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香白酒增香之二:制曲
曲,是酒之“骨”,曲是酿酒中的糖化发酵剂,酒的产香前体物和微生物酶系也多由曲中而来,因此,曲的质量也直接影响到酒的产率和质量,曲的质量与制曲原料及其品种、培养条件、当地自然条件、地理环境等有密切关系。
一、固态发酵法。
1、“曲”是什么?曲是指含有大量能发酵的活微生物或酶类的糖化发酵剂。
酒曲有两大类,
一类是以谷物发芽的方式,利用谷物发芽时产生的酶将原料本身糖化成糖份,再用酵母菌将糖份转变成酒精;另一类是用发霉的谷物,制成酒曲,用酒曲中所含的酶制剂将谷物原料糖化发酵成酒。
2、制曲是酿酒的第一道工序。制曲就是用粮食捕集空气中、自然界里的丰富微生物来酿造好酒。不同的制曲工艺,会捕集到不一样的菌种,最后发酵出的酒风味也就不一样。
简单通俗地说,谷物转化为酒精需要经过两个过程:一、将谷物中的淀粉转化为葡萄糖(糖化);二、将葡糖糖转化为酒精(发酵)。在中国传统白酒酿造中,这两个步骤都是借助微生物来完成。第一步以曲霉为主,第二步以酵母为主。这些微生物的培养载体就是制酒中用到的“曲”,生产出来的白酒也称为曲酒。这个“曲”啊,就是糖化发酵剂,这两步中唱主角的微生物,其载体就是“曲”了。
3、“曲定酒香”。酒曲不仅给白酒带来了“风味”,而且还带来了多种“香型”。所以说,酒曲在酿酒中起着关键作用。不同香型的酒,风味区别较大,这是因为酿造的工艺、环境不同,但是最主要的还是因为酒曲制作工艺的不同。郭怀玉大师制作酒曲的发酵温度适中,在55左右,生产出来的主要是浓香型白酒;有些地方把酒曲发酵温度提高到60以上,酿造出来的就是酱香型白酒;而有的地区把酒曲发酵温度稍降到50出头,酿造出来的就是清香型白酒。酿酒界有一句老话叫做“曲定酒香”,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现代科技已经能检测出来不同香型白酒最主要香味的化学成分:浓香型白酒的最主要香味物质是己酸乙酯,酱香型白酒是丁酸乙酯,而清香型白酒则是乙酸乙酯。
二、制曲工艺制作步骤
1、浓香型酒的制曲工艺制作步骤。原料→粉碎→配料、拌合→端午踩曲→入室安曲(前期发酵)→培菌管理(后期发酵)→入库。
2、小麦经过“踩曲”做成“曲块”,用谷草包起来,进行“装仓”。大约7~9天后再进行“翻仓”,就是把曲块进行上下翻转,让每一面都能充分接触微生物。前后要进行两次翻仓。仓内经过40天,曲块就做好可以出仓了,但是要使用的话还需要存储40天以上。在使用之前,要将曲块“切碎”,越碎越好。经过这样一番工序,生产一块合格的酒曲至少要3~5个月。
3、在酿酒界,品质最好的10%的酒曲,可被称作“特曲”,而后依次是“头曲”“二曲”“三曲”。改革开放前,酿酒技师和作坊老板们都很淳朴,就直接用酒曲的等级来划分并命名白酒,因此特曲、头曲、二曲、三曲等渐渐也成为了白酒的产品名称。当然,酿酒所使用的酒曲的品质越好,酒的品质也就越高。
三、大曲、小曲和麸曲
大曲酒和小曲酒?酿造用曲按原料,分为大曲、小曲和麸曲三类。曲中富含各种微生物以及微生物的代谢产物。
1、大曲是啥呢?一块比砖头还大。大曲(本写作大麹,麹作酒麹义时,曲是麹的合并简化字)是用来酿酒的一种原料,又称块曲或砖曲,以大麦、小麦、豌豆等为原料,经过粉碎,加水混捏,压成曲醅,形似砖块,大小不等,让自然界各种微生物在上面生长而制成。以大曲(小麦为原料,一种粗制剂,由微生物自然繁殖而成)做为酿酒用的糖化剂和发酵剂,因为形状像大砖块而得名。酒醅(pei,
酿成而未滤的酒)经蒸馏后成白酒。具有曲香馥郁、口味醇厚、饮后回甜等特点。多为名酒和优质酒。但产酒率低、生成周期长。

2、小曲呢?小药丸那么大,以小曲(米为原料,如添加各种药材又称为药曲)作为酿酒用的糖化剂和发酵剂。具有清雅的香气和醇甜的口感,但不如大曲酒香气馥郁。
3、那麸曲呢?以麸曲(用麦麸皮为原料,接种纯的培养曲霉)为糖化剂;用酵母为发酵剂。出酒率高,生产周期短,但酒质不如大曲白酒和小曲白酒。
三、大曲酒
1、五粮液就是著名的包包曲,就是像一个包一样的。五粮液“包包曲”属中温偏高曲,兼顾了中温和高温两种曲的优点,菌种及酶类更丰富。同时,“包包曲”因其形状不规则,制曲过程中不便竖着放,会增加很多操作、管理难度及生产成本。
2、温度像是一个“筛子”,在制曲的时候,低温、中温、高温,不同的温度会捕集到空气中与之相适应的菌种。比如,酱香型白酒,采用高温大曲发酵;浓香型白酒,采用中温大曲或中温偏高大曲发酵。
2、汾酒。是很大很大一块曲,很重的。据说要用三种曲。
3、洋河也是包包曲,包包曲像一个包包,据说,包包曲拥有较大的和微生物接触的面积。洋河:高温制曲。绵柔风格白酒制曲原料以小麦、大麦为主,发酵顶火温度约为60-63,并经过约40
天的发酵和3-6
个月的长期储存。水分的散失导致酵母和杂菌数减少、菌种纯化以及酸度降低。上述高温曲可使酒醅发酵缓慢,同时赋予成品酒特有的曲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