人物则是凸出来的。如此技艺,是雕画更加立体,就像活了一样。如今像这样的技法称为凹刻,能够传承此法之人已经少之又少。   

神州行——拜谒陈家祠堂

了解了陈家祠堂的装饰特点后,就让我们进去感受一番吧。跨进首进大厅,迎面立有四扇镂空双面木雕大屏风。它立在大厅和庭院之间,分隔了内外空间,透过镂空雕花,院内景物若隐若现,又使内外空间有机结合起来,产生一种幽深高雅的美感。每扇屏风高4.5米,宽1.3米,双面镂刻的精美图案,多有丰富寓意。例如,裙板上雕刻的这幅“创大业儿孙永发”图,用芭蕉树的大叶象征“大业”,用母鸡带着一群小鸡象征着儿孙永发;以五只蝙蝠围绕着一个“寿”字,寓意“五福捧寿”;这幅用一棵老竹雕刻而成的“福”字,寓意“祝福”;几只仙鹤站在老竹丛中,画面题词“青春发达,大器晚成”,暗喻“福寿双全”;等等。

神州行——拜谒陈家祠堂

神州行——拜谒陈家祠堂

转出屏门,视线豁然开朗,庭院各种花草树木绿茵婆娑,香气袭人。沿着中轴线方向,前庭架起了东西两道长廊,连接首进和中进建筑。长廊上塑有“竹林七贤”“公孙玩乐图”等历史题材故事,还有“镇海层楼”“浮丘丹井”等清代羊城八景,再有各种花鸟瑞兽、吉祥如意图案等,真是琳琅满目,美不胜收,把庭院装扮的情趣盎然。

神州行——拜谒陈家祠堂

神州行——拜谒陈家祠堂

穿过长廊,迈上台阶,两座建筑之间,山墙高耸,形成一条通道,只见头上青天白云,眼前每进升高,取其“青云直上”之意,俗称“青云巷”。它美观而又实用,起到分隔建筑空间及防火的作用。

聚贤堂是整个祠堂的中心,也是当年陈氏族人举行聚会议事的地方。堂前有一座雅致的石雕月台,采用石雕加铁花的装饰方式,吸收了西方庭院装饰的特点,色调凝重,构图精美,在传统庭院装饰中比较罕见。月台上的石雕栏杆、月台柱以及望柱头的雕饰,皆是石雕装饰工艺的典型。栏杆以各种花鸟、果品为题材,用连续缠枝的表现手法来雕饰。石柱雕有“老鼠戏葡萄”石雕图画。老鼠是十二生肖之首,老鼠与多子的葡萄、石榴共戏,暗喻百子千孙。望柱头的雕饰更加特别,以花岗石雕成的一盘盘菠萝、桔子、仙桃、佛手、香蕉等岭南家果,既富有南国风情和装饰美,又寄予了陈氏子孙以礼果奉祀祖先的虔诚敬意。石栏杆中,嵌有铸铁栏板,即佛山铁画。这些铁铸由佛山生铁铸造,工艺精湛,构图精美。正面六幅为麒麟玉书凤凰图,台阶两边是双龙戏珠,还有三阳开泰、年年有余等。   

神州行——拜谒陈家祠堂

神州行——拜谒陈家祠堂

聚贤堂

聚贤堂面宽五间,27米,进深五间,16.70米。用柁墩抬梁,设斗拱,21架6柱出前后廊,属通堂木框架。后金柱正中三间装有12扇双面镂雕屏门挡中,两侧装设花罩。这十二扇木雕屏风,雕刻玲珑剔透,为木刻精品,题材主要是商周至宋代的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如“太白退番书”“郭子仪上寿”“薛仁贵东征”等,专家称为“用钢刀雕刻的中国历史故事长廊”。

神州行——拜谒陈家祠堂

最后一进建筑是安放神主牌位和族人祭祀祖先之所。大厅面宽五间,27米,进深五间,16.40米。用瓜柱抬梁,21架5柱后墙承重,前出卷棚式廊。厅后老檐柱之间装有十一座8米多高的木雕大神龛,龛堂阶台上安放着密集整齐的牌位,正中最高者为陈氏远祖舜帝,列祖按序排列。另外凡是捐巨资的陈姓族人,均可以在此设立长生位,并按辈分大小、出资多少及社会地位排列放置。神龛外饰大型木雕镂通花罩,其雕工精致,规制宏大,龛堂庄严肃穆。每年春秋两季,陈姓族人在此举行隆重的祭祖仪式,以示对祖先的虔诚敬意。

看完三进主体建筑,可到东西两侧的厅、斋和厢房去看一看。东西厅面宽三间,进深五间,用瓜柱抬梁,前出卷棚廊,厅门为14扇通花隔扇。东西斋和厢房略为低矮,是当年书院教学读书的主要用房。东西斋为单间,人字形封火山墙承檩。斋内用花楣、隔扇和落地花罩组合装饰。后窗采用套色蚀花玻璃窗,斋前有一小天井,显得室内外格外清朗。东西厢房均用瓜柱抬梁卷棚式瓦面,出前廊,用通花格嵌套色蚀花玻璃上落窗装饰,光线柔和,显得十分清新幽雅,是珠江三角洲清代晚期特有的建筑装饰工艺。自1959年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设址于陈家祠堂,东西厅、斋和厢房被辟为博物馆的一个个展室,主要收藏、研究和展览以广东地区为主兼及全国各地历代民间工艺品。馆内藏品丰富,陈列众多,长年设有“广东象牙雕刻”“广州彩瓷”“广东剪纸和麦秆贴画”等展览,同时也经常举办一些临时性的展览以充实陈列。

神州行——拜谒陈家祠堂

神州行——拜谒陈家祠堂

神州行——拜谒陈家祠堂

漫步一进进庭院,流连一座座殿堂,穿过悠长的青云巷,凝视每一个屋顶,每一山墙,每一处雕刻恍惚间,仿佛觉得这里的每一砖木都有生命。它们富有灵性温暖而生动它们运用各种密码向你展示与你交流,以打动你的心灵。郭沫若同志在参观陈家祠堂后,一首:天工人可代,人工天不如。果然造世界,胜读十年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