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白酒 |
五粮液(000858)的护城河
目前低端酒过剩是必然的趋势,差异性越来越重要,
一、护城河1:600年窖池传承
目前五粮液拥有全国规模最大的白酒生产基地,占地12平方公里。公司官方回答:公司共有窖池3.2万余口,拥有数量多、持续使用时间长、历史悠久的古窖池群,其中始建于明洪武年间(1368年)的古窖池群已持续发酵652年。
(一)五粮液600年窖池
浓香工艺核心之核心就是窖池,千年酒窖万年糟,越往后浓香的酒质会越好。
1、明代窖池
五粮液明代窖池600年有16口(实际生产只有15口)。老窖明代窖池400年只有4口。
但五粮液这15口明代窖池的酒质是最极品的浓香,作为调味酒用,通过勾兑完全可以弥补百年窖池少的短板,一口明代窖池可以抵得上上百口百年窖池,所以老窖是不可能和五粮液拼高端的。
为什么“1573”不放量,因为根本放不起量,量放上去酒质会下降很多,老窖高端产能输给五粮液,是先天(明代窖池)加后天(80,90年代五粮液疯狂建窖池扩产能)决定的。
浓香型特优酒需要老窖池,越老的窖池,出厂的好酒越多。
好酒的前提,不管老窖的窖香,五粮液的喷香亦或是剑南春的木香味(每个顶级浓香品牌的香味差异主要来自制曲的不同,俗话说曲是酒之骨,窖池的差异,还有什么每个酒厂都喜欢说得微生物环境),传统老窖池固态发酵看花摘酒后的原酒,即使不勾兑,存储3年以上,那都是很好的酒了,
老窖池:五粮液拥有数量最多、历史最悠久、连续生产时间最长的明代古窖池群。 “五粮液窖池群及酿酒作坊”主要包括:“长发升”“利川永”等明清酿酒古作坊8处;最早建于1368年的地穴式曲酒发酵古窖池15口,清代古窖池159口;“及建于20世纪60年代的酿酒窖房3处、老窖池679口。
这些资源都是无法用金钱复制的。
2、 窖池越老,一级基酒出酒率越高。
窖池的年龄,决定了其优级酒的出酒率。20年以内新窖一般产不出优级品好酒,20-50年的可以生产5%-10%的优级品好酒,50年以上的才能产出20%-30%的优级品好酒,百年以上老窖优级品率更高。比如五粮液明朝窖池特优基酒出酒率60-70%,而50年以上的酒窖出特优酒出酒率20-30%之间。
浓香工艺一甑糟子,蒸馏出来的酒讲看花摘酒,也就是量质摘酒,一般的窖池基本上10%左右的出酒率,这部分是最好的酒,作为一级基酒,生产普五及1573这个档次和以上的酒。
其他的就作为二级,三级基酒做档次比较差的酒和勾兑调味酒,但这个出酒率是根据窖池年限(首要条件)和酒师的水平决定,窖池越老一级基酒出酒率越高。
(二)优化工艺,提升品质
1、独有的五种粮食配方。
传统浓香工艺讲究千年酒窖万年糟,掐头去尾,看花摘酒,五粮液的现代原料配方:高粱36%,大米22%,糯米18%,小麦16%,玉米8%。
2、五粮液和老窖,多粮跑窖法和单粮原窖法工艺上的区别。
五粮液多粮跑窖,泸州老窖单粮原窖(改进后的六分法),
宋代宜宾姚氏家族用五种粮食酿造的“姚子雪曲”是五粮液最成熟的雏形。公元1368年,宜宾人陈氏继承了姚氏产业,总结出陈氏秘方,时称“杂粮酒”,后由晚清举人杨惠泉改名为“五粮液”。
五粮液一直沿用《陈氏秘方》的特殊工艺,并不断创新改进,从而规避了一般白酒风味单一、口感欠佳的不足,在味觉物质的丰富性上更胜一筹。
高粱是酿酒的最好原料,五粮液用的是高粱,汾酒也要用高粱,为什么?因为高粱酿酒是最香的,只有高粱皮里面含有单宁,其他的粮食都不含有这种物质。不同的高粱和高粱之间也是有区别的,糯高粱的市场价格已经涨到了4.2元一斤,而梗高粱每斤只要一两块钱。
2、玉米做的酒是最次的(云南等地也称为包谷酒),因为玉米做的酒特别烈。
(三)独有的自然生态环境。
1、酒的地域性,体现在粮食作物、泥土、空气和水上”。
生产所在地是全球生态最佳、气候最佳、酿酒微生物环境最佳、发酵环境最佳的酿酒圣地,位于“中国白酒金三角”核心地带。
2、 宜宾的窖泥白鳝泥。
泸州最好的黄泥在五渡溪,纯净到一点沙子都没有,黏性强,制作的窖池无须防渗处理就能保水。射洪酒的窖泥主要是黄泥黏土。北方泥土没有黏性,干燥,保不住水分,无法生产微生物,而且还会垮窖,所以山西用陶缸发酵,而不是窖池。
3、“水乃酒之血”
五粮液沿用安乐泉水,泸州老窖沿用龙泉井’。”
温度。“北方平均温度低,产低温曲,发酵时间短,生产清香型的酒。浓香型一般是中温和中高温蓄槽发酵,酱香型则是高温曲堆积发酵。”
二、护城河2:提升白酒品质
(一)白酒新品
1、无可复制的酒质。五粮液 素有“三杯下肚浑身爽,一滴沾唇满口香”的赞誉。
2、5月21日第七代正式下线停产,第八代正式上线生产。第八代升级版出厂价定为 889 元左右,从酒体和包装上都有所提升,不再是“换个包装就涨价”。
(二)增加存储时间
1、五粮液规划在2020年,要恢复高端五粮液酒存储时间达到3年,然后再出厂,提升五粮液酒的品质。
30万吨的原酒储存能力也在建设中,之后能保证白酒灌装出厂之前至少储存3年以上,提升五粮液的品质。
五粮液普五的基酒需要存储1-3年上市。浓香其实也要存放的,普五90年代要4年才出厂,只是后来因为是行业老大,酒卖的太火了,不够卖,就改了。现在是2年,至于浓香存储多长时间这个没有标准。
浓香存储5-6年左右是比较好的,2-3年的酒还是太生和涩,口感不自然。
2、存储能力进一步增强,目的也是为了提升白酒质量和品质。
公司2018年启动10万吨原酒产能建设,开工30万吨原酒储存项目(30万吨级的陶坛陈酿酒库),储存水平从30万吨提升至60万吨。
2017年泸州老窖白酒库存规模为39845.59吨,约为生产量和销售量的四分之一。
国窖1573的投放量不超过4000吨,可是泸州老窖库存白酒却是五粮液的3倍多,可见泸州老窖渠道消化能力和周转能力,与五粮液相比相差甚远。
2017年洋河大曲基酒生产和销量都超过20万吨,产销规模都超过了五粮液。库存酒2.7万吨,保持良好的产销流动性。
2017年五粮液白酒库存规模为12598吨,约为生产量和销售量的十六分之一。
3、五粮液有陈年潜力,但表现的方式和酱香不一样,酱香是越存越香,浓香是越存越细腻越平衡协调(香反而不会很突出),对于新品来说,勾兑技术的进步,可以弥补陈化时间不足的短板。
3、普五(保证不漏气跑酒的前提下),越长的时间口感越细腻越纯越极致,如丝绸般一样顺滑,但厚度会减不少,五粮液特有的复合喷香会显得更典雅与纯和。黄酒倒是越存越好喝。
现在普五没有长期保存的价值,如果有老酒要保存的话,第一层拿老白布封口,第二层用食用蜡在白布上再封口。
(三)比较:白酒品质
1、普五比老窖1573差
普五酒质比10年前是下降的,不过不单是五粮液,这十年整个浓香的酒质都在下降。
普五始终回不到10年前的那种复合喷香的自然感觉,新酒的喷香还是保持,只是给人的感觉很生硬,不自然,不像10年前喝普五那种一气呵成浑然天成的感觉。
喝浓香就喝老窖1573,酒质还保持得不错,五粮液的1618也还行。1573一贯坚持奢侈品战略要价不要量(10年过去终端价翻了只有一倍),不是品牌不是营销,就是高端产能的差距。
2、老窖的中端酒绝对比五粮液强,上万口百年的窖池是五粮液无法比的。
四、护城河4:管理机制
(一)员工持股
四川省国有控股企业中率先成功实施员工持股计划。
1、2018年4月19日,公司完成定向增发,发行价格21.6 4元;在本次增发中,员工持股计划持股2369.63万股,占总股本0.61%;经销商持股1941.14万股,占总股本0.5%;
通过此次定增,公司深度绑定员工、经销商与多家战投,股权结构得以改善,建立了良好的利益共享机制,员工和经销商的积极性得以提高,公司发展动力充足。
非公开发行股票的方式,以每股21.6 4元的价格给10家基金,占总股本2.206%,要知道五粮液在二级市场上一股至少70多块钱的,给几大基金每股21.64元,一定增着几大基金就浮盈50来块钱,
2、混改策略
2018年半年报显示,宜宾市国资委是五粮液的实际控制人,通过宜宾国资公司和五粮液集团,合计持有五粮液54.84%的股权,为五粮液的实际控制人。
其中,宜宾国资公司持有五粮液35.21%的股权,四川省宜宾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持股19.63%,较前期减0.44%;
洋河的改革后员工和经销商的持股占比达到了24%,而五粮液只是给了1%出头。
(二)关联交易
2007年公司与集团的关联交易额超过了10亿元。2009年五粮液耗资38.2亿元,收购集团旗下普什集团、环球集团等五家下属关联公司,着力解决上游原材料关联交易。
同年7月,为了解决五粮液集团和上市公司之间的利益输送问题,上市公司将原来通过四川省宜宾五粮液集团进出口有限公司销售的内销、出口酒产品全部归入酒类销售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彻底解决了与进出口公司销售方面存在的关联交易。
2017年年报关联交易已经降到了营收的10%,17年有关联交易的子公司达到69个。