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9:我避而不买的股票
读者:快乐1970
读书笔记: 第9章 我避而不买的股票
##回顾交易记录,我们自己也要总结一些经验教训,牢记一些不应该买的股票类型。
一、避开热门行业的热门股
1.
如果说有一种股票我避而不买的话,那他一定是最热门行业中最热门的股票。一般人往往由于经不住这种强大的社会压力,就买入了这种股票。
热门股票上涨得很快,总是会上涨到远远超过任何估值方法能够估计出来的价值,但是由于支撑股价快速上涨的只有投资者一厢情愿的期望,而公司基本面的实质性内容却像高空的空气一样稀薄,所以热门股跌下去和涨上来的速度一样快。如果你没能聪明地及时脱手卖出的话(事实上你已经买入这种股票就表明你肯定不会聪明地及早卖出),你很快就会发现你的账面盈利变成了亏损,因为当热门股下跌时,它决不会慢慢地下跌,也不会在跌到你追涨买入的价位时停留一段时间,让你毫发无损地卖出。
2.追涨而高价买入热门股的投资风险之大跟轮盘赌简直没什么区别。
3.如果你要依靠投资一个接一个出现的热门行业中的最热门股票所赚的钱来维持生计的话,那么很快你就得接受福利救济才能生存了。
高增长和热门行业吸引了一大批希望进入这些行业淘金的人。假如你有一个稳赚不赔的商业创意,但无法用护城河加以保护,那么你一旦获得成功,你就得防备其他人效仿。在商业里,模仿是一种最要命的攻击方式。
二、小心那些被吹捧成“下一个”的公司
1.
想一想什么时候看到过“第一名被淘汰出局而第二名却安然无恙”的情况呢?在股票上也存在着类似的情况。
2.当人们把某一只股票吹成是下一个什么股票时,这表明不仅作为后来模仿者的这家公司的股票气数已尽,而且那只被追随的楷模公司也将要成为明日黄花。
三、避开“多元恶化”的公司
1.那些盈利不错的公司通常不是把赚来的钱用于回购股票或者提高分红,而是更喜欢把钱浪费在愚蠢的收购兼并上。这种一心一意想要“多元化”的公司寻找的是具备以下特点的收购对象:收购价格过于高估;经营业务完全超出人们的理解范围。这两点毫无疑问会使公司在收购后发生的损失最大化,“多元化”的最终结果变成了“多元恶化”。
2.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这种愚蠢的收购和“多元恶化”唯一能够带来的两个好处是:一是持有了被收购公司的股票;二是从那些由于“多元恶化”陷入困境而决定进行瘦身重组的公司中寻找困境反转型公司的投资机会。
3.从罗马帝国进行多元化,将帝国版图扩张到整个欧洲以及北非以来,20世纪60年代是多元恶化最风行的年代,在60年代,几乎每一家受人尊敬的大公司都由于多元化收购导致经营恶化,当时那些最棒最聪明的公司都相信他们既然可以管理好手中的业务,肯定也能管理好收购来的其他任何业务。
这个疯狂的大收购时代在1973~1974年股市大崩盘时,终于结束。事实证明:即使是最优秀、最聪明能干的管理人员也并不像人们所认为的那样才华横溢,即使是最有魅力的公司管理者,也不可能把他们收购来的所有“癞蛤蟆”都变成“青蛙王子”。
4. 在自家公司基本业务非常糟糕的情况下进行收购另寻发展之道就是一个非常好的策略。
收购成功的技巧在于,你必须知道如何选择正确的收购对象,并且收购后能够对收购来的公司进行成功的管理。
5.
但是一般来说收购会让我感到十分紧张。那些现金充足而且感觉自己实力强大的公司在收购中存在这样一种强烈的趋势:收购出价过高,对收购的公司期望太高,而收购以后却管理不善。相比而言,我更愿意看到一次强有力的股票回购举动,因为这样的回购对股价来说会产生最纯粹的协同作用。
四、当心小声耳语的股票
1.这些都是一旦冒险成功将获得巨大回报但成功机会非常微小的高风险股票,也被叫做“小声耳语的股票”,往往给投资人讲述一个具有爆炸性效应的故事。
通常人们小声耳语的这些公司都即将要成功地解决最近整个国家面临的大难题:石油短缺、吸毒、艾滋病,它们的解决之道要么是匪夷所思得让你无法想象,要么就是非常复杂得让你无法搞懂。
2.人们对这些股票的小声耳语有种催眠作用,很容易让你轻信,通常这家公司所讲的故事有一种情绪感染力让你容易意乱情迷,这就像听到十分诱人的“咝咝”声响让你直流口水却根本没有注意到只有声响却没有牛排在烤。如果你和我都购买了这种股票,那么我们都得去做兼职才可能弥补在这种股票上的投资损失。在这种股票下跌变成垃圾股之前,可能会首先上涨一下,但是从长期来看,我所购买的每一只这种小声耳语的股票都让我赔了不少钱,以下是其中一些我惨遭失败的股票投资案例。
4.这些一旦冒险成功将获巨大回报但成功机会非常微小的高风险股票的共同特点是它们都让你赔上一大笔钱,除了这一事实以外,另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吹牛吹破天,却根本没有什么实质内容,这也正是那些被人们小声耳语的股票的本质。
5.我总是尽量提醒自己(显然往往并不成功),如果公司的前景非常美好,那么等到明年或者后年再投资仍然会得到很高的回报。为什么不能暂时不投资,等到公司有了良好的收益记录可以确信其未来发展很好时再买入它的股票呢?当公司用业绩证明自己的实力以后,仍然可以从这只股票上赚到10倍的回报,当你对公司的盈利前景有所怀疑时,看一段时间再做投资决定也不迟。
6.
投资者的心理压力在于,觉得必须在首次公开发行(IPO)时买入,否则后悔也来不及了,但是这种观点事实上很少情况下是正确的,虽然偶然几次提前申购新股确实可以让你在上市的第一天就可以获得惊人的回报。
新成立的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投资风险非常大,因为这些股票未来上涨的空间非常有限。尽管我也购买过一些一直表现良好的新股(我买的第一只首次发行新股联邦快递后来上涨了25倍),但是我可以说,这种首次发行的新股4只股票中有3只的长期表现都十分令人失望。
7.但是那些从其他公司中分拆出来独立上市的公司首次公开发行的股票让我赚了很多钱。
这些公司其实都是一些有着相当长的经营历史的成熟公司,你可以像研究福特公司或者可口可乐公司那样来研究它们的经营历史情况。
五、小心过于依赖大客户的供应商公司股票
1.如果一家公司把25%~50%的商品都卖给了同一个客户,这表明该公司的经营处于十分不稳定的状态之中。
2.如果失去某一个重要客户会给一家供应商公司带来毁灭性的灾难,那么我在决定是否购买这只股票时就会非常谨慎。
3.除了取消合同的风险之外,大客户还拥有很大的谈判优势可以逼迫供应商降价和提供其他优惠,这将会大大压缩供应商的利润空间,因此购买这种过于依赖大客户的供应商公司的股票几乎不可能获得很大的投资成功。
六、小心名字花里胡哨的公司
1.一家好公司的名字单调乏味,最初会让投资者闻而远之,而一家资质平平的公司如果名字起得花里胡哨却可以吸引投资者买入,并给他们一种错误的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