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浓香白酒增香之八:量质摘酒

(2020-10-16 17:16:42)
分类: 白酒

浓香白酒增香之八:量质摘酒

“产香靠发酵,提香靠蒸馏,摘出好酒靠摘酒工",最能考验酿酒师技术的,就是摘酒,一般要工作10年左右才能做这个工作。

          一、“掐头去尾”

           1、“掐”哪个“头”?最早流出来的酒被称之为“酒头”,度数非常高,达到70-80度,但这些酒口感暴辣,伤身体的醛类物质非常多,酿酒师一般会舍去。中间段流出的酒称为酒身,度数在50-60度左右,酒精分子与水融合程度最好,而且这个阶段有害物质最低,是整锅酒中质量最优质的部分。

           2、“去”什么“尾”?最末留出的酒被称为酒尾,度数在40-50度以下,口感非常不好,酒体浑浊、口感酸涩刺,邪杂味大。

           3、量质摘酒,就是把酒头摘出后,边摘边尝,准确分级。 原酒流出后,先掐去酒头,然后通过一闻、二看、三品,将原酒分出特优、优、优一级、优二级四个等级来。

          二、看花摘酒

           1、所谓看花摘酒是白酒蒸馏过程中掌握酒度高低的传统技艺,沿用至今。“看花”即通过观察酒花大小、酒花滞留长短来得知馏出液的酒度高低;“看花”即看酒花。水、酒精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而激溅起的气泡,称为“酒花”。

蒸馏的酒液从冷凝器的管子里出来了,照行话说,“牛尾巴”出酒了,就在接酒的坛子上搭一块布,看酒花。开头的1斤酒是不要的,这叫“掐头”;接着“酒身”就出来了,一开始是“滚头花”,花大,均匀,并能保持一段时间,这是“一级酒”,也是最终形成为五粮液的那部分;后来酒花变小了,先是“铺花”,花小,散得慢,换坛另装为“二级酒”;接着酒花变成了“细花”,细花中还夹杂着一点大花,“三级酒”;细花没有了,开始专注起来,起了“口水泡泡”,这便是“尾酒”。他果断地“去尾”,另外盛放,在下一甑酿酒时倒在底锅里,或者拿来养护窖池,或者用来培养新的窖泥。

           2、不同酒度的白酒,其酒花的大小、滞留时间不同:

大清花----花如黄豆、整齐一致、清亮透明、消失极快。酒度在65度——80度;

小清花----花如绿豆、消失速度略慢、酒度在58度-63度。

随着酒花由“豌豆花”、“豆子花”,渐渐变成“绿豆花”、“碎米花”直至消失,酒度也从70度以上,到65度、62度……逐步降低。

           3、在接酒的时候只接到小清花,小清花过后所流的酒均为酒尾。在没有酒花就停止接酒,也就是“断花摘酒”。在小清花过后的一瞬间酒花消失,过花后所流的酒均为酒尾。而在没有酒花的那一瞬摘酒接酒尾,就是“断花摘酒”,酒尾二次蒸馏后再摘取高度酒,循环往复。

          三、其他

           1、酒花。“产香靠发酵,提香靠蒸馏,摘出好酒靠摘酒工",由此可见量质摘酒工作的重要性。

           2、低度白酒是高度酒加水降度而成,其酒花随酒度降低酒花越来越小。

           3、但凡香气浓郁、酒花较大、入口香甜,皆为优质酒。对于所摘酒酒度高低,主要凭经验去观察。茅台酒需要经过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取酒,其他高粱五六次就能把酒取完了,只有红缨子高粱能坚持到最后一轮,完成它的使命,保证了多轮次多种风味的形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